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拉黑陈阳最后一个号码,手机终于清静下来时,屏幕上显示着,来自婆家人的126个未接来电。
整整八年,我像一块万能胶,将陈家这个庞大的家庭机器里每一个松动的零件都牢牢粘合在一起。我以为我的付出,早已让我从一个“外人”变成了不可或缺的“家人”。
直到我亲手为他们七个人煎好最后一份鸡蛋,打包好最后一份行李,目送他们欢声笑语地走向机场的出租车,独留我一人面对着空荡荡的房子和满桌狼藉时,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原来,我依然是那个可以被轻易撇下的“我”。
而这一切,都源于三天前,国庆假期的那个清晨。
第1章 一场被排除在外的旅行
国庆节的清晨,天光刚蒙蒙亮,陈家大宅已经像一口烧开了的水,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
我系着围裙,在开放式厨房里忙得脚不沾地。燃气灶上,左边的锅里熬着南瓜小米粥,右边的平底锅里,“滋啦”一声,一个完美的荷包蛋正在成型。这是第七个了。
“小岚,我的剃须刀你放哪儿了?我找不着了。”客厅里传来公公陈卫国洪亮但略带焦急的声音。
“爸,在你床头柜第二个抽屉里,我昨天刚给你换的刀片。”我头也不回地答道,顺手将煎好的鸡蛋拨到盘子里。
“嫂子,我的防晒霜!就是我上周刚买的那瓶,你看见没?”小姑子陈婷的声音从二楼飘下来,带着一丝赖床后的慵懒。
“在你梳妆台的化妆包里,粉色那个。”我扬声回答,同时开始将小米粥一碗碗盛出来,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分别加上了枸杞、红枣碎或是原味。
紧接着,是我丈夫陈阳的声音:“老婆,咱爸妈的降压药和爷爷奶奶的速效救心丸,你都分装好了吗?千万别忘了。”
“放心吧,都在那个棕色的随身小包里,每个药盒上我都贴了标签,写了用法用量。”我端着一摞碗碟,稳稳地走向餐厅的长桌。
公公陈卫国、婆婆张桂琴、陈阳的爷爷奶奶、小姑子陈婷,加上陈阳和我,八口之家。今天,他们七个人要去机场,开启为期十天的欧洲豪华游。而我,是这个家里唯一一个,没有护照,也没有行李箱的人。
餐桌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旅程。
“听说那边的奢侈品店折扣很大,婷婷,你可得帮我好好挑挑。”婆婆张桂琴容光焕发,连眼角的皱纹都仿佛舒展开了。
“妈,你就放心吧,我早就做好攻略了!”陈婷晃着手机,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购物清单。
“到了那边,主要是注意安全,别乱跑。”爷爷喝了一口粥,慢悠悠地叮嘱着。
陈阳坐在我身边,给我夹了个包子,低声说:“老婆,辛苦你了。家里就交给你了。”
我笑了笑,没说话。这笑容里有多少是真心,多少是习惯性的伪装,连我自己都分不清了。
这场旅行的计划,是一个月前提出来的。当时,一家人正在吃晚饭,婆婆突然宣布,她用自己攒的私房钱,给大家报了一个欧洲旅行团,国庆就出发。
我记得当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包括我,也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我下意识地问了一句:“妈,那我的身份证和户口本要准备一下办护照吧?”
