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了吗?
![]()
南京那位43岁富姐给29岁健身教练打款200万开店,俩人已经住一块儿试运营婚姻了。
![]()
”别急着羡慕,这桩相亲比电视剧还真实,也比你想象的复杂。
她把第一批80万打到装修账户那天,我正好刷到她朋友圈:工地灰尘里,男生蹲着量房,她在后头比手势拍合照。
底下有条高赞评论——“这是爱情还是股权置换?
”戳到她了,她回了个笑脸:先试错再谈爱。
我翻了她的背景,苏州那家医疗器械公司就是她跟前夫打下的江山,离婚分了1.2亿,前夫一句话“尊重她的选择”把火全拱上了微博热搜。
网友们忙着吃瓜,她的法务却连夜飞去海口,把两人刚看的康养大平层定金打了500万。
看起来她比谁都清醒:钱能买速度,也能买退路。
男生呢?
别只看见腹肌。
他ACE国际证在手,正在啃EMBA,每天健身课收入1K,夜里写商业计划写到两点。
有人笑他被“包养”,他回怼:健身房是我签的五年品牌加盟,赔本我先垫。
狠话放这儿,没毛病。
江苏省婚协的数据说,事件曝光后“女大男小”咨询量飙了47%,要求公证的占到63%。
我去婚介所蹲了一下午,听见最扎心的对话:一位38岁的姐姐问顾问,“我出房出车,对方肯签婚前协议,算不算倒贴?
”顾问咧嘴,“这叫风险对冲,不叫倒贴。
情感研究员跟我吐槽:这叫“功能性婚姻”——感情浓度不够,资源互补来凑。
长三角每五对就有一对这种配方。
听着冷漠?
可民政局统计说,这些协议的离婚率反倒低于纯爱情冲动党7个百分点。
我刷短视频时,风向也在变。
最开始全是“富婆我不想努力了”弹幕,后来有条2万高赞评论写道:“如果200万买我五年时间一起打拼,我愿意,就怕最后人财两空。
![]()
”把玩笑按在地上摩擦。
最意外的细节在00后那里。
我表妹21岁,她说“理解但不羡慕”,因为她更怕时间差带来的掌控感失衡。
比她大十岁的闺蜜却眼红到跺脚,“早十年我也冲,现在只能找二婚带娃。
”同一件事,不同代际拆出了完全不同的算盘。
故事还在继续。
九月份健身房开业那天我去凑热闹,门口立着“企业健康管理服务站”的霓虹牌。
男生对着几十家企业HR演示体态检测,富姐在后场签团购合同。
台下有姑娘起哄,“老板娘威武!
”她摆摆手纠正,“现在是联合创始人。
晚上散场,我在电梯里碰见他俩,富姐歪头问男生,“今天转化率多少?
”男生眨眼,“三成,达标。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他们把恋爱拆进了KPI,把婚姻写入了公司章程,反而少了狗血。
比起我们嘴上喊真爱无价,他们先承认价码,再决定要不要一起下注。
至于结局?
别急着催。
试婚阶段合同写着:一年后若盈利覆盖初始200万,就领证;若亏损到警戒线,和平分手不再追偿。
白纸黑字,比99%的甜言蜜语牢靠。
所以下次再听到“富婆+小狼狗”,别只调侃包养。
在这个连婚姻都可以按节点复盘的时代,敢把感情拉进商业模型的,才是真敢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