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回顾:河南46岁女子做铜环取环后,一周后复查,结果咋样了

0
分享至

王桂英今年46岁,和丈夫一起住在河南信阳的老家的镇子上,守着一栋旧平房,靠着经营一家小卖部过日子。儿子今年25岁,早早就辍学在外地去打工了,很少回家。二十多年前,她还是个二十出头的新婚女子,刚生下儿子没多久,正赶上计划生育抓得最严的那几年。那时候村里每户都有计生干部盯着,哪家女人一出月子就要去乡镇医院上环。王桂英还没完全恢复,身体虚弱,便被村干部催着去医院,当场就被放了个铜制节育环。

本来就才出月子,加上那几天刚开始来月经,上完环后她整个人都虚得发飘。可那时候哪敢多说一句,计生干部一句忍忍就好了,她便咬着牙硬挺了过去。刚上环那几个月,她确实能感觉到下腹时常在坠痛、腰酸得也像被人拧着扭一样,但慢慢地,在带孩子、做家务、忙生活的日子里,那份痛也被一天天的琐碎磨平了。就这样二十年过去,她早已习惯了身体里那点若有若无的异物感,甚至连自己都忘了,身体深处还藏着一枚铜环。



2015年8月2号这天镇子上出了件大事。听说卖早餐那家的李凤莲,在上厕所的时候,竟然从身体里掉出来了一截铜环。她当时还没在意,甚至没想到那东西竟是二十多年前上环时留下的。谁知道当天半夜突然大出血,被家人连夜送去镇医院,医生说是铜环嵌入子宫壁时间太久,造成慢性炎症和组织坏死,一脱落就撕裂血管,人没能抢救过来。这件事一传开,镇上那些当年被统一上环的妇女心里都七上八下,茶余饭后都在悄悄议论。王桂英听着听着,心里不免有些发怵,晚上回家洗澡时都忍不住去摸那片下腹,暗暗害怕开始,是不是哪一天,自己也会像她一样,突然出事。

思来想去,她还是把这事告诉了丈夫。好在丈夫是个心疼人的,听完后并没有责怪她多虑,反而皱着眉头认真地说:“不是说现在可以取出来了吗?明天咱就去医院查查,要是医生说能取,就取出来,反正咱也不用再避孕了。”王桂英听着这话,心里顿时松了口气。二十多年来,那枚铜环几乎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从没想过还能拿掉。此刻听丈夫这么一说,仿佛她心底那根绷了多年的弦终于松开了一寸,于是她点了点头,轻轻嗯了一声,心里也踏实了些。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便坐早班车到了县医院。挂号、排队、填表,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才见到妇科医生。听说她是来取环的,医生笑了笑,说:“你们这批当年的老环,最近取得可不少。”随即语气也柔和下来,耐心地给他们解释了取环的好处,可以避免慢性炎症、宫颈糜烂、甚至局部感染癌变的风险;又语气平稳地解释道:“取环其实是个小手术,过程一般在十分钟左右。会用扩宫器轻轻撑开宫颈口,然后用钩环器找到铜环的尾丝,一点点将它取出。如果铜环位置正常、没有嵌入子宫壁,很快就能完成。”她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不过像你这种放了快二十年的,时间太久,有的环可能和子宫壁发生黏连,或者尾丝断裂找不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借助宫腔镜操作,风险会稍微大一些。”

她边说边看着王桂英继续提醒道:“风险主要是三种:一是取环过程中可能会出血;二是子宫内壁比较脆,取环时若黏连严重,容易造成轻微撕裂;三是术后感染,有时候会出现腹痛或低热,需要抗炎观察。为了保险起见,建议你术后在院里住两三天,我们可以随时处理意外情况。”医生语气很平和,却让王桂英听得有些发怵。她下意识摸了摸小腹,点了点头,心里想着,这枚在身体里沉睡了二十年的铜环,终于要被取出来了。



见她点头同意,医生便安排了具体的术前检查。项目包括:妇科B超、白带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以及肝肾功能检测。抽血后,王桂英被带去做B超。冰冷的探头在她下腹轻轻滑动,屏幕上显示的数据一目了然,子宫前位,大小约为5.6×4.2×3.8cm,宫腔形态规则,宫内节育环回声清晰,位置居中,无嵌入或移位迹象。白带常规未见异常,血常规显示白细胞7.2×10⁹/L,红细胞4.3×10¹²/L,血红蛋白125g/L,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

