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1 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地方法院遭遇了巴塔的自杀式袭击,12 条生命瞬间消逝,另有 36 人在爆炸中受伤央视新闻。而就在前一天,巴安全部队刚挫败巴塔对军校的袭击,击毙 24 名武装分子。短短两天内,恐怖袭击接连瞄准巴基斯坦核心机构,这已是突破底线的挑衅,也让巴总理夏巴兹那句 “消灭最后一名恐怖分子” 的表态,成了没有退路的必然选择。
![]()
按常理来说,土卡两国刚斡旋完巴阿停火,巴方也正推进清剿行动,各方本应借着这股势头缓和局势。但巴塔偏要逆势而为,而且这次袭击的目标极具象征意义 —— 司法大楼是一个国家法治尊严的核心载体。袭击者本想闯入大楼内部行凶,因安检严格才在楼外警车旁引爆炸弹央视新闻,这种精准针对国家权力象征的举动,早已超出普通武装袭击的范畴,是对巴基斯坦国家主权的公然践踏。
巴国防部长直言国家 “处于战争状态”,绝非危言耸听。巴塔的作战模式已发生致命转变,不再是躲在边境地区打游击,而是潜入城市发动突袭;袭击也从过去的零星破坏,升级成了有组织的体系化打击。这种转变意味着其渗透能力和组织协调性已远超普通武装,能避开层层防控,直插首都核心区域,给巴方的安保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为何巴塔敢如此步步紧逼?背后的关联链条其实很清晰。巴塔与阿富汗塔利班意识形态同源,人员补给更是相互联动。阿塔虽嘴上承诺反恐,可内部派系林立,根本管不住这个 “圣战兄弟”,巴塔的训练基地至今仍在阿富汗境内安然存在。更麻烦的是地区势力的复杂博弈,阿塔近期和印度恢复了外交,美国也打算重启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这些势力的暗中角力,无疑给巴塔壮了胆,也让巴基斯坦的反恐压力雪上加霜。
对巴基斯坦来说,这绝非一次孤立的恐袭,而是恐怖毒瘤持续扩散的预警。回顾过往,巴塔的黑手早已多次伸向关键项目,2021 年达苏水电站通勤班车的爆炸,造成 9 名中方人员遇难,2024 年该项目再次遭袭,5 名中方人员不幸丧生。这些袭击的目标不只是巴基斯坦,更是瞄准了中巴经济走廊这样的区域合作命脉。如今巴塔把袭击目标转向首都司法机构,显然是想通过制造恐慌动摇巴政府根基。
![]()
但此时的巴基斯坦,其实正迎来反恐的最佳战略窗口期。此前对印战争的胜利缓解了南部边境压力,让巴军方得以集中精力应对内部恐怖势力。国际上,中美俄伊等国都明确支持巴方反恐,中巴伊更是搭建起情报共享机制,这为精准打击巴塔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内层面,恐袭频发早已点燃民众的反恐怒火,军方接连挫败袭击也提振了士气,如今民意、军心齐聚,正是集中发力的好时机。
这对中国而言,巴方反恐同样关乎核心利益。中巴经济走廊作为 “一带一路” 旗舰项目,其安全直接影响区域合作大局。达苏水电站恐袭的教训历历在目,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瓜达尔港等多个涉中巴合作项目,都曾遭恐怖组织袭击。因此中国坚定支持巴方反恐,既推动阿塔回归反恐合作,也通过情报共享等方式筑牢安全防线,这既是帮 “铁哥们”,也是守护双方共同的发展利益。
有人或许会疑问,此时强硬反击会不会引发更大规模冲突?但当下的局势,早已不是打不打的选择题,而是怎么打的必答题。巴塔的挑衅从未停止,若此时退让,只会让其更加肆无忌惮,恐怖袭击可能蔓延至更多城市,届时损失将难以估量。反观现在,巴基斯坦国际支持到位、国内共识凝聚、军方士气高昂,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
恐怖主义从来都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巴基斯坦此刻出手,不仅是为 12 名遇难者讨回公道,更是为国家未来扫清障碍。唯有彻底铲除巴塔这颗毒瘤,摧毁其背后的支持链条,才能守住国家主权,也才能让南亚地区迎来真正的和平。巴基斯坦,现在正是出手的最佳时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