空气在那一瞬间,有过短暂的凝固。
婆婆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堆起来,语气无比自然地说:“哎呀,小岚,你看我这脑子。这次的团是早就定好的特价团,名额有限,我当时就抢了七个。再说,你工作那么忙,国庆还要值班,哪走得开啊。下次,下次一定带你出去好好玩玩。”
我是一家社区医院的护士长,国庆排班确实紧张,但调个班,请几天假,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婆婆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体贴了我的“工作”,又许下了一个“下次”的承诺,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只能笑着说:“妈,没事,你们玩得开心最重要。家里有我呢,你们放心。”
陈阳在桌子底下握了握我的手,眼神里带着一丝歉意。但我知道,他不会为我争取什么。在这个家里,他习惯了顺从母亲的安排。
从那天起,我就成了这个家最忙碌的“后勤部长”。帮他们准备签证材料,购买旅行用品,规划行李清单,甚至连每个人在飞机上要看的书、要听的音乐,我都一一准备妥当。
他们越是兴奋,我的心就越是往下沉。
我像一个局外人,看着他们为一场与我无关的盛宴而狂欢。
吃完早饭,一家人开始最后的忙碌。我检查着每个人的行李,生怕有什么遗漏。
“小岚,家里那几盆兰花,你可得记着天天浇水,尤其是窗台那盆‘素冠荷鼎’,精贵着呢,千万别给我养死了。”婆婆一边穿上新买的风衣,一边郑重地嘱咐我。
“妈,我知道。”我点点头。那盆兰花是婆婆的心头肉,我照顾了它三年,比照顾自己还上心。
“还有,你爷爷的血糖仪,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记录下来。”
“我记下了。”
“你爸的茶具,每天都要用开水烫一遍。”
“嗯。”
她一项项地交代着,仿佛我不是她的儿媳,而是一个即将接手工作的保姆。每一句叮嘱,都像一根细小的针,轻轻扎在我的心上。
终于,预约的出租车到了。
我帮着他们把一个个沉重的行李箱搬上车。陈阳最后一个上车,他回头抱了我一下,在我耳边说:“老婆,对不起。等我回来,我单独带你出去玩。”
我拍了拍他的背,说:“路上小心,照顾好爸妈和爷爷奶奶。”
车子缓缓开动,车窗里,是他们一张张兴奋而挥别的手。我站在门口,努力地挤出一个微笑,直到车子消失在小区的拐角。
转身,回到那个瞬间变得空旷而寂寞的房子里。餐桌上的碗筷还没收拾,客厅的沙发上还扔着他们换下来的衣服。空气中,还残留着他们身上的香水味和临行前的喧嚣。
我脱下围裙,慢慢地坐在沙发上,环顾着这个我付出了八年心血的家。墙上挂着的全家福里,我笑得温婉贤淑,紧紧挨着陈阳,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
可这一刻,我却觉得无比的陌生和寒冷。
难道我这八年的付出,就只值一顿无人问津的早餐,和一句轻飘飘的“下次”吗?
我忽然不确定,我到底是这个家的女主人,还是一个最高级的保姆?
第2章 空荡的房子与枯萎的兰花
送走他们后的第一天,我几乎是在一种麻木的状态中度过的。
我像往常一样,将餐桌收拾干净,碗筷放进洗碗机。把他们扔在沙发上的衣服分类,该洗的扔进洗衣机,该挂的挂回衣帽间。然后,我拿着抹布,跪在地上,一寸一寸地擦拭着地板,直到光可鉴人。
做这些事的时候,我的脑子是放空的。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肌肉记忆,八年来,我每天都在重复着这些琐碎的家务。过去,我觉得这是一种为家庭付出的幸福。可今天,这些动作却显得格外讽刺。
房子太安静了。
没有了公公看新闻联播的声音,没有了婆婆指挥我做这做那的唠叨,没有了小姑子放着流行音乐的喧哗,也没有了爷爷奶奶慢悠悠的咳嗽声。
我甚至能听到墙上石英钟秒针走动的“滴答”声,一下,又一下,敲打着这巨大的空寂。
傍晚,我给自己下了一碗面。冰箱里塞满了婆婆临走前买的各种食材,够我一个人吃上一个月。她总是这样,在大事上精明算计,在小事上却又显得格外周到,让你找不到指责她的理由。
吃着面,我习惯性地打开了家庭微信群。
群里已经炸开了锅。小姑子陈婷是个“晒图狂魔”,从机场的合影,到飞机上的餐食,再到落地后酒店的豪华大床,她都第一时间发了出来。
照片里,他们七个人笑得灿烂夺目。婆婆穿着我给她买的那件驼色风衣,戴着墨镜,摆出一个优雅的姿势,看起来比平时年轻了十岁。陈阳站在她身后,搂着她的肩膀,笑容阳光。
没有人,在群里@我一下,或者问一句“小岚你吃饭了吗”。
我就像一个被屏蔽的信号,游离在他们的欢乐之外。
我默默地关掉手机,将碗里剩下的面条倒掉。瞬间,一点胃口都没有了。
晚上,我躺在我和陈阳的大床上,辗转反侧。身边少了一个人,床铺显得格外宽大,也格外冰冷。我下意识地伸手去摸旁边的位置,触手可及的只有一片凉意。
这八年的一幕幕,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回放。
我和陈阳是大学同学,感情很好。毕业后,他带我回家见父母。婆婆张桂琴对我第一印象并不好,她觉得我出身普通小城,家庭条件一般,配不上她在大城市当公务员的儿子。
但陈阳坚持,我也努力表现。学做他们家乡的菜,主动包揽所有家务,对长辈言听计从。渐渐地,婆婆的脸色才缓和下来。
结婚时,我家没要彩礼,我爸妈说,只要陈阳对我好就行。婚后,陈阳的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公婆提出要住在一起方便照顾。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于是,这个两百平的复式大宅里,就开启了我们八口人的同居生活。
我辞去了原本在市中心三甲医院的工作,换到了离家近的社区医院,方便照顾家里。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准备全家人的早餐。送走上班上学的,再照顾老人吃药、散步。然后自己才匆匆忙忙去上班。下班后,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
陈阳也心疼我,但他总说:“我妈就是那样的人,刀子嘴豆腐心,你多担待。咱们是一家人,别计较那么多。”
“一家人”,这三个字像一个紧箍咒,束缚了我八年。
我以为,我的隐忍和付出,总能换来真正的接纳。可现实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第二天,我照常去上班。同事们都在兴高采烈地讨论国庆假期去哪里玩了。
“岚姐,你国庆没出去啊?”一个年轻的护士问我。
我笑了笑,说:“家里人出去了,我留守。”
“哇,那你可清闲了,一个人在家多爽啊!”