医生看着报告,笑着说:“你运气挺好,从B超上看,环的位置非常理想,没有嵌入子宫壁,也没有炎症反应。而且血象、凝血功能、心电图都很正常,身体条件不错。”她抬起头,温和地说,“去办个入院手续吧,下午就能安排手术。”听到医生这么说,王桂英心里一喜,悬着多日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当即拉着丈夫的手起身去办手续。

下午两点,王桂英被推进了手术室。医生和护士让她平躺在手术台上,双腿固定在支架上,消毒灯的白光照得她有些紧张。术前再次确认无过敏史后,医生缓缓扩张宫颈口,一阵轻微的酸胀感从她的下腹传来。随后,医生用宫腔镜探入,定位到铜环的尾丝位置,用取环钩轻轻一带——只听“咔”的一声,那个在她体内待了二十年的小小铜环被顺利取出。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出血量不足5毫升。

手术结束后,护士扶着她下了手术台。出来时,王桂英已经能自己慢慢走路了,只是下腹仍有些轻微坠胀感。她被安排到普通病房继续观察。接下来的两天,医生和护士每天定时查房。体温一直保持在36.8℃至37.2℃之间,血压维持在118/72mmHg左右,脉搏72次/分,呼吸平稳。术后第一天阴道出血量大约5毫升,第二天减少到不足2毫升,为淡褐色分泌物;腹部触诊柔软,无明显压痛。医生询问疼痛程度时,她说只是偶尔有轻微酸胀,大约2分(10分为最痛)。听着这些数据,医生满意地点了点头。到了第三天早晨,复查血常规:白细胞6.9×10⁹/L,血红蛋白124g/L,各项指标稳定,无感染征象。医生翻看报告后微笑着说:“恢复得很好,可以出院了。”



不过临走前,医生仍叮嘱得还是很仔细:“虽然只是个小手术,但回去后的护理很关键。前两周不要过度劳累,不提重物,保持阴部清洁,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饮食上要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铁、蛋白质的食物,像鸡蛋、瘦肉、黄豆制品都不错;辛辣、酒精、咖啡这些先别碰。每天适当活动,散步半小时,促进血液循环,但不要剧烈运动。若出现腹痛、发热或异常出血,要及时来复查。”

护士把一份详细的健康教育单递到她手里,上面清楚写着“术后七天复查”“术后两周避免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温水清洗一次”等注意事项。王桂英接过纸,反复看了几遍,小心地折好塞进包里。那一刻,她觉得身体轻了许多,连呼吸都比前些天顺畅了。

回去后,王桂英丝毫不敢大意,几乎是照着医生给的健康教育单一步不差地执行。
每天早晨,她都会先烧一壶温水,把医生说的那几片抗炎药和维生素片按时吃下。饮食上,她把原本惯常的腌菜、辣椒一律撤掉,饭桌上只剩下青菜粥、鸡蛋羹和炖瘦肉。医生嘱咐她多补蛋白、少吃油盐,她就连炒菜时的油量都掂量着加。

清洁方面,她每天傍晚都用温水坐浴清洗会阴,动作轻柔,不敢太用力,也不敢用香皂类刺激物。用过的毛巾专门晾在阳台上,不和其他衣物混放。晚上睡觉前,她还会在笔记本上写下体温和血压记录——体温稳定在36.6℃到36.9℃之间,血压维持在115/73mmHg上下,一切都在正常范围。

丈夫更是心疼她,干脆不让她操一点心。早晨开门的小卖部,他自己去看;送货、进货,也让邻居帮着搭把手。她闲不住,偶尔想去收个钱、摆摆货架,他就赶紧拦着:“医生不是说不能久站吗?在家歇着就好。”就这样,王桂英在家安安稳稳地休养了一个星期,但是却不曾想,在准备复查的前一天,意外竟然猝不及防的发生了。



