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4日凌晨两点,一股夹着细雪的寒风吹过卢沟桥西侧的田野,42军124师(原东北野战军五纵13师)的先头部队已经能看见丰台车站微弱的灯火。就在前一天,他们还在红山口与国民党保安二旅短兵相接,转瞬间便逼到北平门户,速度之快,让跟在后面的补给车队都要一路猛踩油门才能追得上。
![]()
丰台为什么成了必须争夺的地方?答案要往一个月前回溯。11月初,蒋介石集团在辽沈战役失利,华北形势骤然逆转。傅作义急得团团转,两次拍电报到西柏坡,自称愿听中共指挥,但字里行间仍透着“保冀察绥”那点小心思。中央军委看得分明,没有回电,转而调林彪、罗荣桓入关,从军事上给傅作义“拆招”。
11月7日,傅作义第一次发电报时,东野先遣兵团其实已经越过山海关。毛泽东把张家口定为打击点,就是琢磨着“借敌之手,抽敌之筋”。傅作义以为共军只想动张家口,于是派王牌35军北上救援。谁知新保安一役,35军被团团包围,紧接着104军和16军也陷了进去。为了抢救这几支部队,他只得把守卫北平西南方向的兵力调走,造成近郊突然泄空,这个大窟窿正好通向丰台。
![]()
从喜峰口到北平的山道里,五纵官兵几乎是一路打、一路追。124师走在最前,后面是126师,125师殿后。由于部队番号刚刚统一,一些地方志资料里仍按“13师、14师、15师”称呼,他们自己也还没完全改口。赶路那晚发生的小插曲,后来成了老兵茶余饭后的谈资。124师37团摸黑行军到田村,忽见侧面岔道也涌出一支队伍,两边肩摩踵接,挤得路面水泄不通。赵欣然团长嫌耽误时间,令全团跑步前进。没想到对面一看,也跟着发足飞奔。双方你追我赶,一个多小时后都累得直喘。等坐下歇脚,37团作训股长杨芝清发现对方穿的是国民党军棉服,胸口还别着“保二旅”番号。他随口一句“你们去哪儿?”对方脱口而出:“还能去哪儿?往丰台撤呗!”这才恍然——原来敌我“并肩跑”了十几里。37团悄悄布置火力,把这五百来名溃兵一锅端,仅凭缴获就补齐了一批苏式轻机枪。
再说丰台。这里既是北平与天津间的铁路节点,也是华北“剿总”军事物资集散地,集中堆着上万箱弹药、千余吨燃料。中央军委在电报里只有一句:“要以最大决心夺取丰台,决不能让敌人喘口气。”吴瑞林读完后立即选了37、39两团作尖刀,亲自登车前出指挥。124师摸清守军是国民党101军一个半师,兵力不算弱,但情绪低落。14日11时,先头部队在东郊卢沟桥村打响。破城的过程出人意料地顺畅,左翼39团从铁路边直插车站,右翼37团翻过永定河老堤冲到西仓库。101军试图凭借高墙和铁道机库组织抵抗,却压根没有预备队,约两小时就丢了阵地。
![]()
“敌人一路跑,我们一路追”,这是后来许多老兵对那天的共同回忆。马振国副营长正追出丰台街口,见远处一座占地极广的深灰色院墙里灯火乱窜,汽车马达声震耳。马振国当即判断那是指挥机关,沉声一句:“打进去!”先丢两枚手榴弹炸瘫门口卡车,接着利用集束手榴弹封死后门。十几分钟后,坦克和载重车全熄火,抱着头的参谋、警卫足有百余人。被俘人员透露,这儿正是华北“剿总”司令部,傅作义刚从后门跳上吉普逃走,桌上的饺子来不及动筷子,还冒着热气。马振国一听,握着缴来的美式手枪嘀咕:“早来一刻钟,可真就逮着他了。”
![]()
124师迅速清点战果,仓库里光是炮弹就堆了十三列车皮。更关键的是,北平通往津浦、平绥两条铁路线的咽喉被掐断,天津守军再想支援北平,只能走公路且路程翻倍。傅作义听说丰台失守,气得连拍桌子:“101军怎么连一天都守不住!”他强行抽调94军5师、13军89师以及92军56师、142师,加上101军残部,搞了个五个师的纵队,企图夜袭夺回丰台。然而42军已经将防线稳稳铺开,随后赶到的十一纵、华北第七纵补上空隙,敌军进攻连外环村落都没摸到就被迫缩回良乡、新城。
要说丰台是否改变了北平总体态势?答案是肯定的。12月下旬以后,傅作义只能固守城垣,再无机动部队。他曾尝试把天津、塘沽的海防力量抽回,却发现铁路线被切、公路受炮火威胁,根本走不了。再加上东北野战军大部队沿南口—昌平一线持续推进,华北“剿总”实际上被分成数块。北平城内,粮弹日耗高得惊人,居然开始限量供应弹药。那段时间,城里军官流传一句话:“能省一颗子弹,就多守一分钟。”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
与此同时,政治工作也在同步展开。42军派出宣传队在城外用大喇叭循环喊话:“你们司令都跑差点儿被抓,何苦替他当炮灰?”加上中共北平地下组织发动亲属催降,不少基层士兵的心思早已动摇。一名被俘的101军连长后来供述:“我们听说丰台司令部丢了,还以为是谣言;可回到驻地,一查番号,确实没了,心就凉了。”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战役打响,仅二十九小时城破;1月22日塘沽失守。傅作义至此明白,谈判之外再无第二条路。经过与中共代表团多轮碰头,双方最终签订和平协议。1月31日夜,解放军按约进入北平城,人民大学、中央公园等处升起红旗,上百万市民燃放鞭炮。有人提起“抓傅作义”的那次错失,42军老兵大都摊手一笑:“战争哪有如果?把丰台吃稳了,北平就吃稳了。”话虽轻,却一语中的。
![]()
丰台之役以不到二十四小时的闪电速度完成,却直接切断两大城市间的核心补给线;它让傅作义失去野战回旋的最后机会,也给北平和平解放埋下伏笔。多年后,新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丰台设立大型调车场,有人问当年参战干部为何选址此处,一位老参谋淡淡说:“这地方,打下过一次,就知道它扼得有多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