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媒提前摊牌:若台海战争爆发,中国高价买的设备可能被远程瘫痪

0
分享至

去年5月,彭博社一篇报道抖出芯片行业的底牌,美官员警告荷兰,若台海开战,阿斯麦能远程关机。

这些顶配光刻机价值数亿欧元,是中国芯片产业的命根,但内置的远程模块,可让整条产线几分钟内瘫痪。

我们买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拥有了设备,却没有了安全感?

F-14的幽灵,还在光刻机里游荡

这不像一篇科技分析,更像一部惊悚悬疑剧的开场,只不过剧本的背景是全球最高端的科技产业。

阿斯麦,这家荷兰公司,凭借极紫外光刻机,几乎垄断了全球高端芯片制造的咽喉。

而彭博社的报道,却撕开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这些机器并非一次性的买卖,而是一个持续被远程管控的“租赁品”。



美媒援引知情人士称,美国官员已向荷兰政府表达了担忧,担心一旦台海有变,这些落入中国大陆的尖端设备会成为技术突破口。

阿斯麦向荷兰保证,他们有能力从千里之外,一键切断这些价值上亿欧元机器的运转。



这不是科幻小说里的臆想,而是基于现实技术的残酷推演,光刻机的复杂精密,决定了它必须依赖持续的软件更新和远程维护。

它需要每月上传海量运行数据,换取荷兰服务端的软件补丁和关键备件,没有这些养料,机器的精度会迅速漂移。

更狠的是,内部埋藏着伪装成诊断工具的远程模块,一旦被激活,就能强制关机,模拟测试显示,瘫痪一条生产线不过几分钟的事。



这种隐藏的“技术傀儡术”,本质上是西方技术霸权在数字时代的升级版,从过去的物理断供,进化到了如今的无声瘫痪。

台积电的预案据说更狠,软件锁定加物理自毁,确保技术一刻也不会外流,这种决绝姿态,恰恰印证了背后风险的真实性。



这盘棋的真正玩家,远不止阿斯麦一家,美国才是那个执棋者,通过专利和关键零部件,牢牢掌控着最终的裁决权。

去年,中国从阿斯麦采购了数百台设备,销售额占比一度高达42%,这笔天文数字的交易,在今天看来,更像是一场在刀尖上的舞蹈。

一旦风云突变,荷兰恐怕很难顶住华盛顿的压力,这些我们视若珍宝的机器,可能瞬间变成一堆昂贵的废铁。



福建晋华的往事就是前车之鉴,当年被美方起诉后,应用材料和泛林半导体直接远程关停了它的生产线,一个企业就此倒下。

所以,这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一场关于“数字主权”的无声战争,你的设备在你手里,但开关却在别人那里。



F-14的幽灵,还在光刻机里游荡

这让人想起上世纪70年代,美国卖给伊朗巴列维王朝的F-14雄猫战斗机,那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机。

后来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美伊关系彻底破裂,美国断供了所有F-14的零部件,以为这样就能扼住伊朗空军的喉咙。

然而,伊朗人靠着拆东墙补西墙,甚至逆向仿制,硬是让这批F-14飞了几十年,至今仍有几架能升空作战。



这个故事说明,在纯粹物理时代,断供虽然致命,但还留有逆向工程的求生缝隙,那是一场关于“物”的战争。

但时代变了,后来卖给韩国的F-35战机,就是另一个故事了,这款信息化程度极高的战机,出口版留了诸多“后门”。

韩国空军每次起飞前,都必须输入由美国提供的动态密码,没有认证,飞机的火控雷达和导弹系统都处于半残状态。



再看今年的红海危机,德国军舰误将一架美军无人机当作敌机,发射了两枚美制“标准”防空导弹,结果两枚导弹齐齐哑火。

这巧合得让人难以怀疑,是不是美军在最后一刻,远程撤销了导弹的攻击密钥,一场“友军火力”就这样被无形化解。



从F-14的零件战,到F-35的密码战,再到光刻机的云端战,控制的形态在进化,效率在指数级提升,破解成本却变得无比高昂。

这背后是一条清晰的逻辑链,设备越是精密,软件算法的占比就越高,对远程服务和数据流的依赖就越强。

而这条依赖的通道,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保障效率的同时,也埋下了被操控的种子。

