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整座城市还在沉睡,石嘴山市洁达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的厂区仍是灯火通明。作为石嘴山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置产业园的承建运营公司,该公司肩负着推动城市垃圾资源化转型的重任。
![]()
刘红斌在分析数据。
当班值长刘红斌走进控制室,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嘴角泛起欣慰的笑意。
“我们每年可产生约9.6万蒸吨蒸汽,其中80%用于发电,年发电量达1.3亿千瓦时。”刘红斌说。
作为我市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石嘴山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置产业园于2023年建成,年处理垃圾33万吨,可生产绿电、高温蒸汽及其他清洁能源。
然而,将成分复杂的废弃物稳定地转化为能源,并非易事。作为值长的刘红斌,每天的工作也并非只有电脑前的数据监测,而是一场与不确定性博弈的持久战。
垃圾发电最难的,正是这瞬息万变的成分与难以捉摸的热值。刘红斌回忆说:“记得有一天深夜,设备突发故障,垃圾热值骤变,锅炉温度瞬间超过限制,情况十分紧急。”他站在控制台前,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双手却稳如磐石。“调整风压和风温!启动应急预案!”果断清晰的指令在控制室里回响。两小时后,系统终于恢复平稳,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的他,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如今,在这座产业园里,各类废弃物被“吃干榨尽”,并转化成清洁能源:
生活垃圾发酵5天至7天,可以化作绿色电能;
厨余垃圾和餐厨垃圾通过提取油脂,变成有机肥料;
市政污泥经过处理后可用作建材原料,医疗废弃物通过高温灭菌后实现无害化处理;
正是这份专业与坚守,该公司在“十四五”期间为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截至今年6月,已累计处理生活垃圾47.51万吨。同时,焚烧产生的炉渣中,有害物质占比不足10%,真正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的环保目标。
夜幕降临,刘红斌望着灯火通明的厂房,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每一度电都凝聚着智慧,每片蓝天都饱含着坚守。在这片热土上,他和同事们将一如既往打牢责任,用专业与坚守点亮城市的美好明天。(记者 狄彦冬 张鹏龙)
来源:石嘴山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