8月10号这天傍晚,王桂英吃完饭后,听着医生的话,跟着丈夫沿着镇子外那条老河堤慢走。可才走到往日一半的路,她便感觉自己下腹深处传来一阵隐隐的坠胀,就像是有根绳子,一头从体内拴着她的子宫,另一头系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正顺着她的骨盆一点点往下坠似的。感受到这突如其来的异样,王桂英不自觉地就放慢了脚步,随即便伸出手轻轻按在了自己下腹的位置,想着借着这外力把那块坠着的石头稳一稳。但是却不曾想,这手掌一压,不仅没让那坠痛缓下来,反倒是给那石头加上了一层更深的力道。顿时那石头上就像是被挂上了个千斤重的铁块,顿时拽着她那子宫的力道陡然加剧,重得就像是要将那子宫的根部生生从下腹里拽裂开来一样。

感受到这突如其来的巨变,王桂英整个人猛地往下弓起了腰,喉咙里不受控制地挤出一声低沉的呻吟。她的双手死死按着下腹,仿佛只要一松手,那股往下拽扯的力量,真的会将整个子宫硬生生的扯断开来。然而此时躬身在原地,哪怕是咬着牙一动不动,她的双腿也因为这剧痛,开始不由自主地颤抖了起来,现在她整个人看上去脸色苍白,额头上的冷汗止不住的往下落,似乎随时都会被那剧痛压垮的样子。

丈夫原本和她并肩走着,可随着王桂英的脚步越来越慢,他便不知不觉走在了前头。起初丈夫还没察觉到什么异常,但没看到人,回头一看,才发现她整个人弓着腰,在原地一动不动。见状他连忙快步跑回来,慌乱地问:“咋了?桂英?你咋了?”可王桂英始终没有回应,只是急促的呼吸着,任凭额头上的冷汗直流。他伸手一摸,顿时一惊,只见王桂英的额头不知道在什么适时候开始烫得吓人。再看她的眼神,已经开始发直了,意识明显开始涣散。还没等他说完安抚的话,她的身体便猛地一软,整个人的重量全压在了他的怀里。丈夫急忙扶着她,却感到她一点力气都没有,呼吸也越来越浅。见状,他顿时慌了神,大声呼喊:“快来人啊!她晕倒了!”周围的人听见喊声,纷纷跑了过来,一边帮忙把王桂英平放在地上,一边拨通了急救电话。

救护车赶到时,医护人员立刻为王桂英做了初步急救。此时她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唇色发紫。血压仅有78/46mmHg,心率高达128次/分,体温39.8℃,呼吸频率每分钟30次,血氧饱和度降至88%。护士立即为她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同时吸氧并测心电监护。丈夫在一旁急得满头大汗,不停地问:“她到底怎么了?”医生只沉声回应:“先稳住生命体征,到了医院再查。”



送到县医院急诊后,王桂英被迅速推入抢救室。医生当即安排了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基础检查。几分钟后结果出来:白细胞升至19.6×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达89%,CRP高达167mg/L,血乳酸5.2mmol/L,肌酐轻度升高至128μmol/L,提示体内已出现严重感染反应与早期脓毒征象。主治医生皱着眉,低声道:“这不像普通发热,怀疑是术后感染并扩散。”随即又补充道:“马上安排B超和盆腔CT,排查宫腔积液与感染扩散范围。”

进一步检查显示,盆腔B超可见宫腔回声紊乱、积液约26mm,双侧附件区模糊,CT提示子宫壁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并伴局部气体影,高度提示取环术后盆腔感染并脓毒性休克。医生当即下达病危通知,决定送入ICU进行抗感染及升压治疗。

而在急诊室外,丈夫一直守在门口,手里攥着那份入院单。听到护士出来说“家属签字,病人要进ICU”时,他的手开始发抖,连笔都握不稳。那一刻,他的心彻底凉了。医生解释:“患者情况不稳定,怀疑是取环术后感染,必须立即上呼吸机支持。”听到“取环术后感染”几个字时,他整个人僵住了,声音发颤地质问医生:“不是说只是个小手术吗?不是说她恢复得很好吗?怎么现在要进ICU?!”