爽吗?我不知道。我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是被人硬生生挖走了一块。
下班回到家,我第一件事就是去给婆婆的那几盆兰花浇水。她交代的事情,我不敢有丝毫怠慢。
当我走到阳台时,心猛地沉了下去。
那盆最金贵的“素冠荷鼎”,几片叶子竟然微微有些发黄、打蔫,完全没有了往日那种挺拔的精神气。
我心里一惊,赶紧蹲下身仔细检查。土壤是湿润的,应该不是缺水。难道是生了病虫害?我翻开叶片,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我有些慌了。这盆花是婆婆的心头肉,她不止一次说过,这花比她儿子还亲。要是等她回来,看到花被我养成这样,后果不堪设想。
我立刻上网查询,对照着各种兰花可能出现的病症,一条条地分析。折腾了快一个小时,还是一头雾水。
那一刻,一种巨大的委屈和疲惫涌上心头。
我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一个不属于我的家,为了一个从不把我当家人的婆婆,像伺候祖宗一样伺候着一盆花?
我站起身,看着窗外万家灯火,第一次对自己的婚姻,对自己这八年的生活,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我拿出手机,想给陈阳打个电话,告诉他兰花的事情,也想问问他,在他心里,我到底算什么。
可当我打开微信,看到的却是陈婷刚刚发的朋友圈。
九宫格照片,定位在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他们一家人穿着正装,围坐在一张长长的餐桌旁,每个人面前都摆着精致的菜肴,他们举着高脚杯,笑意盎然。
配文是:“Family is everything. ❤️”
家人就是一切。
我看着那张合影,照片里没有我。
原来,在他们的定义里,我并不属于这个“一切”。
我的手指停在陈阳的头像上,许久,终究还是没有拨出去。
算了,说了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换来他几句无关痛痒的安慰,和一句“老婆你多担待”。
我默默地放下手机,走到那盆枯萎的兰花前,静静地看着它。
它就像此刻的我,看似被安置在一个华丽的温室里,被精心照料着,实际上,根已经开始腐烂了。
第3章 126个未接来电
第三天,我彻底“罢工”了。
我没有早起,一觉睡到自然醒。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我睁开眼,看着天花板,第一次感觉到了真正的放松。
我没有做家务,没有去管那盆半死不活的兰花,甚至没有给自己做一顿像样的饭。我点了一份辛辣的麻辣香锅外卖,就着冰镇可乐,坐在地毯上,看了一部早就想看的电影。
手机被我调成了静音,扔在沙发角落里。我不想看他们朋友圈里那些刺眼的全家福,也不想接收任何来自那个“家”的信息。
我想给自己放一天假,一天完全属于林岚,而不是陈阳妻子、陈家儿媳的假。
电影很精彩,我看得入了迷,时而大笑,时而流泪。直到电影结束,片尾曲响起,我才从光影的世界里抽离出来。
伸了个懒腰,感觉浑身的骨头都舒展开了。这种久违的、只属于自己的惬意,让我有些贪恋。
我拿起手机,想看看时间。
屏幕亮起的瞬间,我整个人都愣住了。
密密麻麻的通知,几乎要撑爆整个屏幕。
微信里,几十条未读消息,全都来自陈阳和陈婷。
通话记录里,一长串的未接来电,红得触目惊心。我粗略地数了一下,来自陈阳的、陈婷的、公公的,甚至还有一个陌生的国际长途号码,加起来足足有四五十个。
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出什么事了?
