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地铁站务人员为乘客提供指引。
![]()
广州公交集团下属巴士集团交通保障团队为志愿者提供运输服务。
11月9日清晨5点左右,广东奥体中心已迎来一群特殊的“早行人”——十五运会交通保障团队全员到岗。当晚,约60000人参与了十五运会开幕式,他们有序抵达、又顺畅离开,现场秩序井然、气氛热烈。这背后,是广州交通用专业与智慧筑起的保障屏障,既彰显了城市承办大型赛事的硬实力,更传递出以民为本的城市温度。
三级联动机制:
统一指挥+组织实施+现场管理,实现交通流程精细化管理。
数字化应用:
整合“人、车、线、场”数据,简化工作任务,提升调度效率。
精准化执行:
精细规划流线与精准调度指挥,确保车流可视、风险可判、指令可达。
提前谋划
三级联动机制是精准落实需求的关键
早在今年7月,以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为基础,组建了开幕式指挥部交通保障团队。交通保障团队综合协调组的许龙华回忆,在团队创建之初,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十五运会期间参与人员类型进行细分,再逐步敲定运输方案的框架。随着开幕式各项准备工作逐步进入正轨,开幕式指挥部交通保障团队细分出综合协调组、车辆运行组、公共交通组、道路保障组、停车保障组、交通保畅组、应急与信息化组共七个职能小组。
其中,执行层涵盖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和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地铁集团、公交集团等多家单位,首批遴选的优秀骨干多数同时承担赛事保障与开幕式筹备双重任务,在完成赛事运输保障服务工作的同时,全力投入开幕式各项保障任务。
作为开幕式交通运输的指挥枢纽,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开幕式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的日常运转。开幕式期间的交通体系按照“指挥调度中心、区域调度分中心、外围现场调度点”三级搭建调度指挥架构,建立起“统一指挥+组织实施+现场管理”三级联动机制,确保交通流程的每个环节实现精细化管理。
看似复杂的交通安排被细分成五张流程图和一张工作表,这五张图包括指挥架构图、应急流程图、行车线路流程图、集结点分布图以及停车场布局图,唯一的一张通讯联络表是开幕式期间及时响应的关键。
为规范车辆安全、人员管理等工作,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编制了《交通服务手册》等8份工作指引、20项服务标准及8个岗位说明书,将管理颗粒度细化至每个环节。还组织编制了《交通运输服务应急手册》,整合了27个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
科技赋能
“智慧脑”让行程更可控
十五运会开幕式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是开幕式期间交通指挥的“智慧脑”,主要负责交通保障、交通服务和交通保畅等任务的统一指挥调度。
交通保障团队应急与信息化保障组张新闻介绍,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基于复杂的交通需求开发了配套数字化专题应用,将“人、车、线、场”等数据整合,简化各点位工作任务,提升整体调度工作效率。
其中,融合了全市交通情况的智慧交通系统接入700余台保障车辆、213条保障通道和城市公共交通、路网信息等关键数据,实时掌握车辆定位动态,精准调配人车资源,实现调度管理全流程信息化。
供调度中心及现场调度员、司机使用的十五运智慧交通调度专题应用,可以针对场馆周边交通保障需求,通过复用智慧交通的“区域人群监测”与“城市交通运力展示”等能力,实时掌握场馆人数与周边运力匹配情况,便于快速调整运力和疏运人群。还能通过复用广州南站、白云机场等“四站一场”的列车航班正晚点信息、实时交通指数、水浸点分布等能力,为车辆调度、应急路线绕行等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及时响应
根据客群需求持续优化
本届十五运会是亚运会之后广州举办的又一重大活动,也是近年来参与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员的有序抵离也是确保城市交通顺畅的关键。
自10月26日起,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针对开幕式安排了多场不同规模的交通流程演练,用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力求及时发现动线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正式活动前逐一优化完善。
“在实操过程中,一旦有新的需求产生,就需要根据需求响应,并研判交通设计,再沟通不同的部门进行协同优化。”许龙华说道。
系统执行
“大小流水线”科学可控
为确保开幕仪式当天的交通顺畅,市交通运输部门精细规划交通流线、精准调度指挥,针对“一场三站”、接待酒店、场馆等点位,精准规划了赛事保障“大流线”,涉及213条线路,约1300公里,并详细规划了30个场馆、23个酒店内部交通组织“小流线”,通过智慧调度系统完成智能任务分发等方式,确保“车流可视、风险可判、调度可及”。
交通保障团队公共交通组邱晓斌介绍,开幕式当天根据人员属性划分安排出行方式,通过“地铁+公交”以及赛事保障车等方式完成接驳。
现场停车方面,在开幕式安保封闭区内,利用现有停车设施进行选址。据交通保障团队停车保障组陈建丰介绍,所有停车场的视频监控与车位使用情况等数据100%接入交通运行中心智慧交通调度系统平台,显著提升应急响应与资源调配效率。
现场设置了“4+4+2”远端集结安检点,所有人员、车辆需在指定集结安检点完成首次安检后,分批、有序前往奥体周边进行第二次安检,实现“远端分流、有序进入”的管控目标。
创新方法
梳理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模式
随着舞台灯光渐渐暗去,城市的交通运行也再一次进入忙时。
全运会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第一批观众在21:45散场后,到22:01地铁进入大客流疏运高峰时段,再到22:40观众和各类观演人员乘坐地铁或大巴顺利离开开幕式场馆,仅仅用时55分钟就让数以万计的人们顺利踏上回家之路。
除了公交配套,广州公交集团调度逾7000辆出租车,为广大市民提供24小时保障服务。特别是在开幕式深夜至次日凌晨,组织出租车在天河公园、苏元地铁站及奥体中心周边进行循环保障。
深夜时分的奥体中心内依旧灯火通明,虽然人潮已退去,运输工作却还在持续运作中,许龙华表示,“把嘉宾、演职人员都陆续送回到出发点,我们的开幕式运输工作才算完结。”夜色中,在交通岗位上的每一个忙碌的身影不仅为开幕式“添光彩”,更为民生“筑基底”。随着十五运会开幕式顺利举行,广州交通也将持续做好赛事的交通服务保障;充分借鉴本届经验,提前谋划残特奥会开幕式交通保障专项方案;全面梳理开幕式交通服务保障中的成功经验与创新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模式”,为今后大型活动交通服务保障提供参考。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蒋臻 通讯员 穗交通宣 通讯员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