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朝阳公园银杏林下,渭南市绿叶艺术团模特队身穿中国非遗剪纸艺术进行了表演,据了解,这些精美的剪纸服饰,均出自渭南市级非遗项目“临渭剪纸”传承人曹静和她的徒弟高存梅、魏敏、王水红等,是用特制的植绒布制作的,不是普通的纸张。这是一组肖像照等图集。
脚下的落叶是软的金,头顶的枝叶是镂空的阳,光与影的碎屑,一同密密地铺满了这林间的空地。也就在这时,她们来了。
起初是林外传来些笑语,像清晨的鸟鸣,零零碎碎的。随后,一抹极鲜艳、极热烈的红,便刺破了这满目温软的金黄。一位,两位,十位……她们排成疏疏的队列,从林子那头,迤逦而来。霎时间,我竟有些恍惚,疑心是自己沉入了一个关于盛唐的旧梦,梦里是“曲江盛宴”的仕女,衣香鬓影,从古画上袅袅地走了下来。待她们走近,我才真真切切地看清了,那并非寻常的绸缎绫罗,而是将整个中国的非遗剪纸艺术,披在了身上。
那衣裳,是何等样的奇巧与大胆!大红的纸——不,是仿了剪纸质感与精神的特种布料——做了底子,上面用镂空的技法,刻出了繁复的花样。有的是喜鹊登梅,那梅枝的疏朗,喜鹊的灵俏,仿佛一阵风来,便能听见那“嗞嗞”的鸣叫;有的是缠枝的莲花,枝叶连绵不断,寓意着生生不息,那线条的流转,如水波,如云气。阳光从她们头顶的银杏叶隙里筛下来,照在这剪纸的镂空处,便在她们素净的衣衫上,在她们含着笑意的脸庞旁,投下了一片片流动的、明暗交错的光纹。她们走着,那光纹便跟着跳跃,恍惚间,她们不再是走着,而是飘着一幅幅活的、会呼吸的窗花。
我们这些摄友,早已是按捺不住了。长枪短炮,立刻响成一片,那“咔嚓”声,密匝匝地,竟比林间的风声还要急切。模特们是见惯了这场面的,丝毫不怯,只从容地走着,或立定,回眸,浅笑。她们的眼神里,有一种沉静的光,那不是少女的羞怯,而是岁月沉淀后的温润与自信。她们将剪纸的“静”与身姿的“动”,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一位身着“凤凰于飞”图案的女士,微微侧身,手拈一片银杏叶,放在颊边。那一刻,金黄的叶,火红的衣,沉静的笑,连同她眼角的细纹——那何尝不是时光这位匠人,在她生命上镌刻出的另一种“剪纸”?——一同被定格在了我的取景框里。我想,这便是最好的肖像了,它不仅是一张脸,更是一段故事,一种传承的生命力。
静态的展示已是惊艳,而接下来的舞蹈表演,则将这场盛会推向了高潮。音乐响起,是悠扬的《茉莉花》。她们舒展开臂膀,旋转起身体,那静止的剪纸图案,刹那间活了!缠枝的莲仿佛在随风摇曳,振翅的鸟似乎要破衣飞去。她们的舞步是沉稳的,带着我们这个年纪特有的从容,但那份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欢愉与热情,却比任何矫健的舞姿都更具感染力。红袖翻飞,在漫天金黄的背景里,划出一道道流火的轨迹;人影翩跹,与飘落的银杏叶共舞。我们忙着变换机位,一会儿蹲下,一会儿仰拍,镜头追逐着她们的裙裾,也追逐着那纷扬的落叶,恨不得将这满林子的光、色、声、影,一并收纳进去。
热闹渐渐平息,音乐也止了。她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处,或是倚着古意的树干,或是坐在树下的石凳上,与我们这些摄友谈笑,互相观看方才拍下的照片。阳光变得愈发温和,像一层薄薄的蜜糖,涂在每个人的身上。我看着她们,看着这片古老的银杏林,心中忽然生出无限的感动。
那穿在身上的剪纸,是静的、是古的;而那穿着剪纸的人,是动的、是活的。是这些活泼泼的生命,赋予了那些古老图样以体温与呼吸;而那些承载着无数祝福与智慧的图样,也反过来,照亮了这些寻常岁月里的容颜。我们今日所做的,不只是一次采风,一次表演,更像是一场郑重其事的仪式。我们用镜头作笔,以这天地为卷,为这流动的非遗,为这灿烂的秋光,也为她们生命中这段金黄的华章,录下一份活泼泼的、永不褪色的笺注。
活动是散了,但那一片流动的“中国红”,却像一枚温热的印章,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底,也烙在了这千年银杏林的记忆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文章文字部分来自于AI辅助创作,摄影作品是我的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