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本科就业的理工科同学,跟你们说一个扎心的事实:大学里的课堂知识,说句不好听的,学来屁用没有,纯粹浪费生命。
大一到大四8个学期,前四个半学期学的全是最最最最基础的理论原理,这玩意儿是读研用的。如果有读研的打算,请下死功夫玩命去学,这一点毛病没有。
不是这些知识工作中要用到,记得是读研时要用到。而后面的三个半学期学的全都是最最最最宽泛的行业知识,对就业来说就起到了一个初步了解的作用,让你脑子里对行业情况有个轮廓,完完全全无法指导你实际工作。
所以如果想要本科就业时能够人生路走得好一些,就请尽快学习史政经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进不去央国企的情况下,最容易让你出人头地的就是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
比如,消费者行为学会让你知道人是怎么做决策的,比如客户买东西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看起来值。举个例子,一个空调技术员拼命讲我们的压缩机转速是多少、能效比是多少,客户听不懂的;而学了营销的人会说,这台机器夏天能省20%的电费,一年能省下你一个员工的工资。
而市场经济体制下,你进的不是央国企,进的是私企,那么一切的考量,包括技术层面的考量,都是为了能否满足市场需要做准备的。即便你日后从事的是技术岗位,这个思维也必须是市场营销的思维,不然你企业弄出来的这个东西是真的卖不出去的。你可以嫌弃这个专业,但是不能嫌弃这个专业的知识,它真的是救你命的呀。
至于史政经就更不用说了,是用来改变看问题的视角的,是用来增加思维深度的,说通俗点就是能提升个人认知。我举一些很简单的例子,你就知道了:很多技术人员最喜欢吐槽领导,因为他绞尽脑汁出了一个特别牛逼的跟高校的技术方案,但是他的领导看完后完全不鸟他,而拒绝他的理由是“以前就这么干的”。那这个技术员肯定气的不行啊,对吧?觉得这个领导就是个蠢货嘛,胆小又保守,尸位素餐啥的。
但是如果用历史的视角看问题,就明白这个叫“路径依赖”,因为一个组织一旦成型,它维护的不是效率,而是秩序。如果你的方案仅仅是提升效率,领导会采纳,但是这个采纳的前提是不能影响现有秩序。而懂历史的人就明白,做这事之前会提前用现有流程做个小样,验证成果后,再让领导顺理成章地去采纳,意思就是摆明告诉他,这并不会影响秩序。
还有政治,也是理工科学生最最最容易吃亏的,就是只讲逻辑,不讲分寸,觉得“工作是你干的,代码是你写的,但是汇报时凭什么是别人的名字顶在最前面?”
就好像读研时你发了一篇论文,凭什么都是你辛辛苦苦的,别人屁事儿没干,要把别人名字给添加上去呢?这是人情世故,这是社会阴暗面?不是啊,这是政治,这叫“利益均衡”。就像刚才提到的,凭什么你的方案顶着别人名字?
因为是他在背锅,他是项目的负责人,有好处,他先拿;有锅,他先扛。懂技术只是一个基础,是你可以被人利用的基础,懂得怎么让自己被人利用、懂得怎么利用他人才能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啊。
至于经济学的知识就更重要了,因为就业最怕入错行,你入对了行,真的猪都能起飞呀。你像当下,你知道国家正在搞供给侧改革,那你就能判断未来5年低端制造一定会被淘汰,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人工智能一定是方向。然后你就业非要一头扎进低端制造里,那就是作死啊,你去文旅、去做文创、去做餐饮,都比做低端制造强。
这些知识你或许不用专门去读这些专业,但是它们是必须必学必会的。既然本科时那些理工科的知识对你就业基本没半毛钱帮助,那为什么不在本科阶段多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呢?
来,我问问那些喜欢无脑喷的,我现在到底是在害你们、骂你们,还是在帮你们?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