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于叛徒非常痛恨,一直采取追杀政策。最近最著名的例子,当属2023年8月,俄罗斯飞行员马克西姆·库兹米诺夫驾驶一架米-8直升机叛逃至乌克兰,虽说当了叛徒给他带来不少好处,但是也招来必死的结局。在2024年2月,这位叛徒在在西班牙南部阿利坎特省维拉约约萨镇的街头,身中12枪惨死,压根没有任何放过他的意思,这算是俄罗斯版本的“虽远必诛”。
![]()
如今的情况表明,俄罗斯的虽远必诛还是奏效了!俄罗斯媒体《军事观察》在2025年11月11日报道称,北约试图偷窃“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计划被成功挫败。自从俄乌战争开始,双方就爆发一场暗战,乌克兰特工不仅在俄罗斯境内实施暗杀行动,还大搞策反活动。只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受到挫折不少。
![]()
“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自从问世之后,一直相当引人关注,也成为北约情报机构的目标,为此英国情报部门与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合作,试图策反一架配备“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米格-31战斗机机组。
在2024年,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组织了一个专门的策反小组,目标为米格-31战斗机,最初的行动失败了,没有飞行员接受他们的策反,于是又将目光转向领航员,最初许诺给100万美元,以及欧洲护照,提供住所等。
可惜其计划并没有成功,被列为对象的领航员没有接受,反而举报给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介入。原因除了爱国之情外,也不想拿自己的命开玩笑。一旦被定性为叛徒,不管逃到何处,都要被追杀。
![]()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为了策反成功,相当的大方,在发现对方为米格-31战斗机的机组成员,可以接触到“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后,马上答应将奖金从100万美元,提高到300万美元。
如果回顾一下,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的操作真的好大意,直接通过社交软件与目标联系,向目标人员提议劫持一架军用飞机。若劫持成功,将支付100万美元,若机上搭载“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将提高到300万美元。为了说服被策反的人员,乌方为了展示所谓的“成功”,招募人员发送了一张马克西姆·库兹米诺夫的照片。这似乎更多地是用一个叛徒的死亡,来展示当叛徒的后果。
![]()
由一名自称 “亚历山大” 的人通过多款外国即时通讯软件与目标人员保持联系,以发布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进行劝说,按照乌方的计划,劫持米格-31战斗机的行动在黑海海域上空飞行时实施,被策反的导航员“射杀、勒死或麻醉”坐在前排座椅上的飞行员,其中一个方式为,在飞行员的氧气面罩上涂抹毒药,最终引导米格-31战斗机飞往位于罗马尼亚康斯坦察的北约空军基地。联系人承诺会为媒体制作一篇报道,伪造飞机坠毁的假象,以此为叛徒提供可靠的掩护身份。
但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表示,策反米格-31战斗机的目的并非针对战机或导弹,而是诱使其出现在北约重要基地附近,从而被北约防空系统击落,进而指责俄罗斯“入侵”,导致冲突升级。并相信,这是背后的英国意图将北约拖入俄乌战争冲突。
![]()
让谁也没有想到,被策反目标只是假装同意,随后就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展开合作。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俄方与乌方进行周旋,收集对方的计划情报。米格-31机组人员一直在防空区执行任务,压根没受此影响。
关于失败的原因,被策反目标头脑相当清醒,从一开始就怀疑对方的目的是企图构陷,以便后续为情报活动所用。故而拒绝了与对方继续进一步交流及发展联系。后面的周旋,完全就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要求。
![]()
在俄乌战争,确实有部分俄罗斯人当了叛徒,但是数量非常少,驾机叛逃者,至目前为止,也只有马克西姆·库兹米诺夫。俄罗斯军队的规模超过百万,这样的人太少了,即便出现几个败类,一点也不意外。实际情况是叛逃的真的太少太少了,根本不是普遍现象,反而是许多乌克兰人加入俄罗斯军队,成立有专门的作战单位,只是被西方媒体刻意回避了。
俄罗斯对叛徒重拳打击,没有什么讨价还价,这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案,任何人都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其实,对叛徒的态度,西方也一样不喜欢,只是欢迎别人叛逃过来,但是实际落地后并不被重用,原因是当过一次叛徒,那么就可以当第二次,压根不能再值得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