我第一反应是他们遇到什么危险了。是飞机出事了?还是在国外被抢了?各种不好的念头在我脑海里翻涌。
尽管心里有再多的委屈和不满,但他们毕竟是陈阳的家人。我无法做到真正的置之不理。
我深吸一口气,正准备给陈阳回个电话,他的电话又打了进来。
这一次,我没有犹豫,立刻按下了接听键。
“老婆!你终于接电话了!你跑哪去了?怎么不接电话啊!”电话那头,陈阳的声音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焦灼和恐慌,背景音里还夹杂着陈婷隐隐约约的哭声。
“我……我手机静音了,没听到。”我有些心虚地解释道,“出什么事了?你们别急,慢慢说。”
“妈……我妈她……”陈阳的声音哽咽了,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妈怎么了?!”
“我妈晕倒了!现在在医院抢救!医生说是脑动脉瘤破裂,情况很危险!”陈天抢过电话,带着哭腔对我吼道,“嫂子,你快点!快点去我爸妈的卧室,床头柜最下面的那个抽屉,里面有一个棕色的牛皮文件袋,你快找找!我妈以前所有的病历和检查报告都在里面,这边医院急着要!”
脑动脉瘤?
我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在原地。
婆婆有这么严重的病?我怎么从来都不知道?
我和她朝夕相处了八年,每天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却对她最重要的健康状况一无所知。
“抽屉是锁着的!密码是你生日!快点啊嫂子!求求你了!”陈婷的哭喊声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
我来不及多想,扔下电话就往二楼的主卧跑。
他们的卧室,平时除了打扫卫生,我很少进来。推开门,一股熟悉的、属于婆婆的檀香混合着雪花膏的味道扑面而来。
我冲到床头柜前,果然,最下面的抽屉上有一个小小的密码锁。我颤抖着手,输入我的生日。
“咔哒”一声,锁开了。
我拉开抽屉,一个厚厚的棕色牛皮文件袋静静地躺在里面。
我把它拿出来,入手沉甸甸的。打开封口,一沓沓的病历、CT片、检查报告瞬间散落出来。
我拿起最上面的一份病历,诊断书上“脑动脉瘤”几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伤了我的眼睛。最早的诊断日期,竟然是五年前。
五年前!
也就是说,这五年来,婆婆一直揣着这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生活。而我,这个家里最懂医护的人,竟然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
他们一家人,都知道吗?
陈阳,我的丈夫,他也知道吗?
一股彻骨的寒意,从脚底瞬间蔓延至全身。
我突然明白了。
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根本不是什么特价团,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对我一人的隐瞒。
他们不是去旅游,他们是带婆婆去国外看病的。
他们之所以不告诉我,不是因为我工作忙,也不是因为名额不够,而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我终究是个外人。
一个不配分享家庭最深层秘密和承担最沉重苦难的外人。
我拿着那些病历,瘫坐在地上,感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
手机还在疯狂地震动,是陈阳,是陈婷,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号码。他们像疯了一样,一遍又一遍地拨打着我的电话。
我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名字,突然觉得无比的可笑。
当他们不需要我的时候,我被排除在外,连知情权都没有。
当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就成了那个唯一能打开抽屉、找到救命文件的人。
我算什么?一个工具吗?一个随叫随到、挥之即去的免费保姆?
愤怒、委屈、背叛感……所有的情绪在这一刻集中爆发。
我没有接电话。
我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
我的心,也像这夜空一样,黑得没有一丝光亮。
我不知道过了多久,手机的震动终于停了。或许是没电了,或许是他们放弃了。
我拿起手机看了一眼。
从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短短六个小时。
未接来电,126个。
第4章 秘密与“外人”
夜,深得像一潭化不开的浓墨。
我没有开灯,就那么静静地坐在婆婆卧室冰冷的地板上,任由黑暗将我吞噬。身边散落的,是她隐瞒了五年的病历。
每一张纸,都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的心上,让我喘不过气来。
126个未接来电。
这个数字像一个巨大的讽刺,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原来,我在他们心中的价值,就是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作为一个“开锁匠”和“文件管理员”而存在。
我的脑子很乱。
我想起了五年前。那时候,我刚刚在社区医院站稳脚跟,工作特别忙。婆婆有段时间总说头疼,精神也不太好。我劝她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她总是不耐烦地挥挥手,说:“老毛病了,人上了年纪都这样,不用大惊小怪。”
我还以为她只是普通的偏头痛。陈阳也说,他妈就是怕花钱,怕麻烦。
现在想来,他们当时应该就已经知道诊断结果了。他们一家人,默契地对我选择了隐瞒。
他们在我面前,演了整整五年的戏。
婆婆依旧每天对我挑三拣四,指挥我干这干那。公公依旧每天雷打不动地看报喝茶。陈阳依旧在我面前扮演着一个孝顺儿子和体贴丈夫的角色。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在知道自己(或家人)身患如此重病的情况下,还能如此不动声色?
