游击战和集中营
“12月1日……昨天,最乐观的汉妮大婶死了。真不敢相信。她去世后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回忆……我从来也想不到竟然会亲眼看到这么多的悲惨与不幸。好多帐篷都死得空无一人……今天我去医院,那里躺着一个九岁的孩子,正在与死神搏斗。我问孩子的母亲在哪里,他们说她一周前就死了。孩子的父亲在锡兰。这孩子十一的姐姐是今天凌晨死掉的。我看着这个孩子,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但是这么多悲惨的景象已经令我麻木,我发现我再也哭不出来了。我就这样站在孩子的旁边,直到被麻木和悲伤的感情所淹没……" --艾莉.巴登霍斯特日记,1901年12月
在原德兰士瓦首都庆祝了战争的胜利结束之后,罗伯茨将军于1900年11月29日离开比勒陀利亚,回国接任英军总司令的职务。他将南非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基钦纳勋爵,而由伊安·汉密尔顿勋爵接任参谋长。罗伯茨离开南非前给本土发去的电报中,将残存的布尔人武装说成是“小股盗匪”,并说“战争已经真正告一段落,我的任务已经完结。”在罗伯茨大人“南非战争已经真正告终”的保证下,维多利亚女王得以欣慰地在一个多月后的1901年1月22日溘然长逝。
罗伯茨本人作为远征军前敌司令的任务的确是“完结”了,但是,他在南非留下的多达25万人的军队却经年累月不能击溃布尔人的”小股盗匪”。退出城市的布尔军队,此时已经化整为零,组成多股游击队,发挥野战骑射之长,袭击英军交通线,掠取英军给养,歼灭小股英军。布尔人的游击队在德韦特、德拉瑞、博塔、扬·史末资和詹姆斯·赫尔佐格等人的领导下越打越顺手。他们熟悉南非地形,并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散布在广大地区的布尔人农场成为游击队的根据地。基钦纳勋爵在掌握南非英军的最高指挥权几个星期后,便致函新任陆军大臣布罗德里克,表示深恐大臣“对于最近战争的发展会感到失望”。他估计以民兵身份作战的布尔人仍有两万之众,而且他还补充说:“……这些人并不是经常以民兵的身份出现的。
![]()
残存的布军开始转入游击战。图为被布尔游击队破坏的开普铁路
在他们未奉号召出动之前,往往在他们的田地上,象最安分守己的居民一样地过活,或许还以粮秣、牛奶和鸡蛋接济最临近的英国驻防军。……目前他们显然已经全部出动,因而他们忽然之间显得人数众多,并且一有机会就勇气百倍地进行活动。由于地域广袤,所以布尔人可以来去自如,更由于非常机动,所以能够乘隙袭取没有充分警惕的任何哨站。每一个农庄都是他们的一个情报机关和供应站,因而几乎无法包围他们或擒获他们。”
英军象这样疲于奔命的情形历经数月。为了剿灭游击队,增援部队不断地开往南非,包括炮兵、骑兵、骑马步枪兵、工兵部队,以及大批的重炮、马匹、野战炮和机枪。但是,以无与伦比的技巧进行游击战的德韦特、博塔和德拉瑞所使用的战术,是在英国任何军事学校里都没有教授过的。布尔人的卓越战术使得基钦纳无所施其计。
1900年12月至1901年4月,布尔游击队在博塔和德韦特的指挥下,深入开普殖民地作战。1901年4月到9月的冬季战役中,布军游击队对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英军发动多次偷袭,并屡屡得手,俘获大量军火、给养和大炮。1901年9月至1902年5月,史末资和赫尔佐格再次进入开普殖民地。他们率领5000 名骑兵,分成若干小股游击队,奔袭千里,深入英军大后方,一直推进到大西洋沿岸和开普敦近郊,迫使英国在开普地区宣布戒严。
1902年3月,梅休因中将在离比勒陀利亚300公里的利希腾堡附近遭到德拉瑞指挥的游击队的包围,梅休因将军重伤被俘,其手下缴械投降。此役再一次震动了英国,英军打得越来越艰苦,25万大军疲于奔命。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从1901年3月开始,基钦纳采取碉堡战术、焦土政策和设置集中营来对付布尔人的游击队。在布尔游击队活动的地区,英军架设铁丝网,将布尔共和国分割成若干绥靖区域,进行分区扫荡。铁丝网的总长度达6000公里。绥靖区内每隔1至2公里设一座木板碉堡,派士兵驻守,凡是有人走近碉堡射程,一律射杀。共设置了八千多座碉堡。整个防御体规模之大,令英国人大为赞叹。在这些绥靖地区内,凡发现布尔农场主帮助游击队,则周围10英里内的农场、房舍一律烧毁。
![]()
为了破坏游击队活动的基础,英军彻底破坏了40多座城镇