医生见丈夫情绪激动,连忙伸手安抚道:“我们理解您的心情,现在病情还在观察中,具体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化验与评估。术中确实有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引起感染或细菌入血,但术后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如果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潜在感染扩散。不过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全力抢救,也会给你们一个明确的交代。”说完,他匆匆转身走进ICU。

好在接下来经过静脉升压、广谱抗生素抗感染、补液及吸氧支持治疗后,王桂英的血压逐渐回升至96/62mmHg,体温降至38.1℃,心率稳定在102次/分,生命体征暂时趋于平稳。医生这才松了口气,坐回办公室开始翻阅手术及住院资料。



他随即将当时为王桂英取环的主治医生请来,两人对照着术中记录与出院报告逐条核查。取环记录显示操作规范、术中出血量仅3ml,宫腔镜下未见异常;术后B超宫腔清晰、无残留积液,而出院当天的化验指标也全部正常。无论是操作步骤、器械消毒,还是术后观察记录,都显示手术过程完全符合标准。

主治医生指着报告单轻声道:“从医院这边的记录看不出问题,手术和出院时都很顺利。”另一位医生沉默片刻,补了一句:“那就大概率是回家后的护理环节出了偏差,比如清洁、感染防护没做到位。”两人互相对视一眼,神色凝重,随即让护士去请还守在ICU外、焦急等候的王桂英丈夫进办公室。

医生将厚厚一摞检查与手术记录放在丈夫面前,语气沉稳却带着一丝无奈地说:“我们已经仔细核对过了——无论是手术过程,还是术后住院期间的观察记录,她的生命体征和化验指标都非常正常,没有任何感染或并发症的迹象。

他顿了顿,指着报告上的数据继续说道:“所以我们推测,问题大概率出在出院后的家庭护理环节。也就是说,她可能在恢复期接触到不洁环境或做了某些刺激性动作,引发了术后继发感染。而现在她的情况已经危重,只有尽快找到感染源,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否则她的状况会越来越恶化。”听到“越来越恶化”这几个字,王桂英的丈夫脸色瞬间发白,整个人愣了几秒,随即猛地站起身,声音发抖地说:“医生,你们问吧!不管要查什么、问什么,我一定全力配合!只要能救她,你们让我做什么都行!”

于是医生先从最常见的诱因问起:“她回家后有没有接触不干净的水源?有没有使用未经消毒的毛巾、盆具?”丈夫连连摇头,说家里条件虽普通,但她一直很注意清洁,用的盆都是新买的,每天还用开水烫洗。医生又问:“是不是去过人多的地方?或者做过剧烈活动?”丈夫想了想,说她一直在家休养,连小卖部都没去,走得最远的也就是那天傍晚去河堤散步。医生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些,却没从中找到任何可疑的突破口。



随后医生又把问题转向术后用药。“她术后有没有按时吃抗生素?”丈夫立刻回答:“吃了,阿莫西林,一天三次,没漏过一顿。医生开的量我们一点没敢改。”他甚至补充说,王桂英每次吃药前都先烧水,等水放温才送服,“怕太烫太凉水刺激了肚子。”医生听完点点头,又查看了药物名称、剂量和时长,确认用药过程规范无误。看着记录,他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

医生只好问得更细一点:“那她有没有阴道冲洗、坐浴、使用药膏或草药调理?”丈夫愣了愣,说没有,她只用温水清洗,按医嘱操作,从没乱用过东西。医生又追问:“有没有同房?有没有提重物、弯腰干活?”丈夫连连摆手:“都没有,我看得紧,她连扫地都没干。”医生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不管是环境、饮食,还是用药与休息,一切都太过完美,完美得不像会出问题的人。

医生与主治医生对视了一眼,同时轻轻叹了口气。主治医生合上病历本,声音低沉地说:“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些了,从她入院到现在,你也没合过眼,先回去好好休息吧。我们会把病例整理后上报。”丈夫点了点头,神情恍惚地看向ICU的方向,嘴唇动了动,却什么也没说。

当夜,医生把病例带回科室会议室,召集全科医生进行病例讨论。监测数据、化验指标、影像报告一项项被投在屏幕上,可无论是术中消毒、术后管理,还是潜在感染源分析,始终找不到任何确凿异常。讨论持续到凌晨,仍无结果。最终主任决定将病例汇报至全院,由感染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共同会诊。可连续两轮讨论后,依旧没人能解释这突发感染的来源。

次日上午,院长、主任与主治医生三人坐在会议室里,空气凝滞。院长抬起头问:“现在患者情况怎么样?”主治医生神情凝重地摇了摇头,回答道:“仍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血压靠升压药维持,病情不稳定。”院长沉默几秒,声音低而坚定地说:“不能再等了。我把病例发给李教授,她在全国感染病领域是权威,或许能看出问题。”说罢,他起身走向办公桌,打开电脑,开始准备那封紧急邮件。