这得需要多大的“家庭凝聚力”啊。
而我,就是那个被这股“凝聚力”排斥在外的,唯一的“异物”。
手机在充电后,又开始不知疲倦地震动起来。这次是视频通话请求,来自陈阳。
我盯着屏幕上他焦急的脸,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划开了接听键。
视频一接通,陈阳那张写满了疲惫和恐慌的脸就占满了整个屏幕。他身后是医院惨白的墙壁和来来往往的医护人员。
“老婆!你终于肯接了!文件找到了吗?快!快拍给我!这边医生等着做手术方案!”他几乎是在咆哮。
我没有动,只是冷冷地看着他,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陈阳,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你。”
陈阳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我会是这种反应。他急得满头大汗:“老婆,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救命要紧啊!有什么事等我们回来再说,好不好?我给你跪下都行!”
“不好。”我打断他,一字一句地问,“妈的病,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视频那头,陈阳的眼神开始闪躲,嘴唇翕动了几下,最终颓然地点了点头:“……是。”
“五年前就知道了?”
他又点了点头,脸上充满了愧疚和无力:“小岚,你听我解释……”
“你们全家都知道,只有我一个人不知道,对吗?”我的声音开始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愤怒。
“小岚,我们……我们不是故意要瞒着你的。”陈阳的声音充满了辩解的急切,“妈不让我们说。她说你工作压力大,不想让你再为家里的事操心。她怕……怕你嫌弃她是个累赘,怕你会有压力……”
“怕?怕我有压力?”我气得笑出了声,“陈阳,你觉得这个理由,你自己信吗?我照顾这个家八年,我什么时候怕过操心?爷爷半夜犯心脏病,是我第一个冲过去做急救。奶奶血糖不稳,是我每天盯着她的饮食。我为这个家付出一切的时候,你们怎么不怕?现在,到了要共同承担家庭最大风暴的时候,你们却一脚把我踹开,说怕?”
“我……”陈阳被我问得哑口无言。
“别再拿这些可笑的借口来骗我了!”我站起身,将镜头对准了散落一地的病历,“你们根本就没把我当成一家人!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一个可以使唤的保姆,一个可以分享你们安逸生活,却不能分担你们核心痛苦的外人!”
“不是的!小岚你别这么想!”视频里,陈婷也凑了过来,她眼睛哭得又红又肿,“嫂子,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样。是我妈……是我妈她自己固执,她觉得这是我们陈家的事,不想……不想把你牵扯进来。”
“陈家的事?”我冷笑一声,“好一个‘陈家的事’。那我算什么?我姓林,所以我就不配参与‘陈家的事’,是吗?陈婷,你告诉我,这八年,我为你们‘陈家’做的饭,洗的衣服,打扫的卫生,是不是都白做了?”
陈婷被我问得愣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小岚,我求求你了,你先把文件发过来,妈还在抢救室里!”陈阳的声音带着哭腔,几乎是在哀求,“等妈好了,我什么都听你的,你要打要骂,我都认了!”