纵火焚烧民用目标从英美战争时期起便成为一项受英军广大官兵所喜爱的体育运动,从白宫到乡间农舍无所不烧,后来这个传统又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为在大不列颠军队中代代相传的美德,如今英军在南非又把这个美德继续发扬了下去。随着布尔人游击队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从1901年起,英军决定不再仅仅限于焚烧那些支持过游击队的农舍,而是一鼓作气,将破坏对象扩大到奥兰治和德兰士瓦境内所有的布尔人村庄。
为了彻底消灭游击队的活动基础,基钦纳又下令先后将十三万六千名布尔人妇女,儿童和老人以及八万多黑人仆役统统从被焚毁的农场上抓走,用敞蓬货车或牛车运到一起,关进南非的各处集中营。南非的集中营首创于1900年9月,起初是收容那些家园被焚毁的布尔军人家属的难民营,基钦纳在1901年将其改造为关押所有布尔平民的集中营。
![]()
在“焦土政策”中被杀掉的布尔人羊群
南非境内的集中营有五十多座,分布在开普、德兰士瓦、奥兰治和纳塔尔的铁路线两侧,以及约翰内斯堡、布隆方丹、德班等大城市近郊。集中营内实行严格而苛刻的配给制度。每人每天四分之三磅玉米面、大米或土豆,一盎司咖啡,两盎司糖,半盎司盐,每周一磅肉(有亲属参加游击队的妇女和儿童得不到肉)。婴儿和六岁以下的儿童每天可以领到四分之一夸脱的牛奶。黑人集中营的情况更糟,但是他们可以得到黑人亲友的接济,也可以在宣誓效忠英国后被释放。集中营的四周环绕铁丝网,凡有试图翻越逃跑者一律射杀。
集中营内人口密度极高,帐篷、毯子、衣服和药物奇缺,瘟疫流行,营养不良,死亡率极高,奥兰治地区白人集中营的死亡率在1901年10月曾高达40.1%。集中营的高死亡率严重动摇了布尔军人的士气,同时也使英国人的形象在全世界面前一落千丈,本来英军高举的旗帜是“替外侨伸张正义、征讨无道暴虐的德兰士瓦政府”,但是现在全世界都在谴责英军野蛮的集中营政策。
一名年青的英国妇女埃米莉·霍布豪斯为集中营的状况所震惊,向国内提交了一份长达15页的报告,描述了集中营内的惨状。按照战时的通常作法,霍布豪斯小姐被宣布为“祖国的敌人”,立即逮捕并驱逐出南非。但是她回欧洲后坚持斗争,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在野的自由党以年青的威尔士民族主义者劳合-乔治为首,猛烈抨击保守党和陆军的野蛮政策,瑞士、德国、荷兰、法国、美国派出了视察人员,欧美各国向集中营内的平民捐赠了大量物资,在国际和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英国国会不得不派出调查团前往南非。在对基钦纳和集中营官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后,集中营的配给和医疗条件方得以改善,死亡率迅速跌落到2%。
除了集中营和焦土政策的打击之外,在南非12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除了开普殖民地有几万南非荷兰人后裔同情、支持布尔游击队以外,布尔人武装只是孤军奋战。顽固坚持种族主义立场的布尔人自己并不要黑人的支援,也要求英国人在战场上不使用非洲人为助手。布尔民团如果在战斗中逮到手持武器的黑人,立即枪决。好几个布尔民团的头目因此被英国宣布为战犯而枪毙。所以,南非的四百万黑人绝大部分对布尔人抱敌视态度,当地的非洲人利用英国人和布尔人交战的机会,不断袭击布尔人的民团和农场,令布尔人深感孤立。
![]()
布尔平民被英军用运羊的敞篷货车运往集中营
南非的布尔人居民人数甚少,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两个共和国总共只有44万左右的荷兰裔白人公民,除了仍然坚持战斗的两万多人外,战争已吞噬了将近七分之一的人口(包括流放到印度、锡兰、百慕大等地的战俘),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又关押了十多万人,布尔人面临着种族灭绝的危险。
弗星尼欣和约
“布尔野战部队和武装公民放下武器,缴出其所有或所控制的全部枪炮及战争物资,终止对国王陛下政府继续进行任何抵抗的企图,并承认国王陛下为其合法主权者……” --米尔纳勋爵,1902年5月28日
布尔战争旷日持久,双方精疲力尽,欧洲各国对英国的抨击和指责也日益激烈。以法国和俄国为首的欧洲各国开始调停。1901年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向英王爱德华七世去信,请求他的伯蒂叔叔“……大发慈悲,停止对拼命捍卫其本土的一个弱小民族的这种杀戮……”。爱德华七世对南非战争的拖延也越来越不安,越来越不耐烦,因此对陆军部严加指责。基钦纳盼望战争结束的心情不亚于英王,事实上在1901年2月,他就已经开始和路易,博塔进行秘密谈判。
![]()
位于开普殖民地的一处战俘营
