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的洛杉矶夜空,一场持续25分钟的静默悬停表演,将这座城市的UFO目击史推向新的高潮。当晚23时13分,天文爱好者杰森·莫雷尔与女友艾玛·陈在格里菲斯天文台附近的山坡调试望远镜时,突然发现东南方天空出现异常的灯光阵列。通过8倍变焦镜头可以清晰看到,一个翼展约25米的黑色V形物体正以违反空气动力学的姿态静止在1200米高空,其表面九盏白色灯光构成精确的几何图案——中心三盏呈等边三角形排列,两侧各延伸出三盏形成对称翼尖。
该物体最令航空专家费解的是其完全静音的悬停能力。根据现场录音分析,在长达18分钟的静止阶段,背景音中仅有3分贝的环境底噪,而同等体积的直升机悬停时会产生85分贝以上的噪音。更反常的是,当物体于23时31分开始向南移动时,其加速过程未产生任何音爆或尾迹云,飞行轨迹呈现违背惯性定律的锐角转向。前NASA工程师詹姆斯·奥伯格在审查视频后指出:"即使是当前最先进的离子风推进系统,也无法实现这种兼具静音与机动性的表现。"
![]()
争议焦点迅速集中在飞行器的可能来源上。美国空军退役上校理查德·斯坦福向《航空周刊》透露,该物体特征与2004年"尼米兹号事件"中记录的"Tic-Tac"UFO存在相似动力学表现,但外形更接近1997年凤凰城光点事件中的V形阵列。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事件发生前72小时,范登堡太空军基地曾发布NOTAM(航行通告)关闭部分空域,理由为"航天器回收作业"。独立调查记者琳达·莫尔顿·豪通过卫星图像比对发现,事发时段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臭鼬工厂"机库有异常热能信号,这与2012年B-21轰炸机测试前的热成像特征高度吻合。
不同于以往模糊的UFO影像,本次事件首次获得多角度交叉验证。除手机视频外,格里菲斯天文台的全景监控摄像头捕捉到物体表面反射的金属光泽;洛杉矶国际机场的二次雷达虽未显示目标,但ADS-B系统记录到23时26分出现持续4秒的异常信号,坐标与目击位置完全重合。更关键的是,加州理工学院设在威尔逊山的天文观测站,其激光雷达在23时34分检测到2000米高度存在直径约15米的"负折射率异常区",这种光学现象通常出现在超材料隐身技术测试中。
此次事件让1942年"洛杉矶之战"再度成为热议话题。当年2月25日凌晨,美军海岸炮兵向洛杉矶上空的不明飞行物发射1430发高射炮弹,官方最终解释为"气象气球引发的误判"。但解密文件显示,参与射击的37炮兵团曾在作战日志中记载:"目标以每小时200英里的速度进行直角转向,承受直接命中后仍保持飞行。"现任NUFORC主任彼得·达文波特指出,2025年目击的V形物体与历史档案中描绘的"银色编队"存在惊人的形态相似性。
![]()
SETI研究所资深天文学家塞思·肖斯塔克在事件分析会上强调,现有证据尚不足以支持外星假说。他列举三点质疑:首先,物体移动轨迹始终在人类航空管制区内,不符合地外文明谨慎接触的逻辑;其次,九盏灯光的排列方式与美军"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项目概念图存在拓扑结构相似性;最重要的是,2025年6月美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非常规航空威胁评估》中,明确将三角翼静音飞行器列为"第六代空战系统候选方案"。
随着11月10日五角大楼发言人帕特·莱德在记者会上重申"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外星技术",这场风波似乎正走向熟悉的结局。但民间调查组织"天空观察联盟"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自洛杉矶事件后,全球范围内楔形UFO目击频率激增300%,其中87%集中在军事基地或航天发射场周边。当科技与未知的边界日益模糊,人类或许正在见证一场精心编排的技术展示——无论表演者来自地球还是更遥远的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