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1月11日报道,奥斯卡历史上首位华裔影后杨紫琼在一次访谈中直言不讳,矛头直指好莱坞根深蒂固的偏见——“好莱坞自诩世界顶尖电影人,却总要找借口才愿启用亚裔面孔”。这番犀利发言,瞬间揭开了这个全球电影工业中心看似多元包容下的另一面。
![]()
![]()
这位祖籍中国福建、出生于马来西亚、成名于中国香港的“打女”,在第9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凭借《瞬息全宇宙》封后,创造了历史。但站上顶峰的她,回顾的却是一段充满荆棘与偏见的来时路。
杨紫琼毫不客气地指出,好莱坞长期将亚裔女性禁锢在几种单一的负面角色里:“花瓶”、“唐人街妓女”、“红颜祸水”或是“脆弱顺从的受害者”。这些失真的形象,不仅扭曲了亚裔群体的真实面貌,更残酷地挤压了演员进行多元表达的创作空间。
时间倒回1990年代她初入好莱坞之时,行业里竟奉行着一条“一部电影只能有一个少数族裔”的潜规则。这意味着,如果影片已经有了非裔主角,制片方会直接拒绝启用亚裔演员。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业内人士常常连亚洲各国的背景都分不清,并武断地断言亚裔演员“缺乏票房号召力”。在这一套套“逻辑”下,亚裔演员被长期边缘化,沦为功能性的配角,似乎成了某种“理所当然”。
面对这种局面,杨紫琼的选择是硬刚。她拒演了大量充满刻板印象的角色,坚持挑选能够打破传统的形象。从《超级警察》到《卧虎藏龙》,她塑造的“打女”和独立女性角色令人印象深刻。为了保持动作戏的专业性,她曾每日疯狂健身11小时,用实打实的实力向世界证明:亚裔女性不仅能“打”,更拥有丰富的情感深度和表演层次。
![]()
她的坚持甚至体现在细节上。在拍摄让她登顶的《瞬息全宇宙》时,她要求角色名不能与自己的英文名Michelle关联,强调这个角色必须代表更广泛的移民母亲群体,而非她个人的符号。这种坚持并非没有代价——因为拒绝出演“被物化的邦女郎”等类型化角色,她在《007之明日帝国》之后,经历了长达两年的失业期,直到《卧虎藏龙》为她提供了一个具有复杂性的女性角色才得以复出。
所有的坚持与沉淀,最终在《瞬息全宇宙》中爆发。2023年,她凭借片中“伊芙琳·王”一角,不仅横扫奥斯卡、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更彻底打破了“亚裔女性只能温顺或打斗”的二元标签,将一个移民母亲在混乱生活中的挣扎、坚韧与爱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其复杂的人性与多元的能力。
杨紫琼的这场“战斗”,远不止于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她以自身的经历和成就,向好莱坞那套固守的白人选角逻辑发起了最有力的挑战。下一次,当这个“顶尖圈子”再想为不用亚裔面孔而“寻找借口”时,杨紫琼和她的奥斯卡奖杯,就是最响亮的回应。
编辑:文小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