到1902年5月为止,英军已经在南非靡耗战争费用两亿两千万英镑,死亡两万一千多人。而他们的对手神出鬼没,捉摸不定,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两个政府也是无从追踪,其残存的军事力量仍然令英军胆战心惊。英国人深知难以迅速赢得战争胜利。但是,此时布尔人的作战能力也在迅速下降,兵力从最高时期的88000人减少到22000人,由于得不到补给,民团士兵营养不良、衣衫褴褛,士气沮丧。他们的粮秣弹药已经耗尽,只能依赖战利品为生,甚至因为无法看押战俘,只能将其就地释放(释放之前不得不把所有的英军俘虏剥光,以取得他们的衣服)。
英布双方都觉得再打下去实在是勉为其难,于是双方开始正式举行和谈。此时双方的非正式谈判已经秘密持续了一年两个月,谈判的关键,一是布尔人的独立问题,二是对待非洲人问题(核心是非洲人的选举权)。关于第二个问题,英国牺牲非洲人的利益,向布尔人靠拢,较快就同布尔人取得了一致意见。
1901年3月7日,在由基钦纳公布的米德尔堡建议中,宣布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殖民地中的非洲人在未建立代议制政府之前没有选举权;即使将来给予他们选举权,也应加以限制,以保证白种人享有公正的绝对优势。这实际上就是排除非洲人在上述两地享有选举权。关于第一个问题,双方长期相持不下。英国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兼并布尔共和国,因此寸步不让,先后五次坚决拒绝奥兰治总统斯泰因提出的维持独立的要求。布尔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要求掌握独自制订和执行对土著的政策的权力。
![]()
因饥饿和伤寒死于布隆方丹集中营的莉齐·范·泽尔(7岁)
1902年5月15日,代表两个布尔共和国、三十二个地方民团和165 个游击队的布尔人代表在弗里尼欣开会,讨论和战前途,许多地区代表忧心忡忡地谈到集中营政策、人口下降、非洲人的敌意和威胁,建议不惜任何代价争取和平。但是他们在最后时刻仍力图保持独立,而宁愿放弃兰德金矿主权,并将斯威士兰转让给英国。5月27日,米尔纳勋爵来到弗里尼欣,同布尔人代表史末资将军举行会晤。
在会晤中,米尔纳提出了十二条和谈条件。其内容为:
1、布尔野战部队和武装公民放下武器,缴出其所有或所控制的全部枪炮及战争物资,终止对爱德华七世国王陛下政府继续进行任何抵抗的企图,并承认国王陛下为其合法主权者;
2、宣誓效忠英王的布尔战俘将立即得到释放;
3、保证布尔人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
4、除某些违反战争惯例的行为外,实行普遍大赦;
5、英语为官方语言,但是在学校和法院中可以使用南非荷兰语:
6、布尔人准许保留枪支用于自卫,但须申请执照;
7、尽快用民政管理代替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军事管制;
8、条件成熟时在南非建立代议制自治制度;
9、任何为支付战争费用征收的捐税都不强加在新征服的两个地区;
10、英国协助布尔人重建农场;
11、向受损失的农场主和布尔公民提供300万英镑的赔偿;
12、剥夺布尔军队主要指挥者的公民权,但是不判处他们死刑。
几经折冲尊俎,至5月30日,60名布尔代表就是否放弃维持独立举行投票,结果以54票对6票决定接受和约中最关键的第一条。5月31日,英布双方在弗里尼欣正式签订和约。
![]()
图为百慕大达雷尔战俘营内的布尔人少年战俘。
持续31个月的英布战争宣告结束。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先后动员了45万军队(英国官方统计数字为448435人),其中25.6万为英国正规军,10.9万为英国志愿军,5.3万为南非英国殖民地军队,3.1万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国通过海路运到南非的军队前后共计38万,此外还运送了35万匹马、10万匹骡子,134万吨军事装备和其他物资,先后动用了1027艘舰船。参加战争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部队共有1072名军官和20870 名士兵阵亡。
布尔人方面,参加战斗的前后共计8.8万人(南非官方统计数字为87365人),其中德兰士瓦人4.3万,奥兰治人3万,这两个国家全部人口不过44万,所以几乎是全部男性和青壮年都上阵作战;此外,还有1.3万开普殖民地布尔人以及两千名外国志愿者。到缔结和约时,参战的布尔人共有3700人阵亡,3.1万人被俘虏,2万人缴械投降,一万多人流亡到德属西南非洲和莫桑比克。
(未完待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