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专科医院排行榜排名前五的医院,创建初期分别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分工’,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则是以针对‘胃癌防、诊、治’三方面的临床需求发展、建立起来的,并逐步扩展到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等消化肿瘤。 ——沈琳教授
![]()
2025年10月,北大肿瘤医院沈琳团队发表在Cancer Research期刊发表题为SPP1 Drives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 and Immunotherapy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是一项系统性强、机制深入、具有明确转化潜力的工作。我们从表达、表型、机制与转化等四个层面,提炼其核心逻辑,并评述其干湿结合的研究策略。
![]()
表达层面:SPP1是结直肠癌肝转移与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分子。通过体内外连续传代筛选出高转移性结肠癌细胞,并结合RNA-seq与公共数据库交叉分析,SPP1 是唯一在肝转移样本中持续高表达的基因。在患者原发与肝转移组织、PDO模型、血浆样本中均证实SPP1表达上调。高SPP1水平与晚期T/N分期、不良预后显著相关(高表达,预后差)。空转与多色免疫组化显示SPP1高表达区域伴随CD8+ T 细胞浸润减少、CAFs与巨噬细胞增多。
![]()
表型层面:SPP1促进转移并诱导免疫抵抗。SPP1过表达增强结肠癌细胞迁移、侵袭、EMT表型;敲低则相反。在脾肝转移模型中,SPP1显著促进肝转移灶形成。免疫治疗耐药细胞株MC38-R,其SPP1表达升高。在PDOX模型中,SPP1过表达可抑制 T 细胞浸润与细胞毒性,促进肿瘤生长。
![]()
![]()
机制层面:SPP1–CAF–CXCL12轴的形成与反馈环路。①肿瘤来源的SPP1激活CAFs。SPP1通过其受体CD44作用于CAFs,诱导其恶性表型。单细胞测序与空间转录组显示SPP1过表达导致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增多、T 细胞减少。②CAFs分泌CXCL12。质谱分析发现SPP1刺激CAFs分泌CXCL12。CXCL12进一步促进结肠癌细胞迁移、侵袭、EMT;抑制CD8+ T 细胞浸润与杀伤功能;上调TGF-β与SPP1,形成正反馈环路。
![]()
转化层面:靶向SPP1/CXCL12轴增强免疫疗效。在MC38与PDX小鼠模型中,CAF抑制剂Talabostat联合抗PD-1可逆转SPP1诱导的免疫抵抗,恢复CD8+ T 细胞的浸润及其杀伤功能,完全符合“可成药,有疗效”的原则。
![]()
芒果辣评:这8张图层层递进,讲透一个完整的科研故事,工作量满满,数据量庞大,逻辑完成,验证充分,如果部分数据放到补充数据中,使主线和靶点更清晰,可能会更出彩。比如在机制挖掘上,文章涉及SPP1、CAF、TGF-β、β-catenin、HIF-1α、CD44等多个分子,形成一个多种细胞、多条通路参与的复杂网络,但哪个是核心机制不明确,显得不够聚焦。在转化上,Figure7和8分别测试两种治疗策略(靶向CAF或者CXCL12/CXCR4),虽然都有阳性结果,但未能汇聚于某个核心的临床方案,略显分散。
同样是SPP1靶点,同样是肿瘤研究,2025年9月Nature杂志发表的题为SPP1 is required for maintaining mesenchymal cell fate in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就比较聚焦,主线也更清晰。
个人观点,仅用于学术交流,供果友们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