邮件发送完毕后,院长仍不放心,亲自拨通了李教授的电话,希望她能尽快阅览病例并给出初步意见。电话那头传来李教授平稳而带着轻微回响的声音,她沉默了片刻,像是在翻阅邮件。几分钟后,她才开口:“我看到了,这个病例确实特殊。感染速度太快、范围太广,不符合常规术后感染的进展规律。我需要一点时间仔细分析。”说罢,她便挂断了电话。

经过整整一晚的分析与比对,第二天清晨,李教授亲自拨通了院长的电话,语气急促而笃定:“立刻召集全体相关人员开一个紧急会诊。”十分钟后,会议屏幕亮起,李教授的画面出现在主屏上。她神情凝重,目光锐利,开口便道:“我找到了问题的来源。”

接着没有丝毫的耽误,她继续说道:“我通读了你们发来的全部病例、化验数据和谈话记录。王桂英的感染范围蔓延得极快,炎症反应指标在短时间内成倍上升,你们的排查也非常全面——无论是术中操作是否规范、器械消毒是否到位,还是术后换药、会阴清洁、个人护理这些常见感染途径,都做得很仔细,没有发现明显漏洞。”李教授顿了顿,语气转为低沉:“见没有答案,我便联系了王桂英的丈夫,复核了你们所有前期口述细节,答案与记录一致,没有新的发现。于是我让他把家中近期的生活照片打包发给我——有些细节,人会遗忘,但照片不会。”

她说到这里,语气明显变得紧张:“我一张张地翻看,终于在一周前的一张照片里发现了蛛丝马迹。”会议室的空气在那一刻凝固了。屏幕那头的李教授抬起头,神情格外凝重,语气低缓而坚定:“王桂英的取环术后盆腔感染并脓毒性休克,并非偶然,而是由1个被忽视已久的生活细节所引发。”

她顿了顿,缓缓补充道:“那1个细节极其隐蔽,不容易被察觉,但一旦忽略,就可能成为细菌侵入的通道。你们前期的排查方向都没错,只是没有想到问题出在这类日常中最微不足道的小动作上。”屏幕前的几位医生面面相觑,神色从震惊转为沉默。李教授继续说道:“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有时候,决定生死的并不是手术过程,也不是药物反应,而是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生活习惯。”



那天会议室里,李教授将那张照片放大到投影幕上。照片看似普通,是王桂英家里的一角——她坐在小卖部门口的竹椅上,腿上盖着一条毛毯,脚边摆着一台小电风扇,风口正对着她的下半身。“问题,就在这里。”李教授的语气格外低沉。

那是取环术后第二天的夜晚,天气闷得厉害,屋里又热又潮。王桂英虽然在休养,但只是坐在门口照看生意,那晚她觉得自己下腹有点闷胀、出汗多,就照着丈夫的叮嘱别乱动,坐着没动,只是把风扇搬到脚边,想着吹一会儿透气。

她自觉这样做很稳妥,没有走动,没有用水,没有触碰伤口。然而,李教授的手指轻轻敲着屏幕:“这台风扇才是问题的根源。”

她解释道:术后宫颈口未完全闭合,取环后阴道与盆腔仍处在极易感染的状态。夏季空气湿热、细菌滋生,尤其是家庭店铺环境中,灰尘、汗液、空气中的细菌浓度都极高。而风扇正对着身体低处直吹,会造成局部温差骤降、湿度反复变化,让阴道黏膜防御功能迅速下降。更隐蔽的是——她当时披着毛毯。毛毯下的空气被反复搅动,风口带起灰尘与细菌,形成“封闭气流循环”,恰好聚集在下腹处。

“她其实坐在一个隐形的细菌雾区里。”李教授说,声音沉了下去,“这比洗澡更危险。”果然,坚持几天后,术后六天王桂英就开始出现腹胀

李教授在病例会上叹息道:“她做对了所有大的事,却忽略了那个最细微的细节——那台风扇。”风口携带空气中的细菌颗粒吹拂开放状态的阴道口,使细菌逆行进入宫腔,最终诱发急性盆腔感染。“有时候,致命的不是没清洁,而是自以为安全。”



医生提醒:

