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吧,没啥大爱好,就馋一口热乎吃食。特别是早上,能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的,不是梦想,就是街角那家早餐铺子刚出笼的包子。那热气腾腾的劲儿,光看着就觉得一天都有奔头。
直到那天,我去杭州的朋友家玩,他爷爷,一位退休多年的老面点师傅,悄悄把我拉到一边。老爷子精神矍铄,眼里还带着点儿老师傅特有的那种“傲娇”。他压低了声音,像分享什么了不得的秘密似的对我说:“娃儿,我看你是个实在人,喜欢琢磨吃的。我今天告诉你一个我用了大半辈子的杭州小笼包配方,你记好了,保准你自家蒸的包子,比外面那些铺子卖的还香!”
我当时那个心情啊,就跟中了奖似的!老爷子在杭州有名的茶楼干了一辈子,他嘴里的“珍藏”,那能是普通玩意儿吗?我赶紧竖起耳朵,就差拿个小本本记了。回家后,我严格按照老爷子的方子试做了一遍。我的天!揭开锅盖那一刻,我自己都惊呆了。那包子皮,白白胖胖,用手一按,像云朵似的,立马就回弹了。咬一口,嚯!皮子蓬松软乎,里面的肉馅鲜嫩多汁,一口下去,满嘴都是香。最神奇的是,就算放凉了,包子皮居然还是软软的,一点儿不发硬。我是彻底服了!
这么好的东西,我不能独享啊!今天,我就把老爷子这珍藏了大半辈子的配方,原原本本地分享给大家。从和面到调馅,再到蒸制,一步步教你怎么做出记忆里那个最地道、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第一部分:包子蓬松的秘诀——和面有讲究
老爷子说了,包子好不好,七分看面皮。面发好了,你这包子就成功了一大半。可别觉得和面就是面粉加水那么简单,里面的门道深着呢!
【食材准备】(您可记好了)
· 中筋面粉:600克(就是家里最普通的那种面粉)
· 温水:300克(注意!是温水,手感温热不烫手就行,太烫会把酵母烫“死”)
· 干酵母:7克(小勺子量一下,别估摸)
· 无铝泡打粉:6克(让包子更蓬松,放心,现在都是无铝的,安全)
· 白糖:15克(不是为了甜味,是给酵母吃的“粮食”,让它干活更卖力)
· 猪油:20克(这可是个宝贝!老爷子特意强调,这是让包子皮蒸出来又白、又亮、又光滑的关键)
【详细做法步骤】
1. 咱们先“激活”酵母。把7克酵母和15克白糖,一起放进300克温水里,用筷子搅搅化开,然后静置旁边大概5分钟。你会看到水面浮起一层细密的小泡泡,这说明酵母们“睡醒了”,开始活跃了。
2. 在大盆里倒入600克面粉,再把6克泡打粉加进去,用手动打蛋器或者筷子把它们混合均匀。这样泡打粉不会结块,分布更匀。
3. 现在,把刚才激活好的酵母水,慢慢地、分次倒进面粉里。别一股脑全倒进去,边倒边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让面粉和水充分结合。直到盆里没有干粉了,全部变成棉絮状的小面团块。
4. 关键一步来了!把20克猪油加进去。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油,有点粘,别怕,下手揉!使劲揉,揉到面团光滑、细腻,手光、盆光、面光,这“三光”就到位了。
5. 给揉好的面团盖上一层保鲜膜,或者扣个盖子。找个家里暖和的地方(比如阳光晒到的阳台,或者烧过饭还有点余温的厨房),让它安心地睡个觉,发酵1个小时左右。等到你看到面团胖乎乎地长大到原来的两倍大,用手指蘸点干面粉,在中间戳个洞,洞不回缩也不塌陷,那就发得刚刚好!
