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功德林监狱中一度汇集了众多国民党高级将领,这些人平时南京召开军事会议也不见得能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如今他们成为了犯人关在这里接受改造。邱行湘对其中杨伯涛道,你只要想开一些,留在这里,哪怕当犯人比去台湾好!
![]()
缺兵的困局
曾经土木系的核心将领杨伯涛在临去世的时候,他已经忘记了很多事情,但是此时他在弥留之际还念叨着一句话:黄维是个外行。淮海战役之败是作为第十八军军长的杨伯涛的心中永远的痛,而成为战俘被关在功德林中进行改造对于杨伯涛来说他一时间也无法接受。
![]()
杨伯涛心中的难过,不仅仅是因为他打了败仗成了俘虏,更是因为在此之前他差一点就去台湾训练新兵了。
蒋介石在淮海战役更早之前就已经认识到解放战争战场上国民党部队已经有些青黄不接了,而且更为致命的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时间的考验中很明显也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于是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民党部队的招兵成了一个大问题。
![]()
正常渠道招兵招不到,军队往往会在短时间中采取更为有效的办法,这就是抓壮丁。
就拿阎锡山为例,在最后的太原战役中,阎锡山军事集团由于之前在临汾战役和晋中战役这两大战役中被消灭得差不多了,等到最后的太原战役的时候,阎锡山手中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可用之兵了。
![]()
阎锡山面对困境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抓紧时间向蒋介石求救;另一个办法就是想方设法把太原等地的壮龄男子全部编成部队士兵。
![]()
蒋介石这个时候自己虽然也已经是焦头烂额,但是阎锡山这边又不能一点也不管,于是他让胡宗南集团派出第三十军前去支援。由于太原此时已经被团团围住,第三十军还是通过飞机空运送过去的。都说远水解不了近渴,明眼人都知道太原是守不住的,前来救援阎锡山的第三十军差一点就在军长黄樵松的带领下起义。
![]()
差一步南下
话说回来,蒋介石军事集团在发现自己部队越来越少而且补充变难之后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东南地区。
东南地区尤其是江浙地区一直以来就是蒋介石的大本营,于是国民党部队在这里想方设法扩充军队,当然也避免不了抓壮丁这种短时间中极为有效却副作用极大的方式。
![]()
抓壮丁扩充起来部队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和组织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解放战争后期的时候国民党部队越来越好打的重要原因。
老蒋这边自然也知道抓壮丁的缺陷,于是他又想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台湾地区招兵练兵,就算一时间招不到兵,那也要在台湾练兵。
![]()
此时主要负责台湾练兵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曾经的新一军军长孙立人。这项工作只让孙立人来做,压力有些大,而且对于这样一位位非黄埔系的将领来干,蒋介石等人也有些不大放心,于是他也要找几个信得过的人去干这件事。
![]()
经过一番考虑,他们想到了杨伯涛。要论起忠诚度,杨伯涛是没有问题的。这位黄埔系核心将领,一直以来就跟随着陈诚,也是土木系的核心将领之一。要论起能力,杨伯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战功可圈可点,看起来要是他去台湾练兵既能发挥能力又能牵制孙立人。
就连杨伯涛本人都做好了去台湾的准备,但是由于时局变化太快,杨伯涛最终还是以第十八军代理军长的身份编入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
![]()
也正是因为杨伯涛带领部队又上了淮海战役,这才有了后面黄维兵团被解放军歼灭,黄维、杨伯涛等人成为了解放军的俘虏。
成为了俘虏的杨伯涛心中满是痛苦和懊悔,如果自己当初去了台湾,也不会在华东战场成为阶下囚。于是他也更加恨黄维,在杨伯涛的视角中,黄维一将无能拖累三军,自己就是被黄维拖累才有这般境遇。
![]()
不过一起在功德林中改造的邱行湘对杨伯涛劝道,留在这就算战犯也比去台湾好。就算他去了台湾,按照现在的架势那也是成为俘虏,早成为俘虏总比晚成为的好,早改造早解脱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