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核心:欧盟强制移除中方设备,外交部回应“损人不利己”
2025年11月10日,彭博社报道称,欧盟委员会正在研究强制成员国将华为、中兴设备从电信网络中移除,并考虑对使用中方设备的外部项目停止资金支持。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试图将2020年“高风险供应商”建议升级为法律条款,不遵守的成员国可能面临侵权诉讼和经济处罚。
![]()
1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回应指出,中国企业长期在欧洲合法合规经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作出积极贡献。在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强行限制市场参与,严重违反市场原则和公平竞争规则。事实证明,此类做法不仅迟滞自身技术发展,还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
技术突破:国内首条12寸硅光流片平台投用,打破海外垄断
就在欧盟传出限制消息的同时,中国光谷宣布重大进展:国内首条基于12寸40nm CMOS工艺线的全国产化硅光流片平台正式投用。该平台由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NOEIC)建设,提供从工艺设计(PDK)、测试(TDK)到封装(ADK)的全流程服务,支持多项目晶圆(MPW)流片模式,将单次流片成本降至原来的十分之一以下。
这一平台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工精度、波导损耗、光耦合效率等关键参数均满足商用要求。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过去7年已服务300余家单位,完成800多次订单,突破1.6T硅光互连芯片、2T芯粒等关键技术。行业机构预测,到2030年,硅光芯片在光通信市场的占比将增至60%。
![]()
产业影响:自主可控进程加速,三大赛道迎来爆发
通信设备:国产替代空间打开
欧盟若强制移除华为、中兴设备,预计将产生巨额替换成本。此前英国移除华为设备支出高达20亿英镑,耗时延后3年。这一事件反而倒逼国内运营商加速国产替代进程,2025年三大运营商在算力领域资本开支显著提升,中国移动计划投资373亿元,电信联通同比增长22%、28%。
硅光芯片:下一代通信技术核心
硅光技术融合半导体与光电子技术,在数据中心、5G传输等领域具有速率高、功耗低等优势。12寸平台的投用填补了国内高端光芯片制造空白,为400G/800G光模块、CPO(共封装光学)等先进技术提供支撑。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全产业链受益
随着自主可控需求提升,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等环节迎来发展机遇。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8%,产量增长约26%。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低领域(如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的替代空间巨大。
![]()
A股受益地图:四类龙头分享自主可控红利 1. 芯片测试与设计服务
- 利扬芯片(688135):独立芯片测试龙头,受益于国产芯片流片量增加,第三季度测试订单饱满
- 麒麟信安(688201):操作系统与信息安全产品供应商,产品应用于国防、电力等关键领域
- 新莱应材(300260):高纯度应用材料供应商,产品用于半导体设备,受益于国产化率提升
- 神工股份(688233):半导体硅材料核心供应商,大尺寸硅片技术突破在即
- 利和兴(301013):半导体检测设备供应商,产品用于芯片封装测试环节
- 南凌科技(300921):专用网络服务提供商,布局安全通信服务,受益于国产替代需求
- 硕贝德(300322):天线与射频器件供应商,产品用于5G基站与终端设备
- 长电科技(600584):先进封装龙头,掌握晶圆级封装、2.5D/3D封装技术
- 通富微电(002156):AMD核心封测供应商,布局扇出型封装等先进技术
![]()
当欧盟限制措施倒逼国产替代加速,当12寸硅光平台打破海外技术垄断,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绑定国家项目、产能充足的A股龙头,正站在自主可控战略的风口。随着四季度政策密集落地,半导体产业链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击行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