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房价腰斩、银行抛售,中国年轻人为啥都不愿买房?真相太扎心

0
分享至

在十年前的社交场景中,买房安家是年轻人讨论未来时的高频词,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被视为人生成功的重要标志。

如今打开社交平台,年轻人分享的更多是旅行见闻、学习成果和创业日常,房本不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

当结婚必须买房的传统认知逐渐松动,当租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摆在面前。

曾经的人生标配为何成了年轻人的可选项甚至避雷项?

接下来小卞将围绕多重现实因素交织下年轻人会如何抉择进行剖析。






收入与房价的失衡困局

买房的首要障碍,是持续扩大的房价与收入剪刀差,这道鸿沟让普通年轻人难以跨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达16654元/平方米,一线城市更是飙升至30951元/平方米,同期年轻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涨幅仅为5%左右,远低于2015-2020年间全国商品房均价超过8%的年均涨幅。

这种失衡体现在具体消费中更为直观。

一位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哪怕月薪达到8000元,不吃不喝一年也仅能攒下9.6万元。

如果想购置一套总价1000万的普通住宅,光30%的首付就需要300万,这意味着他需要连续积攒31年。

如果退至二线城市,一套100平米的住房总价约500万,首付150万也需要15年以上的积累。

这还没有计入装修、税费等额外支出,可年轻人日常的房租、生活开销、社交成本早已占据收入的相当比例。

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人而言,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不再是夸张的修辞,是许多人的真实困境。

值得关注的是,住房选择陷入两难,三四线城市房价相对较低,但就业机会稀缺、收入水平有限,年轻人难以获得理想发展空间,自然觉得没必要买。

大城市就业资源丰富,却面临买不起的现实压力,这种地域与经济的错位,进一步抬高了年轻人的买房门槛。

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逻辑是房子为⼈而建,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直接决定了住房需求的基本面,当前这一基本面正发生深刻调整。



2016年全国新出生人口达到1883万的近年高峰,到2024年这一数字降至954万,近乎腰斩,有专家预计2025年新出生人口可能仅为800万左右。

人口数量下滑的同时,住房需求的核心群体也在收缩。

数据显示,25-44岁的青壮年人口到2025年将减少4000万,这意味着十年、二十年后,需要买房结婚、安家落户的年轻人数量会大幅减少,房子的潜在接盘者持续缩减。

房子终究是用来住的,当需求端的核心力量弱化,房价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年轻人自然能清晰预判到未来市场供大于求的可能性。

婚姻观念的转变也进一步削弱了住房的刚性需求。

过去,结婚必须买房的传统认知让许多年轻人被迫提前置业,结婚登记数量与住房需求高度绑定。

现在,年轻人结婚年龄持续推迟,单身群体规模扩大,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与之绑定的住房刚性需求也随之减少。

城镇化进程已步入成熟期,十四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虽保持稳步提升态势,但增速明显放缓,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规模持续收窄。

在过去数十年里,大量农村人口进城落户并购置房产,是支撑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的核心动力之一。

如今,这部分增量需求已逐步趋于饱和,城市本土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又普遍面临购房能力不足的现实困境,住房市场的整体需求自然进入下行区间。

多重现实因素交织,让年轻人清醒地意识到,房子早已不是买入即升值的稀缺资产,选择观望等待更符合理性决策逻辑。

即便部分年轻人能够勉强凑齐购房首付,后续长达数十年的房贷压力,依然让他们望而却步。

银行口中三十年等额本息,还款压力小的宣传,在实际生活中,更像是一场持续三十年的人生捆绑。

对于背负高额房贷的年轻人来说,生活不得不陷入小心翼翼的状态。



不敢轻易辞职,即便遭遇不顺心的工作也只能选择忍耐。

不愿尝试创业、投资等具有一定风险的机遇,只能局限于收入有限但相对稳定的工作,错失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

当前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进一步放大了这种风险。

互联网、教育等多个行业频繁出现裁员现象,年轻人面临的职业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背负高额房贷意味着要承担极高的生活风险,一旦失业,失去稳定收入来源,就可能面临房贷断供的危机,甚至可能导致房子被银行收回,多年积蓄付诸东流,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

年轻人心里有着清晰的成本权衡,人生仅有一次三十年,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不该全部耗费在偿还房贷上。

与其为了一套房子,牺牲掉生活品质、个人梦想和应对人生变化的底气,不如将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当下的生活中。

这种对人生自由与抗风险能力的追求,让许多年轻人主动放弃了当下购房的打算。





从炒房红利时代迈向居住本质回归

近年来,房地产领域的政策调整持续深化,彻底改写了市场运行逻辑,也重塑了年轻人的购房认知。

过去,房地产被视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支柱,政策环境相对宽松,大量炒房者涌入市场,推动房价持续走高,房子逐渐偏离了居住的核心本质,沦为投机获利的工具。

