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南亚次大陆的东南角,一场持续数十年的难民危机正让孟加拉国濒临崩溃。
新上任的外交顾问图希德・侯赛因对着媒体直言不讳,孟加拉已经扛不住了,120万罗兴亚难民压得这个本身就不富裕的国家喘不过气。
联合国喊了多年的 “人道主义关怀”,到现在没拿出半点实际行动,难道要看着孟加拉被这场危机拖垮?
![]()
这些难民既不被缅甸接纳,也不想离开孟加拉,俨然成了 “无主之人”。
为什么罗兴亚人会落到两边不讨好的境地?孟加拉为何偏偏点名中国帮忙?这场看似无解的困局,真的只有中国能破吗?
故事得从罗兴亚人的身份说起,他们不是突然冒出来的群体,在缅甸若开邦的土地上,这个族群的形成足足跨越了上千年。
![]()
公元 7 世纪,一批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在海上遭遇风暴,侥幸被若开邦的当地人救下,感念救命之恩的商人留了下来,和当地居民通婚繁衍,这成了罗兴亚人最早的雏形。
往后的几百年里,不断有阿拉伯商人顺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这里,慢慢融入当地,让这个群体的规模逐渐扩大。
罗兴亚人一直认定,自己的根就在这里,毕竟若开邦直到 1785 年才正式并入缅甸,按这个时间算,他们在当地生活的历史比缅族人还久,理应被算作土著居民,享受公民待遇。
![]()
缅族人的说法里,罗兴亚人就是 “外来者” 的代名词,而且这个身份的争议,早就埋下了历史的伏笔。
1430 年,若开国王遭到缅族王朝攻击,一路逃到孟加拉避难。在孟加拉的支持下,他带着一批穆斯林雇佣军杀回若开复国,大批穆斯林随之涌入,伊斯兰教也开始在若开地区广泛传播。1
785 年,缅甸榜贡王朝攻占若开都城末罗汉,正式将这片土地纳入版图,但穆斯林商人的迁入和宗教传播从没停下脚步。
![]()
真正让矛盾彻底激化的,是英国殖民时期的操作,1824 年起,英国通过三次英缅战争彻底征服缅甸,还把它划为印度的一个省。
为了巩固统治,英国人不仅让大量孟加拉贵族到若开邦任职,还因为开垦荒地缺人手,从孟加拉吉大港招来了成千上万的穆斯林劳工。
这波大规模迁入,成了缅族人和罗兴亚人矛盾的导火索,缅族人觉得,1823 年英国入侵之前,所有历史档案里根本没有 “罗兴亚” 这个词,就算有阿拉伯商人的后裔,数量也少得可怜。
![]()
现在所谓的罗兴亚人,绝大多数都是英国殖民时期迁过来的孟加拉人,本质上就是 “外来移民”。
更让缅族人无法接受的是,英国人搞起了 “以夷制夷” 的套路,为了镇压缅族的反抗,特意在军队里招募大量穆斯林和其他少数民族,让他们冲在前面对付缅族人。
枪口相向的仇恨一旦种下,就再也难以消解,同时,到若开邦任职的孟加拉贵族,仗着殖民当局的支持,疯狂兼并当地土地,很多土著居民硬生生变成了农奴。
![]()
当时缅甸流传着一首民谣,歌词里满是愤怒:“印度人抢走我们的钱财和女人,他们的目的是灭绝我们族人。”
这里的 “印度人”,其实指的就是这些孟加拉贵族和移民,宗教信仰的差异更是让双方的隔阂越来越深。
上世纪 30 年代,涌入若开邦的穆斯林人口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缅甸现代史》记载,到 1931 年,全缅甸的穆斯林已经达到 58 万多人,光若开地区就聚集了 10 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孟加拉迁来的移民。
![]()
人口的快速膨胀让资源争夺变得愈发激烈,而二战的爆发,更是把双方的仇恨推向了顶点,日军占领缅甸时,很多缅甸人把日军当成了 “解放者”,选择和日军合作。
而大批罗兴亚人则跟着英军撤到了印度,英国为了重返缅甸,特意武装了两万多名罗兴亚人,组建了一支名叫 “第五纵队” 的武装力量。
这支武装打回若开邦后,把矛头对准了亲日的若开佛教徒,1942 年 3 月,罗兴亚人在冲突中杀害了两万多若开人,作为报复,若开人也杀死了 5000 多罗兴亚人。
![]()
这场血腥的互相屠杀,让缅甸人彻底把罗兴亚人当成了和英国人一样的殖民者,这份仇恨至今都没完全消散。
二战结束后,缅甸终于获得独立,但罗兴亚人的处境并没有好转,罗兴亚武装领导知道双方矛盾太深,担心遭到清算,主动提出要加入孟加拉,结果被孟加拉一口拒绝。
后来他们又想在若开邦独立建国,可实力根本打不过缅军,这个想法也彻底落空,一开始,缅甸国父昂山将军为了团结各少数民族对抗英国,曾经承认罗兴亚人为少数民族,甚至在立法机构中给了他们 4 个席位。
![]()
1948 年缅甸颁布的《入籍法》也明确规定,独立后非土著居民只要连续在缅甸居住 8 年,就能申请入籍。
