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卫星社、路透社等多家外媒11月11日报道,两名美国外交部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现任局长卡什·帕特尔于上周五乘机飞抵北京,进行了为期1天的“秘密访问”。
![]()
消息人士称,帕特尔此行由中美双方提前商定,本周六他与中国官员举行了简短的闭门会谈。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双方具体讨论事项,但透露中美对话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果”,帕特尔可谓“满载而归”。然而,对于这一重磅消息,中美双方态度却十分“暧昧”。当地时间周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多家外媒记者向中国公安部、美国驻华大使馆以及白宫去电询问,中美双方均“不承认也不否认”,这种模糊态度更增添了事件的神秘色彩。
![]()
这种“暧昧”态度背后或许有着复杂的考量。从美国方面来看,若公开承认帕特尔访华,可能会在国内政治层面引发一系列争议。毕竟FBI局长访华涉及敏感的执法和安全领域,一些政治势力可能会借此炒作,对政府的外交决策进行攻击。而中国方面,保持这种模糊态度可能是为了在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避免过早暴露外交策略和底线,为后续的谈判和合作留出更多的空间。这种“神秘感”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猜测和关注,各方都在试图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探寻真相。
![]()
芬太尼管控成焦点,政策变化藏玄机
作为美国执法部门重要领导人,帕特尔访华目的很可能与中美存在争议的芬太尼药物管控事项直接相关。今年10月帕特尔暗示“可能访问中国”时,就明确表示将讨论管控芬太尼及有关化学品供应商和制造商。而在帕特尔可能秘密访华消息传出后,中国商务部本周一宣布调整“药品相关前体化学品目标”有关政策,对某些可用于生产芬太尼药物的化学品实行许可证出口制度。
![]()
这一化学品出口政策变化意义重大。芬太尼是一种药物,但同时也具有危险性,在美国滥用问题严重,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美国一直将芬太尼问题归咎于中国,试图将责任外推。中国此次政策调整,很可能不仅仅是基于此前中美领导人会晤达成的初步共识,还可能与帕特尔的秘密访华行程有关。有美国学者推测,若帕特尔真秘密访华,中方政策变化就是中美官员面对面会谈在芬太尼管控上取得具体进展的信号。
![]()
不过,当前仍无实际证据证实帕特尔确实秘密访华,中美双方在线上沟通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但“秘密外交”对中美并非陌生,当年中美关系正常化,靠的就是基辛格秘密访华推动尼克松总统访华。此次若帕特尔秘密访华,也反映出中美在芬太尼管控问题上都在寻求突破。美国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解决国内芬太尼滥用危机,而中国也希望通过积极管控,展现大国责任,同时避免被美国无端指责,维护自身国际形象和利益。
![]()
中美关系稳中向好,仍需警惕“突然背刺”
目前来看,中美关系总体趋于稳中向好。中国对芬太尼实行许可证出口制度,不久前还暂停对美关键矿产出口限制,中美间“休战”仍在维持,贸易也迎来“短暂的春天”。这一“休战”是极为难得的,是中美修复关系的重要窗口期。中方已展现出最大诚意和热情,通过一系列积极措施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特朗普政府政策“反复无常”的特点。特朗普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常常出尔反尔,为了国内政治利益不惜牺牲国际关系稳定。在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美方可能会因为国内政治压力、利益集团游说等因素,突然改变态度,采取一些损害中美关系的行动,即“突然背刺”。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