如今,房住不炒已成为房地产政策的核心原则,政策导向发生根本性转变,炒房的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购房的潜在风险不断上升。

最受市场关注的政策变化,当属房地产税的推进。

2025年,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多次提及房地产税相关工作,尽管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但试点范围正持续扩大。

以上海为例,自2011年启动房产税试点后,2025年首次进行实质性优化调整,明确了沪籍与非沪籍居民家庭的税收优惠标准,同时设置了差异化税率。

新购住房每平方米市场交易价格≤94446元的,税率为0.4%,超过该标准的,税率为0.6%。

这一政策信号清晰表明,房产持有成本将显著增加。

对年轻人而言,哪怕当下有能力购房,后续的房产税、物业费、房屋维修费等长期开支,也会构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进一步降低了购房的吸引力。



另一项关键政策是2025年9月正式施行的《住房租赁条例》,其中明确提出推动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过去,年轻人购房的核心诉求之一,是为了获取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

现如今如今租房也能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权益,购房的必要性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保障房体系不断完善,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元的住房选择,不必强行在房价高位时接手商品房。

一系列政策调整传递出明确信号:房子不再是稳赚不赔的投资品,正逐步回归居住本质。年轻人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自然不会再盲目跟风购房。

如果说经济、人口、政策是外部因素,那么年轻人观念的转变则是不买房的核心内部动力。

上一辈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房子对他们而言是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象征,居有定所是人生的重要目标,这种观念也深刻影响了generations。

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家和幸福的定义有了全新理解。

在年轻人眼中,家不再等同于房产证上的名字,是生活的状态。

幸福不是拥有一套房子,而是能够自主选择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租房其实更划算、更灵活,用租房省下的钱,可以旅游、健身、报班学习、创业投资,这些消费能直接提升生活品质和个人能力。

00后中流行的轻资产运营生活方式,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他们不背负房贷、车贷,不被传统观念束缚,把钱和精力花在自己身上,追求更自由、更通透的生活。



年轻人不再被结婚必须买房的焦虑绑架。

过去,没房就没资格结婚的观念让很多年轻人被迫买房,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伴侣达成共识。

婚姻的核心是感情,而不是房子。通情达理的长辈也逐渐改变态度,不再硬性要求年轻人在房价高点接盘,这种社会观念的转变,让年轻人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更为关键的是,年轻人对人生价值的认知已完成重塑。

他们不再愿意重走上一代人的老路,为了购置一套房产,就以牺牲生活品质为代价,反而将个人自由、自我实现与生活体验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在他们的价值判断里,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是否持有房产,在于能否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这种观念的觉醒,让买房从过去的人生标配,转变为如今可自主抉择的可选项。





总结

房地产市场潜藏的多重风险,同样让年轻人保持着审慎态度。

近年来,楼盘烂尾、房屋质量不达标、物业纠纷等负面新闻频发,让年轻人对买房这件事天然生出警惕之心。

不少业主在收房后,会发现房屋存在偷工减料、墙面开裂、漏水渗水等问题,后续的维权之路往往充满波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最终却可能难以达成理想结果。

对年轻人来说,买房是一辈子的大事,谁也不想花掉所有积蓄,最后买个闹心房。

关键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期,买涨不买跌的市场心理普遍存在,在房价下行通道中,年轻人自然会选择观望,等待市场回归理性。



他们清楚自己不是拒绝买房,是拒绝在房价高位接盘,拒绝为投机泡沫买单。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对市场的判断更趋理性。

他们通过社交平台、新闻媒体等渠道,能够快速获取市场信息,对房价走势、政策变化、供需关系有自己的判断,不再盲目听从他人建议或跟风购房。

这种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判断的独立性,让他们能够更清晰地规避市场风险。

小卞觉得,买不买房,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无论是选择买房安稳度日,还是选择租房自由生活,都是个人基于自身情况的选择,值得尊重。

不可否认的是,年轻人对买房态度的转变,正在推动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也在推动社会对幸福的定义更加多元。

这个时代,不再是有房者胜,是活出自我者赢。

年轻人用租房的钱买自由,用首付的钱投资自己,用月供的钱看世界,这种更通透、更自由的生活方式,正是新时代年轻人对幸福的全新诠释。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用“电饭煲”?如今都用它替代,好用还省电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用“电饭煲”?如今都用它替代,好用还省电

小蜜情感说
2025-11-09 02:12:25
河南女排主教练焦帅:被朱婷带成“网红教练”,妻子曾是女篮国手

河南女排主教练焦帅:被朱婷带成“网红教练”,妻子曾是女篮国手

鋭娱之乐
2025-11-11 17:57:55
80万开零食店,3个月血亏关门!这门稳赚生意,原来专割创业者!

