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突发特讯!欧委会要求欧盟成员排除中兴、华为设备,外交部回应:损人不利己,罕见措辞引爆国际舆论

0
分享至

当欧盟委员会挥舞行政大棒,要求成员国将华为、中兴设备逐出5G网络时,一场关于技术霸权与市场规则的博弈正在欧洲大陆上演。这场闹剧背后,暴露的不仅是某些政客的焦虑,更折射出全球化时代技术竞争的深层困境。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行政干预市场:违反规则的“技术脱钩”

中国企业在欧洲深耕多年,从基站建设到终端服务,早已融入当地通信网络。华为在德国、法国等国的5G专利占比超30%,中兴的基站设备以低能耗、高稳定性著称。这些企业不仅为欧洲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更通过技术合作推动当地产业升级。欧盟委员会的行政禁令,本质上是将商业竞争政治化——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以“安全风险”为借口,强行切断市场联系。


这种做法与市场原则背道而驰。欧盟《数字市场法案》明确要求公平竞争,但某些政客却将技术标准当作政治工具。英国前商务大臣文斯·凯布尔曾公开批评:“排除中国设备,等于让欧洲消费者为低效技术买单。”数据显示,强行替换现有设备将使欧洲5G建设成本增加至少550亿欧元,网络部署延迟3-5年。

二、技术霸权逻辑:损人不利己的恶性循环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2019年澳大利亚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结果导致农村地区网络覆盖倒退两年;英国紧随其后,结果5G下载速度比邻国慢40%。这些案例证明,技术脱钩不会带来安全,只会制造技术孤岛。


欧盟的焦虑源于对技术主导权的失控。当中国企业在5G标准必要专利中占比达39.9%(ETSI数据),当华为的极化码方案成为全球通信基准,某些势力开始用行政手段维护技术霸权。但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欧洲企业将失去与中国技术协同创新的机会,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低效率的服务,最终损害的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三、中国立场:公平竞争的坚定捍卫者

11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直指核心:“经贸问题泛安全化、政治化将阻碍技术进步。”中国企业的成功,靠的是持续投入研发——华为每年研发投入超200亿美元,中兴的5G专利数量全球前三。这些技术突破不是“偷来的”,而是用真金白银和人才智慧换来的。


中国始终主张开放合作。从“数字丝绸之路”到《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中国用行动证明:技术发展不应成为零和博弈。欧盟若真想提升数字主权,应该加强自身创新能力,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打压竞争对手。正如德国《商报》评论:“把中国设备拒之门外,欧洲可能永远追不上5G末班车。”

四、全球技术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这场博弈背后,是技术权力结构的深刻变革。当美国联合盟友构建“技术小圈子”,当欧盟试图用行政手段重塑市场,中国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更可持续的路:通过开放合作构建技术生态。从东南亚到非洲,从拉美到中东,中国的5G技术正在改变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面貌——肯尼亚的智慧农业、巴西的远程医疗、印尼的智慧港口,这些案例证明技术进步的本质是造福人类。


欧盟的禁令或许能暂时延缓中国企业的扩张,但无法阻挡技术多极化的趋势。根据GSMA预测,到2025年,全球5G连接数将突破18亿,其中中国将贡献超过40%。这种规模效应带来的技术迭代速度,是任何行政手段都无法阻挡的。

结语:技术竞争应回归市场本质

欧盟的行政禁令,暴露的是某些势力对技术竞争的恐惧。但历史告诉我们,封闭排外只会加速衰落,开放合作才是正道。中国企业的成功,不是靠行政保护,而是靠市场选择;不是靠技术封锁,而是靠持续创新。


当某些政客沉迷于制造技术壁垒时,中国正在用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从RCEP到中欧投资协定,从“东数西算”到“星火链网”,中国用行动证明: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人类共享数字红利。欧盟若想真正提升数字竞争力,或许该放下偏见,回到市场规则的轨道上来。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纯属个人观点,无不良引导,热点来源于社交网站如有雷同纯属意外请联系小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在新加坡生活
在新加坡生活
生活在新加坡,在新加坡生活
734文章数 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