第二部分:馅料鲜嫩多汁的关键——打水有顺序
皮子说完了,咱们来说馅儿。老爷子传授了一个核心口诀:“先干后湿,油水不分家”。意思是,先放干的调料,再打水,最后用油锁住水分。
【食材准备】
· 猪肉馅:600克(最好选三肥七瘦的,全是瘦肉会柴,有点肥油才香润)
· 生姜末:15克
· 小香葱:15克
· 温水:250克
· 高汤:150克(如果有骨头汤或者鸡汤最好,没有就用温水代替)
· 生抽:25克
· 蚝油:30克
· 食盐:3克(根据自家口味微调)
· 白糖:6克(提鲜的,吃不出甜味)
· 葱油:45克(就是用葱段炸过的油,特别香)
· 香油:20克
【详细做法步骤】
1. 把肉馅放进一个大点的盆里,先加入15克姜末,再把生抽、蚝油、盐、糖这些“干”的调料都放进去。
2. 现在开始搅拌。记住一个黄金法则: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划圈搅拌! 可千万别一会儿顺时针一会儿逆时针,那样肉馅不容易“上劲”,会散散的。搅拌个大概5分钟,你会感觉肉馅发黏,阻力变大,粘在筷子上不容易掉下来,这就说明“上劲”了,胶质出来了。
3. 重头戏——打水!把250克温水和150克高汤混合在一起。然后,像做手术一样精细,分个4、5次,把这些液体加到肉馅里。每次只加一小勺,加进去后就继续朝着那个固定的方向快速搅拌,直到肉馅把水分完全“吃”进去,看起来亮晶晶、水润润的,再加下一次。一定要有耐心,这一步是包子馅“鲜嫩多汁”的灵魂所在!
4. 水打足了,肉馅饱饱地喝满了水,这时候先别放葱。先倒入45克葱油,继续搅拌。油会把水分牢牢锁在肉馅里面,形成美味的汤汁。
5. 最后,淋入20克香油增香,再把切好的15克小葱花撒进去,轻轻拌匀就好了。拌好的馅料,如果时间允许,放冰箱冷藏30分钟,馅料会稍微凝固一点,包的时候就更方便,不容易漏汤。
第三部分:包制和蒸制——临门一脚别掉链子
1. 包包子: 发好的面团拿出来,在案板上撒点干粉,好好揉一揉,给它排排气。然后搓成长条,切成大概30克一个的小剂子。把小剂子用手掌压扁,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面皮。这样包出来的包子,底儿不容易破,褶子还薄。舀上满满的馅料,用拇指压住馅料,食指一下一下地往前捏,推出均匀的褶子。最后收口的时候,轻轻旋转着捏紧,确保不留口。
2. 蒸包子: 蒸锅里放好水,蒸屉上刷一层薄薄的油防粘,或者铺上蒸笼布。把包好的包子摆进去,每个包子之间要留出足够的空隙,给它二次长大的空间。盖上锅盖,别开火!让它就在锅里二次醒发15分钟。这一步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包子皮最后的松软度。
3. 时间到了,开大火把水烧开。等锅盖上汽了,开始计时,用大火足汽蒸12分钟。时间一到,立刻关火!但是!千万别马上揭开锅盖!让包子在锅里焖3分钟再开盖。这是为了防止包子皮因为突然遇冷而回缩、塌陷。
记得我第一次严格按照这个方子做成功时,特意请朋友带了几个给他爷爷尝。老爷子掰开一个,看了看气孔,咬了满满一口,细细品了品,然后连连点头,眼角笑出了褶子:“嗯!就是这个味儿!面发得到位,馅也调得正好,火候也拿捏住了。”
从那以后,我家就经常飘起蒸包子的香味。每次掀开锅盖,看着一笼笼白胖胖、喧乎乎的包子,心里就特别踏实、特别有成就感。这不仅仅是一个配方,更像是一种温暖的传承,把老一辈人手里的好味道,带到了我们自家的厨房里。你也试试吧,相信你也能蒸出那份记忆中最香、最软、最难忘的家的味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