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是心理疾病。孩子情绪低落,整日疲惫,一提上学就哭闹不止。他不是不想去,是身体和精神都在报警。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会让人失去行动力。头痛、胃痛、失眠是常见表现。这不是逃避,是病了。
![]()
第二种是习得性无助。孩子曾经努力过,可成绩始终上不去。老师忽略,家长责骂,考试一次次失败。他开始相信:我再怎么拼也没用。上课走神,作业敷衍,嘴上说着“我学不会”,其实是心彻底凉了。这种放弃,是长期挫败堆出来的。
第三种是动机缺失。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父母替他规划一切,报班、选科、定目标。他像被推着走的机器,不清楚学习和自己有什么关系。问他将来想做什么,他摇头。没有目标的人,不会主动奔跑。
第四种是自卑与社交恐惧。成绩差的孩子害怕上学。怕被同学嘲笑,怕老师提问,怕家长会暴露家庭差距。他躲厕所、装病请假,不是懒,是害怕面对那种“我不如人”的羞耻感。校园社交对他来说是战场。
第五种是压力过载。每天作业到凌晨,周末排满补习班。孩子没有自由时间,没有娱乐空间。父母不断加码,嘴里说着“为你好”。可孩子早已超负荷运转。情绪暴躁、动不动发脾气,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
第六种是家庭矛盾。父母争吵、冷战、离异,孩子内心不安。他担心家庭破碎,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在课堂。放学不想回家,学校又去不了,两边都像牢笼。厌学是他无声的抗议,是想让父母看看这个家出了问题。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厌学。每一个不想上学的背后,都有一个没被听见的声音。他可能不说,但他的行为在呐喊。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不是压制。当孩子停下脚步,别急着拉他跑。先看看他脚上有没有伤,心里有没有结。真正的帮助,是从理解开始的。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认真对待。他的厌学不是错误,是求救。点个赞,让更多父母看见孩子背后的挣扎。转发出去,提醒更多家庭别再用“懒”字伤害孩子。关注我,一起做能听懂孩子心声的父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