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赛道上,政策的“最先一公里”关乎方向引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连着企业体感。区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营商服务有温度,执法监管有精度”,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而静安寺市场监管所作为一线实践的“桥头堡”,一本封面印着灯塔图案的《营商服务手记》,正是这场“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几则看似平凡却凝聚智慧的服务瞬间。
![]()
“小样通关记”
“试用装‘小样’居然没有中文标签?!”
问题缘何而来?在静安寺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的抽丝剥茧之下,谜底终于揭开——原来某品牌通过试点的“进口化妆品快速通关模式”政策红利,借助“四个免予”措施,将海外新品快速引入中国市场。然而在仓库分拣环节,一支本应待在非销售区的无标小样,却不小心“溜”进了销售样品堆。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企业堵住管理漏洞。”工作人员在深入研究政策后,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解决方案:设立“特殊政策产品分拣专区”,引入色标管理,让不同流程的产品各归其位,从源头将产品彻底分区、分类、分管,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更从流程上堵住了风险漏洞,让每一份小样都合规、可溯。
好的政策为企业带来效率,但服务需要在细微处落地。正如工作人员在手记中所写:
“企业享受了‘快’的便利,却在‘细’处留下盲区。我们的服务,正是帮他们把‘快’与‘细’无缝衔接,让政策红利的加法最大化。”
看着焕然一新的仓储管理,品牌负责人感慨: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帮助我们找到了企业流程的断点,这支‘迷路’小样让我们理清了管理升级的新路径。”
“直播间宣传记”
“王炸机制,只在今天!”某美妆品牌直播间里,主播举着宣传板热情推介。静安寺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在网络直播监测中发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品牌方沟通,解析相关法规,在确认该直播中主播口播中已对相关销售机制进行释明,确系直播团队失误所致后,迅速带着定制的“宣传内容优化库”上门服务,与直播团队一起打磨既合规又吸睛的表达方式,协助品牌进一步完善直播话术、宣传物料的审核机制。在规范表达的同时兼顾营销效果。
监管工作人员在“服务思考”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新业态呼唤新服务,整改规范比简单禁止更有价值。话术有风险,但推广是品牌成长的必经之路。比起‘一刀切’,引导优化才是关键。”
“你们懂我们的需求,也尊重市场的语言。规范性建议内容都转化为我们日常和业务团队、售后团队、直播团队的工作优化、员工培训和业务复盘中去,公司获益良多。”品牌总监这样评价。
![]()
“业务拓展记”
“百分百完美适配”“承诺与效果一致”,某日用消费品企业在尝试拓展全屋定制业务时,因对新业务不熟悉,便带着宣传材料找上了静安寺市场监管所,希望“老法师”们指导,工作人员敏锐地从几十页的宣传文案中发现使用了绝对化、标准化的效果承诺,忽略了客户房型差异,存在引发消费纠纷的隐患。于是与品牌的市场、法务团队开展对接,共同梳理相关法规,将生硬的法规条文转化为易懂的“合规表达清单”,引导企业用具体检测数据和认证证书代替模糊承诺,让宣传富有感染力的同时真实可信。
创新发展需要空间,也需要护航。监管工作人员在手记旁注中反思:
“我们的服务,是帮企业在合规与创意之间找到平衡点。”
“你们是我们创新路上可靠的‘导航仪’,帮助我们行得更稳更远”,品牌方如是感谢。
静安寺市场监管所《营商服务手记》的字里行间,是设身处地的共情,是解决问题的巧思。记载的不仅是案例处理过程,更是营商服务理念的体现——精度来自于对规则的准确把握,温度体现在对企业实际困难的理解。
在这里,监管不是冷冰冰的“管”,而是充满温度的“理”;服务不是按部就班的“办”,而是量身定制的“解”。
这本以专业为墨,以初心为笔、不断续写的手记,将陪伴企业更好地既有活力又有秩序地高质量发展。
记者:陈天艺
编辑:叶苹
资料、图片:区市场监管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