取环术后防感染,最怕闷和吹。

第一,避免直接吹风、久坐闷湿。
术后7天内,阴道口微张,盆腔血流丰富,任何外界气流、冷风直吹下腹或阴部都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防御下降,细菌趁虚而入。不要坐在风口处、风扇或空调直吹处,更不要裹着厚物久坐。

第二,保持透气与干燥,但不等于“受凉”。
术后应穿棉质内衣、勤换内裤,保持清洁干爽。错误的“焐汗排毒”或“吹风透气”都可能造成湿热交替,引发炎症。

第三,发现症状早就医。
发热、腹痛、分泌物异常或异味,均可能是感染信号。应尽早到妇科复诊,进行白细胞计数与盆腔B超检查,避免感染扩散至血液。

李教授最后看着那张照片,轻声道:“生活里很多人以为清洁就是‘干净’,其实真正的安全,是防止一切看不见的侵入。”那张摆着风扇的小卖部门口照片,在屏幕上静静悬着——那一刻,会议室鸦雀无声。



会议结束的那一刻,屏幕缓缓暗下,空气中仍弥漫着压抑的沉默。王桂英的丈夫坐在会议室最后面一直低着头,直到李教授的声音彻底消失,他才像被抽走了力气般,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那张照片此刻依旧留在他的脑海里——那晚,他记得自己正给顾客结账,而桂英坐在店门口的竹椅上,对他说了句“太闷了,吹会儿风就不热了”。那时他甚至还笑着回了一句:“吹着凉快点,别动就行。”
如今再回想起那句话,仿佛有一根冰冷的针,从他胸口一点点扎进心里。

主治医生轻轻走过来,递上纸巾,小声劝道:“别太自责,任何人都想不到会出在这种细节上。”男人点了点头,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那一夜的画面在他脑中反复闪现——风扇的转叶、桂英额头的汗珠、她笑着说“明天去复查就好了”的模样。谁能想到,那一阵风,竟成了最后的告别。

他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种迟来的觉醒:“她从来都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差错。医生交代的每一条她都记在本子上……偏偏这个,她觉得没事。”医生叹息:“术后感染,很多都不是大动作造成的,而是那种最平常的小习惯。不是粗心,而是太相信生活的安全感。”

男人的眼眶一点点发红,他伸手掏出手机,翻到那张照片,指尖轻轻滑过屏幕,仿佛还想摸到她当时坐在风口的模样。那一刻,他终于忍不住哽咽出声。“她不是不注意,她只是……太信任生活了。”

窗外的风从医院走廊吹过,卷起几张病历纸,发出轻微的响声。医生默默关上门,留下他一个人坐在会议室里。桌上那张照片的光影还未消散,风扇的叶片在画面中凝固——像是时间停在了那个夏天,再也吹不动了。

资料来源;

[1]邸雪燕,杨倩,张振瑞,等. 宫内节育器取出放置术的风险管理对策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25,11(12):163-165.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5.12.046.

[2]罗曼.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诊疗方式探讨[D].江汉大学,2025.DOI:10.27800/d.cnki.gjhdx.2025.000252.

[3]颜丽明. VCu260记忆型宫内节育器与TCu220C宫内节育器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8):130-132.DOI:10.15971/j.cnki.cmdi.2023.18.043.

(《回顾:河南46岁女子做铜环取环后,一周后感染进icu,她的亲身经历引人深思》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苏-35战机为哈萨克斯坦总统访俄专机护航,克宫回应

苏-35战机为哈萨克斯坦总统访俄专机护航,克宫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5-11-12 11:38:14
国家终于不再原谅王濛,77枚金牌不是万能,狂妄自大只会被抛弃

国家终于不再原谅王濛,77枚金牌不是万能,狂妄自大只会被抛弃

凡知
2025-07-29 02:12:19
联大激战,8个代表团围攻中国,中方打出王炸,日本跳脚要求撤回

联大激战,8个代表团围攻中国,中方打出王炸,日本跳脚要求撤回

军机Talk
2025-11-11 14:48:54
热身赛:U18国青2-1申花U21,魏祥鑫、朱信宇建功

热身赛:U18国青2-1申花U21,魏祥鑫、朱信宇建功

懂球帝
2025-11-12 10:05:11
004航母动力系统有了新突破!央视报道了:核反应堆将开始运行?

004航母动力系统有了新突破!央视报道了:核反应堆将开始运行?

