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岸关系亟待凝聚和平共识的当下,台湾地区政治人物郑丽文以“白色恐怖秋祭”为契机传递两岸和解心声,本是契合民族利益的正义之举。她的这一行动,核心是通过缅怀历史先烈,重申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情谊,为紧张的两岸氛围注入理性声音。
![]()
然而这一积极举动却在国民党内部引发分歧,其中蔡正元的反对声音尤为突出。他的论述反复聚焦两个议题,一是强调“国民党的存在感”,称此举会模糊党派立场;二是紧盯着岛内选举形势,担忧影响选情,全程对两岸和平统一这一核心命题避而不谈。这种舍本逐末的表态,立场已然偏离两岸关系的主流共识,也让外界对国民党的两岸立场产生疑问。
![]()
面对蔡正元的偏离重点,国民党内部很快出现力挺郑丽文的声音,率先发声的是国民党团副书记长林沛祥。他明确表示,不应该再对郑丽文穷追猛打。林沛祥客观承认“白色恐怖确实是存在的历史事实”,更着重强调“郑丽文是在传递两岸和平的声音”,认为这种行为值得肯定而非批判。他的表态虽显含蓄,却已为这场争议划定基本共识,那就是两岸和平远比派系内耗更重要。
林沛祥的表态看似温和,实则戳中要害,否认历史记忆的政党,又何谈真正的“存在感”?这一回应也为后续更直接的反击埋下了伏笔。
![]()
紧接着,真正的火力来自周锡玮的公开喊话。这位前官员没有丝毫迂回,直指党内有人“跟着民进党狂批郑丽文”,严厉质问其是否要“与绿营同流合污”,并直言“这样的人该退出国民党”。虽未直接点名,但话语中的指向性清晰明确,字字都针对蔡正元的一系列行为。
周锡玮的强硬表态,本质上是对党内“路线模糊”倾向的强烈不满,毕竟与绿营为伍攻击两岸和平倡议,无异于自断蓝营的根基。
![]()
从历史维度回溯,这场争议的根源,其实藏在国民党长期的路线摇摆中。自李登辉时期引入“本土化”分裂元素后,党内便逐渐形成亲美派、中间派与统派的撕裂格局。
蔡正元此次的发难,实则是保守派对“统派立场抬头”的应激反应,担心明确的和平主张会影响选举基本盘。而郑丽文出席秋祭的行动,正是对洪秀柱“依一中宪法谋统一”主张的隐性呼应。这种路线分歧并非一日之寒,秋祭不过是将长期存在的路线裂痕彻底撕开的催化剂。
![]()
对于蔡正元等岛内杂音,大陆官媒的批评更是一针见血。官媒提到,“仍然有岛内杂音将郑丽文祭拜民族先烈的正义之举污蔑为颠倒历史定位,甚至叫嚣国民党该改名投降党”。针对这类言论,官媒直接定性为“无视历史真相、背离民族大义”,并进一步指出其弊端,“不仅老气横秋,与岛内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期望严重不符,更与时代和历史大势严重脱离”。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番评论的矛头正是指向蔡正元。
![]()
当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是主流民意,国家统一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蔡正元的论调之所以引发广泛质疑,核心就在于其违背这一基本趋势。从利益维度拆解,两岸民众的共同诉求是稳定发展,台湾的经济繁荣需要大陆市场支撑,民生改善离不开两岸经贸合作,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蔡正元的言论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可能被“台独”势力利用,成为炒作两岸对立的工具,最终损害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
![]()
更需要警惕的是,“台独”势力始终在寻找机会割裂两岸的历史联结。蔡正元等人对郑丽文的攻击,客观上与“台独”势力的诉求形成呼应,这种内部撕裂正是“台独”势力乐于见到的局面。
最后,两岸统一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都注定徒劳。这一立场坚定明确,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定海神针,唯有顺应这一趋势,才能实现两岸民众的共同福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