我看着视频里他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心中一阵悲凉。
到了这个时候,他还在用他母亲的病情来对我进行道德绑架。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理智告诉我,救人是第一位的。无论他们对我做了什么,婆婆现在生命垂危,我不能见死不救。我是一名医护人员,这是我的职业操守,也是我做人的底线。
“好。”我开口,声音冷得像冰,“我会把文件发给你。但是,陈阳,你给我听清楚。”
我举起手机,将摄像头对准自己,一字一顿地说道:“等你们回来,我们谈谈离婚的事吧。”
说完这句话,我没有再看视频里陈阳震惊到扭曲的脸,直接挂断了视频。
然后,我开始一张一张地,将那些承载着五年秘密的病历,拍照,整理,打包,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了陈阳的邮箱。
做完这一切,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项神圣而又残酷的任务。
我救了一个曾经把我当成外人的亲人的命。
但同时,我也亲手,给我这八年的婚姻,判了死刑。
天,快亮了。
我走出婆婆的卧室,回到自己的房间,从衣柜的最深处,拖出了一个积满灰尘的行李箱。
那是八年前,我嫁进这个家时,带来的。
第5章 兰花的秘密与迟来的真相
接下来的两天,我过得异常平静。
我向单位请了几天假,理由是家里有急事。然后,我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这个家里,真正属于我的私人物品其实并不多。几件常穿的衣服,几本专业书籍,还有一些我父母给我买的小首饰。我将它们一件件地装进行李箱,八年的婚姻,到头来,竟只装满了这一个二十寸的小箱子。
其余的,满屋子的家具、电器、装饰品,都是陈家的。它们都在无声地提醒我,我只是一个寄居在这里的客人。
我没有再主动联系陈阳,他也只是在收到邮件后,给我发来一条简短的微信:“谢谢。手术很顺利,妈脱离危险了。”
没有道歉,没有解释,甚至没有对我提出的离婚做出任何回应。或许在他看来,那只是我的气话。又或许,在他母亲的生死面前,我们的婚姻,根本无足轻重。
我也没有回复他。我们之间,仿佛隔了一整个太平洋,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与心之间的鸿沟。
第三天下午,我收拾好最后的行李,准备离开这个我生活了八年的地方。
临走前,我鬼使神差地走到了阳台。
那盆“素冠荷鼎”,依旧是一副蔫蔫的样子。我看着它,心里忽然涌起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我们都是被困在这个华美牢笼里的生物,看似被精心呵护,实则早已失去了生命的光泽。
我叹了口气,还是拿起水壶,准备给它浇最后一次水。
就在这时,我的目光被花盆边缘的一处小小的凸起吸引了。那是一个很不起眼的防水标签,被泥土遮盖了一半。平时我只顾着照料兰花本身,从未注意过这个细节。
我好奇地用手指将上面的泥土擦掉。
标签上,印着一行娟秀的小字。
看清那行字的瞬间,我的瞳孔猛地收缩,整个人如遭电击般僵在原地。
那行字写着:“赠吾爱女,林岚。——母,张桂琴。”
下面还有一行更小的日期,正是我嫁入陈家后,过的第一个生日。
我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这盆花……是婆婆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这怎么可能!她明明说过,这盆花是她托一个老战友从云南带回来的,是她的心头肉。她每天像宝贝一样看着,偶尔才让我帮着浇浇水。
我一直以为,这盆花是她身份和品味的象征,是她用来时时提醒我,我们之间差距的工具。
可这个标签,又是怎么回事?
我的心跳得飞快,一种难以置信的猜想在我脑海中升起。
我颤抖着手,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我很久没有联系过的号码——我大学时的植物学教授。我拍下兰花的照片和标签,发给了他。
“老师,您能帮我看看这盆兰花吗?还有这个标签……”
教授很快回复了电话,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惊讶:“小岚?这盆‘素冠荷鼎’品相极佳,是顶级货啊!你在哪儿弄到的?还有这个标签,‘赠吾爱女,林岚’……这是谁送你的?太用心了!”
“老师,您的意思是……”
“这标签是专门做兰花培育的大家才会用的防水签,一旦贴上,没有十几二十年是不会脱落的。而且,你看这字迹,应该是定制刻上去的。送你花的人,是把你当成真正的女儿在疼爱啊!”
挂掉电话,我呆呆地看着那盆兰花,眼泪毫无预兆地夺眶而出。
赠吾爱女,林岚。
爱女……
婆婆她,是把我当成女儿的吗?
那她为什么要对我隐瞒病情?为什么要在全家人面前,对我表现出那种挑剔和疏离?
我完全想不通。这背后,一定还有我不知道的事情。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我犹豫了一下,接了起来。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苍老而温和的声音:“是……是小岚吗?”