李博世财经
2025-11-11 13:58:31
仅仅是在KTV上班一周,女朋友就跟换了个人一样,为什么?

仅仅是在KTV上班一周,女朋友就跟换了个人一样,为什么?

新时代的两性情感
2025-10-21 02:15:25
缺钱的明星,挤满景区

缺钱的明星,挤满景区

最人物
2025-10-09 12:31:06
特朗普不站日本站中国,薛剑总领事王者出击,不到24小时日方认错

特朗普不站日本站中国,薛剑总领事王者出击,不到24小时日方认错

观星赏月
2025-11-12 12:46:30
自我勉励,内马尔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科比的经典照片

自我勉励,内马尔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科比的经典照片

懂球帝
2025-11-11 21:35:02
曝阿莫林当众痛斥铁腰变懒!曼联加速引进安德森,恐需破纪录报价

曝阿莫林当众痛斥铁腰变懒!曼联加速引进安德森,恐需破纪录报价

罗米的曼联博客
2025-11-12 07:36:43
4大岗位被正式移出事业编!“铁饭碗”时代结束,合同制成常态!

4大岗位被正式移出事业编!“铁饭碗”时代结束,合同制成常态!

搬砖营Z
2025-11-10 21:52:02
北京男篮续约奥莫特真因?曝曾凡博引起多支澳大利亚NBL球队兴趣

北京男篮续约奥莫特真因?曝曾凡博引起多支澳大利亚NBL球队兴趣

狼叔评论
2025-11-12 12:58:04
事实证明:德不配位的人能力也不会怎么样?果然祖院长又出事了…

事实证明:德不配位的人能力也不会怎么样?果然祖院长又出事了…

慧翔百科
2025-11-12 08:54:10
高市早苗似乎不知,联合国敌国条款仍然有效,日本可随时立正挨打

高市早苗似乎不知,联合国敌国条款仍然有效,日本可随时立正挨打

梁讯
2025-11-11 14:12:04
面子里子都丢了!离婚半月前妻爆料调解细节,撕下猴哥仅剩的体面

面子里子都丢了!离婚半月前妻爆料调解细节,撕下猴哥仅剩的体面

千言娱乐记
2025-10-23 21:21:23
仅剩2000多万人?比乌克兰投降更可怕的事情是,再打可能亡国了

仅剩2000多万人?比乌克兰投降更可怕的事情是,再打可能亡国了

历史求知所
2025-11-11 07:05:03
史诗级!1.2亿镑顶级“节拍器”空降曼联!追逐41球射手+顶级中卫

史诗级!1.2亿镑顶级“节拍器”空降曼联!追逐41球射手+顶级中卫

头狼追球
2025-11-11 17:24:46
王自如建议抓紧买手机:明年手机或涨价

王自如建议抓紧买手机:明年手机或涨价

鞭牛士
2025-11-10 13:52:05
卧底成功!湖人功臣正式被解雇!浓眉将再度交易!

卧底成功!湖人功臣正式被解雇!浓眉将再度交易!

柚子说球
2025-11-12 11:59:18
娃哈哈前高层郭虹出任十月稻田独董,曾为宗庆后处理三兄妹21亿美元信托

娃哈哈前高层郭虹出任十月稻田独董,曾为宗庆后处理三兄妹21亿美元信托

界面新闻
2025-11-12 10:32:24
2025-11-12 14:08:49
王晓爱体彩
王晓爱体彩
相信你自己,做好你自己
295文章数 115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头条要闻

美媒爆出猛料 "北溪"破坏行动由扎卢日内指挥

头条要闻

美媒爆出猛料 "北溪"破坏行动由扎卢日内指挥

体育要闻

太阳三连胜&活塞东部第一 哪个更想不到

娱乐要闻

辛芷蕾配得上威尼斯影后吗?

财经要闻

专家建议设立5万亿房地产稳定基金

科技要闻

Meta"宫斗"持续,AI教父杨立昆被"气"走了

汽车要闻

能得到央视的肯定 长安马自达EZ-60可不简单

态度原创

手机
亲子
艺术
健康
家居

手机要闻

荣耀500系列官宣:超级标准版+超级Pro版!自带拍照按键

亲子要闻

父母最大的焦虑,不是怕孩子不好,而是不敢“允许一切发生”

艺术要闻

毛主席珍贵签名照曝光,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家居要闻

国美学子 打造筑梦空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