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潜伏最久地下党,至死未暴露,中央领导证实:他是秘密党员

0
分享至

八宝山革命公墓里有一块墓碑。它很普通,只刻着姓名和生卒年份:阎又文(1914-1962)。除此之外,石碑上一片空白。没有“同志”二字,也没有生平介绍。

这块空白的石碑,曾给它的主人一家带来了三十五年的苦楚。



阎又文在1962年去世。他患了食道癌,年仅48岁。在生命最后,他用尽力气对妻子丁静兰说:“有事情……找组织……”

丁静兰和六个孩子记住了这句话。但他们误解了这句话。他们以为,丈夫是希望组织能在生活上照顾这个家庭。他们不知道,阎又文带走了一个很深的秘密。

这个秘密与阎又文的公开身份有关。他的档案上写着:国民党起义将领。在那个年代,这个身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块空白的墓碑,似乎成了他“历史不清”的证据。



此后三十五年,这个家庭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光。六个孩子在填写表格时,都必须在“家庭出身”一栏写上“国民党起义军官”。这个标签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阻碍。

大儿子学习成绩很好。他想加入共青团,但申请总被拒绝。理由是“政审不合格”。二女儿通过了所有体检和面试,想要参军。但她在最后一关被刷下。理由是她的“背景不清”。

孩子们在学校里,有时会因为这个身份被同学欺负。他们回家问母亲:“爸爸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母亲只能抱着他们,一遍遍地安慰:“你爸是好人。”



但在当时,没有档案证明,谁会相信这句话呢?

这个“好人”的故事,要从1937年的延安说起。

阎又文出生在山西万荣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努力读书,考上了山西大学法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向了延安。

他综合素质好,文章也写得好。组织选拔他进入一个秘密情报培训班。毕业后,组织交给他一项艰巨的任务:利用他是山西人的条件,进入同乡傅作义的部队。

阎又文接受了任务。他凭借出色的文笔和沉稳的作风,在傅作义身边站稳了脚跟。他从一个普通文书开始,一步步升任为傅作义的贴身机要秘书。他还获得了国民党少将军衔。傅作义的许多重要讲稿和文电,都出自阎又文之手。他成了傅作义信任的“笔杆子”。

1941年,情况发生变化。阎又文的单线联系人必须紧急撤离。他因此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他像一只“断线风筝”。他独自在敌人内部潜伏,耐心等待。他无法寻找组织,组织也无法联系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组织派联络员王玉去寻找阎又文。王玉走了很远的路,几经周折,才终于找到了他。两人见面后,核对了复杂的暗号。当最后一道暗号对上时,阎又文的情绪很激动。他紧握着王玉的手哭了。他为了回家,等了整整四年。

重新建立联系后,阎又文开始了他潜伏生涯中最重要的工作。

辽沈战役期间,傅作义制定了一个偷袭西柏坡的计划。这是一个非常机密的计划。阎又文作为机要秘书,获取了计划的全部内容。他冒着风险,将这份情报及时送了出去。我军最高指挥部收到了情报,提前做好了准备,化解了这次危机。



平津战役打响后,阎又文继续发挥作用。他把傅作义集团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等重要信息,不断送往前线指挥部。

当时,傅作义在北平城里,对“战、走、和”三个选项犹豫不决。阎又文按照组织的指示,在傅作义身边分析利弊。他亲手起草了《北平和平协议》的初稿。他为劝说傅作义“给古都留条活路”提供了有力的论述。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这座千年古都没有遭受战火,完好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北平解放后,阎又文的潜伏任务按理说该结束了。但他接到了新的指令:继续潜伏。他的新任务是在“统一战线”内部工作。



他隐藏了自己的功绩。他继续使用“起义将领”的公开身份。傅作义后来担任了新中国的水利部部长。阎又文跟随傅作义,出任水利部农田水利局局长。

他白天认真投入治水工作,陪同傅作义视察黄河、淮河。到了晚上,他会把原国民党将领和各界民主人士的动态,写成简报。这些简报通过绝密渠道,直接送达最高领导层。

他以这种双重身份又工作了十三年。直到癌症彻底击倒了他。他到死都保守着秘密,但这个秘密却给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那句“找组织”的遗言,成了全家人唯一的希望。

在阎又文去世后的三十五年里,丁静兰和孩子们没有放弃。他们跑遍了档案馆、统战部和父亲生前的工作单位。他们想为父亲查明身份。但得到的回复始终是“查无此人”。阎又文的档案是单线绝密,常规部门根本查不到。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97年。



在原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刘光人的帮助下,阎又文的子女们找到了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王玉,阎又文当年的单线联络员。

此时的王玉已经年迈。但他清楚地记得阎又文。他向组织提交了一份详细的书面证明材料。他证实了阎又文在1938年入党,以及他在隐蔽战线上的全部工作。

这份迟到的证明,最终送到了罗青长同志的手中。罗青长曾长期负责隐蔽战线工作,他了解阎又文的情况。

罗青长亲自撰写了一篇题为《丹心一片照后人——怀念战友阎又文同志》的文章。1997年,《北京日报》在头版刊登了这篇文章。



文章明确写道:“阎又文同志是我党一名优秀的秘密党员……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篇文章的发表,为所有事情画上了句号。阎又文的秘密党员身份得到了公开证明。压在阎家三十五年的“历史问题”终于解开了。

如今,在八宝山那块空白的墓碑前,时常有人献上鲜花。石碑依然无言,但历史已经为他写下了完整的注脚。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品茗谈史论世事
品茗谈史论世事
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998文章数 3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