“您是?”我有些疑惑。
“我是你婆婆的主治医生,王教授。你婆婆手术后醒了,她坚持要我给你打这个电话。她说,有些话,她必须亲口告诉你。”
我的心猛地一紧。
电话被转交了过去,听筒里传来婆婆虚弱却清晰的声音。
“小岚……对不起。”
这是我嫁入陈家八年来,第一次从她口中听到这三个字。我的眼泪,再次汹涌而出。
“妈……”我哽咽着,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知道,你肯定恨我,恨我们全家都瞒着你。”婆婆的声音里带着深深的疲惫和愧疚,“但是,小岚,我不是不把你当家人,我正是因为……太把你当家人了,才做了这个决定。”
“我不明白。”
“我的母亲,也就是陈阳的外婆,当年就是因为脑瘤去世的。”婆婆的声音很轻,仿佛在诉说一个遥远的故事,“那时候,我刚结婚,你外公外婆怕影响我的新生活,一直瞒着我。直到最后,我妈病危,我才知道真相。我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那种眼睁睁看着亲人受苦,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感觉,那种被排除在外的痛苦,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我恨过我的家人,但后来我明白了,他们只是想用他们的方式来保护我。”
“所以,当我查出这个病的时候,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不能告诉你。小岚,你是个好孩子,心太软,责任心又太强。如果我告诉你,你一定会把所有的担子都扛在自己身上。你会比我还焦虑,比我还痛苦。我不想让你也经历我当年的那种折磨。你嫁到我们家,是来过好日子的,不是来跟着我这个老婆子受罪的。”
“那盆兰花……是我在你第一个生日时,偷偷买给你的。我不敢当面送你,我怕……我怕我对你太好,你就会对我产生依赖,将来我万一走了,你会更难过。所以,我只能骗你说那是我的心头肉,让你好好照顾它,就好像……好像在替我照顾你自己。”
听着婆婆断断续续的讲述,我早已泣不成声。
原来,那些我以为的挑剔和疏离,竟然是她用自己笨拙而又固执的方式,在对我进行一种“切割式”的保护。
她怕我走上她的老路,怕我承受她当年的痛苦。她宁愿我恨她,误解她,也不愿我为她的病痛而日夜煎熬。
这是一个母亲,用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在表达她深沉而又别扭的爱。
“小含,这次去国外,其实也是陈阳他们背着我安排的。他们查到这边有个专家是这方面的权威。我本来不同意的,但他们坚持,说万一有奇迹呢。他们也答应我,绝对不会告诉你,就说是公司组织的旅游。”
“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还是把你牵扯进来了。”
“小岚,我知道,我们都做错了。我们用自以为是的方式,深深地伤害了你。妈不求你原谅,妈只求你……别跟陈阳离婚。他是个笨小子,不会说话,但他心里,是真的有你。这个家,不能没有你……”
婆婆的声音越来越弱,最后,电话被医生接了过去,说病人需要休息了。
我握着电话,瘫坐在行李箱旁,失声痛哭。
第6章 未寄出的信与归来的家人
挂掉电话后,我在原地坐了很久。
心里五味杂陈,像是打翻了调料瓶,酸甜苦辣咸,一齐涌上心头。
我起身,走到婆婆和公公的床头柜前,那个被我输入生日密码打开的抽屉,还敞开着。文件袋被我拿走后,抽屉里显得空空荡荡,只有一个小小的红色木盒子,静静地躺在角落。
我刚才一心只顾着找病历,完全没有注意到它。
我拿起木盒,打开。
里面没有珠宝首饰,只有一沓厚厚的信纸。信纸的页脚已经微微泛黄,看得出有些年头了。
第一封信的开头,写着:“给我的女儿,林岚。”
我的呼吸,瞬间停滞了。
我颤抖着手,展开信纸。那是婆婆的笔迹,秀气而有力。
“小岚,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或许我已经不在了。请原谅我,用这种方式,来告诉你一切。”
信里,婆婆详细地讲述了她从发现病情,到决定隐瞒我的全部心路历程。她的恐惧,她的挣扎,她对我的愧疚,以及她对我深沉却又不敢表露的爱,全都倾注在了这一笔一划之间。
“……我时常在想,如果我有一个亲生女儿,她会是什么样子。直到你嫁进我们家,我才发现,你就是我心里女儿的样子。你善良,能干,孝顺,有担当。我打心眼儿里喜欢你,疼你。可我越是疼你,就越是不敢对你好。”
“我怕我对你好了,你就真的把我当成亲妈。我怕你对我投入了真感情,将来我走了,你会伤心。我只能故意对你挑剔,对你严厉,让你觉得我是一个不好相处的婆婆,让你和我保持距离。这样,或许我的离开,就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痛苦。”
“我给你买那盆‘素冠荷鼎’,偷偷刻上你的名字,是想告诉你,在我心里,你就像这盆花一样,是我最珍贵的宝贝。我让你照顾它,是希望你能像照顾它一样,好好照顾你自己。”
“……陈阳那孩子,从小被我惯坏了,很多事情上没主见,也粗心。但我知道,他是真心爱你。小岚,如果我不在了,请你帮我,好好照顾他,也好好照顾这个家。我知道这个请求很自私,但我能托付的人,只有你。”
信的最后,日期是五年前,她刚刚确诊的时候。
这封信,她写了五年,却从未想过要交给我。
我一封一封地读下去,每一封信,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婆婆尘封的内。原来,那些我曾经无法理解的行为,背后都藏着这样沉重而又深情的动机。
