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经济周期都有其核心任务,政策资源也会随之倾斜。
回顾2025年,一个清晰的政策主线已然浮现:
促增收、涨工资,已成为提振内需、激活经济内生动力的关键抓手。
1
最近人社部发布了最新数据,全国各省市第一档的最低工资,历史上 头一回全体站上了2000元大关 。
![]()
图源:人社部官方网站
光是下半年,北京、天津、安徽、山东、湖南、云南和宁夏这7个省份就密集宣布调整。而早在今年上半年,上海、广西、福建等地已经率先完成上调。
与去年相比,这次上调是普遍性的、实实在在的上涨,完全契合高层“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定调。
内蒙古调整的幅度最大,“第一档”最低工资增长14.65%。贵州、安徽、福建、重庆、四川、青海、广西等地该档次的涨幅也在10%以上。而且除北京和上海,其他省份的最低工资涨幅都在8%以上。
调整之后,上海以274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继续领跑全国;北京、天津、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紧随其后,标准均达到2400元及以上。
当然,也有涨得慢的。全国还有6个省最低工资没到2100元:甘肃、青海、新疆、黑龙江、江西、海南。
光看最低工资上调,你可能还没感觉,但你必须了解一个关键背景:
按照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本应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但前几年经济承压,很多省份的调整周期都大大拉长了。
比如 福建,上一次调整还是2022年4月,至今已隔3年 。 新疆的上次调整更要追溯到2021年4月,已接近4年之久。
所以,本轮多地集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不仅是对过去几年因经济压力而滞后的调整周期的集中“补涨”,更是对高层政策的迅速响应!
说白了,现在是没有压力要涨,有压力、顶着压力也要涨!
这 是全社会居民基本生活的“托底线”。它调整的核心,是要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和企业承受能力之间找到平衡。
这次大幅、普遍的调整,释放了一个再强烈不过的信号: 政府鼓励引导企业合理提高工资水平。
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相当于“全民加薪”了。
2
事实上,进入到2025年之后,涨工资三个字频繁出现在高层的文件里。
3月16日中办和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文件里,里面明确提到了要“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是今年重要文件里首次关于涨工资的明确提出。 5月26日,在发布的《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里面,又提出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6月9日,中办、国办在《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文件再次强调,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是的,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涨工资是今年政策的重中之重。
为什么涨工资成为今年的政策侧重点呢,因为和当下经济发展的引擎有重大关系。
当下经济发展的引擎是什么?
过去五年,真正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变化有两个: 一是新旧动能转换,二是人口历史性转折。
从2021年开始,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动能增长开始急速放缓,给经济带来下行压力。虽然新能源汽车等之类的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但要想平替房地产撤退所留下的空白,路还很长。
2022年开始,人口总量开始自1961年以来第一次负增长,此后,2023年和2024年数字越拉越大。
旧引擎动力衰减,人口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再叠加全球经济的震荡 ,这三股力量让大家达成了一个核心共识:
中国经济的未来,必须靠自己。靠国内,就是靠消费。
可以说, 国内消费就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主干。
方法是增收减负,这是操作逻辑。
只有老百姓兜里有钱,对未来有信心,才敢拿钱去消费,整个经济的链条才能转动起来。
而现在,影响老百姓收入的主要就两块: 工资性收入 和 财产性收入 。
工资性收入这个好理解,就是咱们打工人给企业和单位打工,每个月给发的工资,这是很多家庭的现金流来源。
根据统计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3327元,占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5%。
而财产性收入,主要包含股市和楼市。房产在居民家庭资产占比中高达70%。而这两块对于当下扩大内需的作用并不大。
一方面是股市并不是中低收入群体选择的资产池,而且能从股市里挣到钱的人是少数。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在资产性收入方面,很难对扩大内需起到作用。
那目前能够对扩大内需起到立竿见影作用的只有涨工资,提高工资性收入这一条。
3
正是因为认清了这一点,今年以来,“涨工资”才会被如此频繁地提起和推动。
很明显,现在国家更重视的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消费补贴、放宽信贷这些措施,像是从外面推一把,但解决不了大家“钱袋子紧”、“不敢花钱”的根本顾虑。
钱不够,补贴再多也觉得“不买立省百分百”;借钱再便宜,终究是要还的。
相比之下, 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推动工资合理增长,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家对未来的预期,让大家敢于消费。
有研究说了,低收入人群的新增收入更多会用来做消费,而高收入人群则用来投资。其中,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占比每提高1%个点,可以增加2500亿的消费增量。
比起发的消费券,提高居民劳动收入更能实打实的提振消费。
其实,除了上调最低工资,近期的一系列政策,比如发放特定补贴、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减轻中产个税、提高农民养老金……都属于广义上的“涨工资”,目标都是一个: 让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让大家的钱包实实在在地鼓起来。
只有当大家开始看得见未来,敢去规划明天,才敢放开手脚去消费。
大家敢花钱、愿花钱,整个经济的血液循环才能真正畅通,这套系统才能活起来、火起来。
THE END
来源: 米宅(ID:MizhaiPlus)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