西方很早就洞察了这一点,并将它打造成了一种新型控制权,一种超越了物理所有权的“运营权”控制。

这把悬在中国芯片产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实提醒着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数字时代,你的命脉可能并不在你自己的手里。

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战略博弈,一场围绕未来技术主导权的暗战。

成本高40%,良率七成,但有总比没有强

面对这种全天候的风险云层,中国的应对路线早已展开,而且别无选择,那一条路叫“向内求”。

早在2018年美国启动第一轮制裁时,中国就下定决心,砸下万亿级资金,去构建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的半导体生态。

这是一条异常艰难的路,起步时,我们连90纳米的光刻机都完全依赖进口,更别提更先进的制程。



上海微电子,就是这条路上的一个缩影,他们从90纳米的浸没式光刻机开始,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攀爬。

2024年,他们的目标步进机出货500台,电子束系统开始试产,最核心的极紫外光源功率,也历史性地突破了100瓦。

这个数字的意义重大,它意味着我们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从过去的望尘莫及,缩短到了今天的只差六成。



中芯国际的N+2制程已经实现量产,5纳米的攻关也已在路上,虽然成本比台积电高出40%,良率也只有七成。

但“有”和“没有”之间,隔着的是生存与死亡的鸿沟,这份代价必须付,而且值得付。

这种在压力下被现实硬拽着往前跑的状态,构成了中国芯片产业最真实的日常,无数研发线深夜的灯火,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或许可以从电动车产业链找到答案,那是中国“向内求”战略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从锂矿的开采提炼,到电池的生产制造,再到智能驾驶的全栈自研,比亚迪们打通了所有环节。

过去,核心的电控系统要依赖博世等西方供应商,现在,中国车企用上了自己的OTA服务器,再也没有后门。



即便西方施加关税壁垒,也阻挡不了中国电动车出口300万辆的强劲势头,因为整个产业链的命脉,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粮食的自给自足,国防的闭环自主,再到今天半导体的全面冲锋,中国走的,是同一条战略逻辑。

这条路花钱、花时间,甚至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但它换来的,是外交上的硬气,是谈判桌上的筹码,是面对极限压力时的那份底气。



当“中国标准”成为世界选项,我们便赢了未来

有意思的是,当中国的自主之路越走越顺时,一个微妙的变化开始出现。

美国那边,并非铁板一块,许多半导体公司的高层,就曾联合向政府施压,反对无限度地对华断供。

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现在不卖,等中国人自己搞出来了,就永远失去这个市场了,这种商业逻辑,比政治口号更真实。



荷兰阿斯麦的CEO也曾公开表示,中国有14亿人,他们迟早会攻克高端光刻机技术,这是一个无法阻挡的趋势。

这种“自有大儒为我辩经”的现象,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实力是最好的语言,你的成长,会重塑对手的决策。



如果中国今天连中低端芯片都无法自主生产,西方恐怕早就下手全面断供了,根本不会给你留下任何喘息的空间。

正是因为中国在各个领域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生长智慧”,让对手意识到“卡脖子”的成本越来越高,收益越来越低,博弈的天平才开始发生微妙的倾斜。

这提醒我们,技术自主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关起门来自己玩,而是为了赢得一个平等参与、甚至引领制定新游戏规则的权利。



当“中国标准”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选项,一个不被任何人随意拿捏的选项时,我们才算真正赢得了未来。

这盘大棋的终点,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创造,是构建一个更多元、更包容、更具韧性的全球技术新生态。



台海的风声或许会时不时地刮一阵,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甲午年间那个求炮弹而被拒的清廷。

我们有底气,有能力,也有智慧,将外部的压力,转化为自身进化的最强动力。

这场关于技术主权的战争,终点不是狭隘的胜利,而是一种新文明范式的可能,一种基于“生长”而非“控制”的未来。



结语

所谓底牌,不是不被锁死的铁布衫,而是被锁死后也能自我修复,甚至更强壮的生命力。

这场战争,终点不是替代,而是创造,当“中国标准”成为世界选项,我们便赢了未来。

当你的成长,能让对手为你说话,这或许是“向内求”的最高智慧,你觉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古事寻踪记 incentive-icons
古事寻踪记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3525文章数 10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