这本来是罗兴亚人获得合法身份的最好机会,可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昂山将军不久后被暗杀,缅甸局势彻底变天。
接任的吴努政府慢慢放弃了团结少数民族的政策,《入籍法》也成了一纸空文,根本没有认真推广实施。
![]()
当时很多罗兴亚人没读过书,根本没有 “国籍” 这个概念,不知道还要主动去办理入籍手续,就这么错过了最佳时机。
1962 年,奈温将军通过政变上台,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强硬打压政策,1978 年,为了打击罗兴亚武装,缅军发动了 “龙王行动”,在若开邦进行强行清理。
短短三个多月里,25 万左右的罗兴亚人被迫逃离家园,逃到了邻国孟加拉,可这只是噩梦的开始,1982 年,缅甸出台了新的公民法,直接把罗兴亚人彻底排除在公民之外。
![]()
这部法律规定,只有 1823 年前就在缅甸境内居住的土著居民,才算真正的缅甸公民,1823 年正是英国入侵缅甸的前一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一条就是专门针对罗兴亚人的。
除此之外,新公民法还加了一堆苛刻的条件:申请入籍必须流利使用缅语或者汉藏语系的少数民族语言,客籍人要在缅甸生活三代才能入籍,而且得提交相关证据。
罗兴亚人既错过了 1948 年的入籍机会,又拿不出户籍登记等证明文件,根本没法证明自己三代都生活在缅甸,从此彻底变成了 “非法移民”,成了没有国家的人。
![]()
这种遭遇,其实和不少缅甸华人早年的经历有些相似,一开始没重视国籍问题,后来想办身份证时拿不出证据,子孙后代都受影响。
但华人比罗兴亚人幸运得多,背后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缅族人不敢随意驱赶,而且华人向来低调务实,不惹是生非,宗教信仰也和缅族没有太大冲突,早就慢慢融入了当地社会。
就算有些没有相关资料的人,花点钱也能把身份证办下来,不至于像罗兴亚人这样走投无路。
![]()
从那以后,缅军针对罗兴亚人的军事行动就没断过,最近一次大规模冲突发生在 2016 年到 2017 年昂山素季主政时期。
起因是罗兴亚武装袭击了缅甸和孟加拉的边境哨所,当时还处于强势期的缅军立刻展开了大规模镇压。
事后统计,这场行动造成 24000 多名罗兴亚人死亡,40 万罗兴亚人仓皇逃往孟加拉。
![]()
缅军的强硬手段也遭到了国际社会的猛烈批评,不少西方国家纷纷对缅甸实施制裁,但这些制裁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让罗兴亚人的处境更加艰难。
现在,孟加拉境内的罗兴亚难民已经超过 120 万。让人唏嘘的是,他们的祖先大多是孟加拉人,可孟加拉却坚决不接纳他们。
在孟加拉政府看来,这些人既然已经离开了孟加拉的土地,就成了外国人,再回来就是 “非法入境”。
![]()
当然,孟加拉的拒绝也有自己的苦衷,这个国家本身就不富裕,经济以农业为主,国内还有不少老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根本没有多余的资源和土地来安置这么多难民。
这些难民的到来,让当地的粮食供应、医疗资源、教育资源都面临巨大压力,物价上涨、就业竞争加剧,孟加拉本地人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这些武装组织不仅在难民营内部搞暴力活动,欺压普通难民,还经常跨境袭击缅军。
![]()
这让缅甸和孟加拉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缅甸多次指责孟加拉 “窝藏恐怖分子”,两国军队在边境地区时常发生对峙,稍微一点摩擦就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
孟加拉安全部队根本无力控制这些武装组织,照这样发展下去,难民营很可能会变成 “国中之国”。
其实孟加拉一直想把这些罗兴亚人遣返回缅甸,可难民们死活不愿意走,对他们来说,孟加拉虽然穷,但至少没有战乱,不会遭到屠杀,能勉强活下去。
![]()
而缅甸这边,无论是军政府还是地方武装,都不愿意接收他们,罗兴亚人成了双方都想甩掉的 “包袱”。
这场难民危机,不仅让孟加拉和缅甸焦头烂额,也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利益。
中国西南出海口的末端 —— 皎漂港,就位于若开邦境内。作为 “一带一路” 倡议中的重要节点,皎漂港的稳定运营对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至关重要,而若开邦的持续动乱,无疑给这条经济走廊蒙上了一层阴影。
