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雾霾加剧,恒河水都喝的民众走上街头,怒吼“我们要呼吸”。
印度的雾霾问题再次引发全球关注。从10月下旬开始,印度全国两百多个城市的PM2.5指数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峰值。新德里、哈利亚纳邦等地的空气质量持续恶化,抗议活动随之爆发,民众高举“我们要呼吸”的标志牌,要求莫迪政府采取行动。对于印度民众来说,连喝恒河水都能毫无顾忌的他们,如今却因雾霾问题走上街头,足见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
雾霾问题并非印度独有。中国在十年前也曾饱受雾霾困扰,但通过一系列强力政策实现了显著改善。印度学者和媒体纷纷呼吁莫迪政府学习中国的治理经验。《今日印度》的环保学者西布·特里帕蒂指出,中国在短短五年内大幅降低了PM2.5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水平,这种模式值得印度借鉴。中国驻印度使馆发言人也表态,愿意分享中国的治理经验,并提供了具体的作业答案,包括淘汰高污染产业、严格机动车排放标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
然而,印度的雾霾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印度是一个“散装国家”,中央政府的执行力有限。比如在减少秸秆焚烧的问题上,地方基层缺乏治理能力和意愿,而涉及机动车排放标准时,大财团的利益被触及,阻力更大。此外,印度的政策制定和执行需要经过漫长的国会辩论,这让治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治理雾霾不仅是环境工程,也是国家体制效率的体现。中国的成功在于其强大的执行力和壮士断腕的决心,而印度在这方面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中国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和高效的政策落实,使得环保措施能够迅速发挥作用,而印度的制度却因利益纠葛和执行力不足而难以复制中国的模式。
尽管如此,印度的民众和专家已经开始行动。抗议活动和舆论压力可能会推动政府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中国的经验表明,治理雾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印度若能借鉴中国的成功做法,或许能在未来几年内迎来空气质量的改善,但这需要莫迪政府展现出足够的决心和执行力。
总的来说,印度的雾霾问题不仅是环境危机,更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试金石。面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印度是否能从中国的经验中找到解决之道,仍需时间验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