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湖南娄底新星中学初三学生龙睿熙的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通过网络传播后,让无数人泪目,连人民日报都特意分享了这篇作文。
文章用“罐子”封存了与奶奶相处的记忆,朴素的文字里,藏着震耳欲聋的思念。
谁说思念无声,那是因为震耳欲聋!
![]()
文中先从环境讲起,“秋夜寒凉,月光朗照,夜空中倔强的闪着几点星光。”就这样几句词,就将那种适合思念的环境氛围给烘托出来了。不管是古代的文人还是现代的文人,仿佛秋夜都是一个让人思念的时间,那种空廖寂静再加上些许寒凉的温度,特别容易让人产生思念之情,比如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比如苏轼的“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
龙同学开篇就以秋夜烘托气氛,让人能够一下子就进入到那种思念的环境当中。
随后再以民间的传说作为递进,相信很多有过相同经历的朋友们都会有共鸣。80后之前的孩子,自小就在农村长大,小时候这种情景还不熟悉?90后之后的孩子,有一大部分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为什么,因为爸爸妈妈都到城里工作去了,孩子们还小,只能作为留守儿童留给在农村老家的爷爷奶奶照顾。
所以,就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和民间传说的想象,全国几亿人都有共鸣!
“星辰点点,月光流转,跨过了时间,照在了橱柜的罐子上。”我觉得这一句简直就是神韵之笔,特别是那句“跨过了时间”,很难想象,这会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够写出来的句子,佩服!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情景描述,诉述自己孩童时在乡下和奶奶生活的场景,诉说自己的好奇,然后转到主题“罐子”上去,情景的描述是那么细腻自然,情节的铺垫是那么有生活场景化,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又是那么传神,读完他的描写,一幅我们曾经无比熟悉的场景跃然纸上。
“奶奶明明没有吃,却也和我一样开心。”就这一句,把老人家对孙子的爱体现的淋漓尽致,是啊,在老人家的眼里,孙辈吃了,那是比自己吃更快乐更幸福的事啊,有多少父母和祖辈都是像文中的奶奶一样,明明自己没有吃,却比自己吃了还开心。
当乡下的时光结束,回到了城里的家,遇到了同样的罐子,却再也尝不到奶奶给的糖吃了。
读到这里,我早已潸然泪下,这不正是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人的写照和投射吗?
小时候,我们总以为外面的世界好,即使我们身在父母的身边,家人的爱的包围中,我们仍然想要离开家人的照顾而去追逐外面的花花世界,等到我们在外面遭受了各种打击之后,再回首,却发现:那个我们一直想追求的幸福,原来从小就在身边,只不过,当我们再想要去追寻的时候,那些曾经爱我们的人,已经不在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人生这辈子的遗憾,从来如此!
最后,龙同学做了一个收尾,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
龙同学写的是对亲情的感触,这种情感最能打动人,也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因为亲情的存在就像糖一样,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甜蜜的滋味。
我已经很久没有读到如此美好的文章了,因为自己就是农村娃,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根在农村。对于文中的那个罐子,特别有感触。
上次回老家,特意去了老房子一趟,走在熟悉的屋里,看着那些曾经日夜陪伴自己的物件,此刻无声地、静静地安放在那里,一种油然而生的岁月穿透感扑面而来。那是年少时陪伴了自己多少时日的东西啊,然而此刻自己站在同样的位置上,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但是自己早已不是那个自己了。
那天我还特意去原来的房间,捡到一个小时候的很小的玩具,带了回去。我看着那个小玩意,就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只是当我仔细看的时候,发现他竟然有些朦胧,朦胧中,那个少年,还有他的伙伴们,穿梭在田野当中,大声地欢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