![]()
2017 年,中国就针对罗兴亚难民危机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分成三步走:先实现止战停火,让若开邦恢复基本秩序。
再推动孟加拉和缅甸坐下来平等沟通,通过谈判协商解决难民遣返问题;最后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若开地区的脱贫支持,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促进长期稳定。
在中国的积极协调下,难民问题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2023 年初,缅甸已经开始试点分批接收被遣返的罗兴亚人,大家都以为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
可谁也没想到,缅北 “三兄弟联盟” 发动的 “1027 行动” 打破了这份平静,战火很快就蔓延到了若开邦。
现在的若开邦,局势已经彻底失控,若开军已经控制了若开邦的绝大部分领土,罗兴亚人不断指责若开军屠杀平民,而若开军则反过来指控一些罗兴亚武装和缅军合作。
缅军也确实招募了不少罗兴亚人来对付若开军,三方势力在若开邦混战,让原本就艰难的难民遣返工作彻底中断。
![]()
反而有更多的罗兴亚人因为战火逃往孟加拉,这也是孟加拉这次彻底 “破防”,公开向中国求助的直接原因。
图希德・侯赛因在 “面向未来的中孟关系” 研讨会上明确表示,解决罗兴亚难民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他们安全遣返回缅甸。
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对缅甸有足够的影响力,所以他期待中国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帮助孟加拉完成遣返工作。
![]()
孟加拉的诉求很直接,一方面希望中国能利用对缅甸的影响力,说服缅甸接收难民;另一方面,也盼着中国能在资金和物资上提供支持,毕竟遣返难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现在缅甸正处于内战之中,罗兴亚武装和若开军又处于敌对状态,这种混乱的局势下,强行遣返难民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
难民就算回到若开邦,也会陷入战火之中,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
![]()
遣返的前提必须是和平稳定的环境,没有和平,一切都是空谈,中国虽然一直公开表态希望缅甸实现和平,也真心想帮助解决罗兴亚难民危机。
但目前缅甸的局势错综复杂,西方国家支持的反对派和军政府之间的对抗还在持续,只要双方没分出最终胜负,这场战争恐怕很难停止。
不过,中国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作为缅甸和孟加拉共同的友好国家,中国一直在积极斡旋,既和缅甸军政府保持沟通,也和地方武装有接触,同时还在不断加大对若开地区的援助。
![]()
中国帮助当地修建道路、学校、医院,改善基础设施,就是希望能从根本上提升当地的发展水平,让难民回到家乡后能有活下去的依靠。
这种 “造血式” 的援助,远比单纯的物资救济更有意义。而且中国的中立立场,也让缅甸和孟加拉都愿意相信中国的调解,这是其他国家很难做到的。
现在,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中国身上。图希德・侯赛因的求助,既是对中国影响力的认可,也是对中国担当的期待。
![]()
中国虽然有能力提供帮助,但解决这场危机终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缅甸需要拿出接纳难民的诚意,孟加拉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国际社会需要提供切实的支持,而罗兴亚武装也应该放下武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只有各方坐在一起,摒弃前嫌,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才能让这场漫长的难民危机迎来真正的转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