她不是不爱我,她是爱得太深,太笨拙,太小心翼翼。
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信纸上,洇开了一个个小小的水渍,就像我此刻,被彻底击溃的心。
我错了。我以为自己是这个家的局外人,殊不知,我早已是他们计划里,需要被拼尽全力去保护的核心。
我误解了他们,也差点,就因为这份误解,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家。
我缓缓地合上信纸,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回木盒里。然后,我站起身,将那个已经装满的行李箱,重新推回了衣柜的最深处。
一周后,陈阳他们回来了。
我去机场接的他们。
走出机场大厅,我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他们。七个人,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憔悴。婆婆坐在轮椅上,戴着一顶帽子,虽然面色苍白,但精神看起来还不错。
陈阳推着轮椅,一抬头,看到了我。
他的脚步顿住了,眼神复杂地看着我,有愧疚,有惊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
我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走上前,从他手里接过了轮椅的推手。
“妈,我们回家。”我轻声说。
婆婆的眼圈,瞬间就红了。她伸出干枯的手,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哽咽着说:“好……回家。”
回家的路上,车里一片沉默。
小姑子陈婷几次想开口跟我说话,都欲言又止。公公和爷爷奶奶,也只是用一种充满歉意的目光看着我。
我知道,他们都在等我开口,等我的审判。
回到家,我安顿好婆婆躺下,然后给全家人做了一顿清淡而又营养的晚餐。
饭桌上,依旧是沉默。
吃完饭,我把所有人都叫到了客厅。
我看着他们一张张紧张而又忐忑的脸,平静地开口:“妈的信,我看到了。”
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陈阳猛地抬起头,不敢置信地看着我。
我继续说道:“我知道了所有的事情。妈的病,你们的隐瞒,还有那盆兰花。”
“小岚,我……”陈阳站起身,想向我解释。
我抬手打断了他:“你先听我说完。”
我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承认,当我发现真相的时候,我非常愤怒,非常委屈。我觉得自己被欺骗了,被当成了外人。我甚至……提出了离婚。”
听到“离婚”两个字,陈阳的身体晃了一下,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但是,”我话锋一转,“当我看到妈写的那些信,当我明白她做这一切的初衷之后,我……理解了。”
“妈是怕我担心,怕我受累,她用了一种我认为很笨拙,但却是她能想到的,最周全的方式来保护我。你们,也是为了尊重她的决定,才选择了对我隐瞒。虽然这个过程伤害了我,但我相信,你们的本意,都不是坏的。”
“一家人,是什么?”我看着他们,轻声地问,也像是在问自己,“一家人,不只是分享快乐,更重要的是,要共同分担风雨。妈,您把我当女儿,就不该把我推开。您越是推开我,我只会越难过。”
我对上婆婆湿润的眼睛,认真地说:“从今天起,您的病,我们一起来扛。我不仅是您的儿媳,我也是一名护士长,我会用我所有的专业知识,来照顾您。我们才是一家人,不是吗?”
婆婆再也忍不住,捂着脸,泣不成声。
公公走过去,轻轻拍着她的背,对着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然后,我转向陈阳。
“陈阳,这件事,你错得最离谱。”我的语气变得严肃,“作为我的丈夫,你不该和我站在对立面,来共同执行一个对我隐瞒的决定。你应该做的,是成为我们之间的桥梁。既要尊重你母亲的意愿,也要顾及我的感受。”
“夫妻,首先是一个整体。在这个家里,我们可以孝顺父母,但我们彼此,才是最亲密无间的人。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坦诚相待,共同面对。”
陈阳走到我面前,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紧紧地,紧紧地抱住了我。
我能感觉到,他的身体在微微颤抖。
“老婆,对不起……真的对不起。”他把头埋在我的肩窝里,声音闷闷的,带着压抑已久的哭腔,“我发誓,再也不会了。”
我回抱住他,拍了拍他的背。
我知道,这个拥抱,是一个新的开始。
一场差点分崩离析的家庭危机,最终以一种充满了泪水和理解的方式,走向了和解。
生活,没有那么多爽文式的报复和决裂。更多的时候,是在一地鸡毛中,努力地去寻找沟通的可能,去理解那些藏在笨拙行为背后的,深沉的爱。
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而是一个讲爱的地方。
而真正的爱,不是隐瞒和推开,而是坦诚与分担。
窗外,夜色温柔。阳台上,那盆曾经枯萎的“素冠荷鼎”,在我的精心照料下,竟然从根部,悄悄地冒出了一点点新绿。
我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