80万开零食店,3个月血亏关门!这门稳赚生意,原来专割创业者!

青眼财经
2025-10-24 09:45:37
ATP总决赛第3日综述:阿卡逆转迎两连胜,穆塞蒂保留晋级希望

ATP总决赛第3日综述:阿卡逆转迎两连胜,穆塞蒂保留晋级希望

全景体育V
2025-11-12 06:35:48
冠军没了还被扣钱?周琦雪上加霜!季军战为了120万要玩命锤辽宁

冠军没了还被扣钱?周琦雪上加霜!季军战为了120万要玩命锤辽宁

嘴炮体坛
2025-11-11 22:05:39
迪拜富人来中国旅游,回国一天后坦言:阿联酋跟中国差距天差地别

迪拜富人来中国旅游,回国一天后坦言:阿联酋跟中国差距天差地别

户外钓鱼哥阿勇
2025-11-11 06:16:51
苹果官网标错价,用户疯狂薅羊毛

苹果官网标错价,用户疯狂薅羊毛

简科技
2025-11-10 18:02:46
才买2年就被车企“抛弃”?这群车主开始破解车机了。

才买2年就被车企“抛弃”?这群车主开始破解车机了。

差评XPIN
2025-11-11 00:09:14
普通人搞钱成本最低的方式:当“二道贩子”,空手套白狼!

普通人搞钱成本最低的方式:当“二道贩子”,空手套白狼!

第一桶金学派
2025-11-03 10:25:12
牛! 顶住了空间碎片撞击, 神舟二十准备返回: 或带回国宝级航天服

牛! 顶住了空间碎片撞击, 神舟二十准备返回: 或带回国宝级航天服

时时有聊
2025-11-12 07:16:09
发动机热效率都快到50%了?别吹了,我看得头疼。

发动机热效率都快到50%了?别吹了,我看得头疼。

差评XPIN
2025-11-12 00:04:30
南京警方重要提醒!

南京警方重要提醒!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25-11-11 09:07:09
64岁的刘德华终于开始大大方方的公开自己和老婆朱丽倩的照片。

64岁的刘德华终于开始大大方方的公开自己和老婆朱丽倩的照片。

科学发掘
2025-11-11 13:33:40
国民党立委柯志恩在高雄市丢脸了,四位民进党候选人都比她民调高

国民党立委柯志恩在高雄市丢脸了,四位民进党候选人都比她民调高

总在茶余后
2025-11-12 01:03:46
“美国在台协会”将约郑丽文会谈,台媒称美方急于确认蓝营对防务预算立场

“美国在台协会”将约郑丽文会谈,台媒称美方急于确认蓝营对防务预算立场

参考消息
2025-11-11 14:51:06
及时备份!微软35年历史经典Office软件明年淘汰

及时备份!微软35年历史经典Office软件明年淘汰

快科技
2025-11-11 19:58:05
连锁效应,独行侠连续24年主场门票售罄的纪录作古

连锁效应,独行侠连续24年主场门票售罄的纪录作古

懂球帝
2025-11-11 14:18:06
杭州婚宴翻车了:新娘换装85分钟,22桌宾客走了一半,网友:活该

杭州婚宴翻车了:新娘换装85分钟,22桌宾客走了一半,网友:活该

刘哥谈体育
2025-11-02 14:32:38
我在部队当了5年通讯兵,退伍发现村后头的信号塔每晚都准时闪3下

我在部队当了5年通讯兵,退伍发现村后头的信号塔每晚都准时闪3下

五元讲堂
2025-11-05 10:35:02
绝了!C罗腹肌碰伊莲娜高跟鞋,分手后各自活成顶流典范

绝了!C罗腹肌碰伊莲娜高跟鞋,分手后各自活成顶流典范

罗氏八卦
2025-11-11 08:29:02
2025-11-12 07:56:49
说故事的阿袭
说故事的阿袭
伊说历史,妙悟国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分享国学知识!
119文章数 130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海口湾,1300亩巨无霸地块登场!

头条要闻

13岁于子迪一鸣惊人 打破尘封13年的200米混亚洲纪录

头条要闻

13岁于子迪一鸣惊人 打破尘封13年的200米混亚洲纪录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健康
游戏
数码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无尽传说 Remastered》评测:前进"/>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无尽传说 Remastered》评测:前进 星河 2025-...

数码要闻

AMD苏姿丰:到2030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空军发布重磅视频 多款新型战机亮相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