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连穿裤子都怕鼓包被拍,只因全网在传‘第一夫人原本是男人’。”
巴黎庭审那天,布丽吉特把一条灰色西装裤叠进行李箱,又拿出来,最后还是换了长裙。
朋友后来对法新社说,她担心镜头对准裆部,一秒就能截成表情包。
![]()
谁能想到,国家元首的配偶会为“裤褶”这种小事做心理建设。
谣言从2021年冬天开始冒头。
有人把她的旧照裁成方形,旁边P一张名叫“让-米歇尔·特罗尼厄”的男学生证件照,配文:同一双眼睛,看懂了?
点赞像雪片,连美国网红坎迪斯·欧文斯都转发:“法国人在隐瞒什么。”
转一次,谣言就多一层包浆。
2024年更离谱。
税务系统被黑,布丽吉特的性别栏被改成“男”。
截图流出后,Telegram频道里一片“实锤”。
![]()
10个运营者年龄41到60岁,有前记者、有退休工程师,他们互不相识,却像约好一样把同一张假图再加工:加红圈、加箭头、加“独家解密”。
警方逮捕时,其中一人正在超市买面包,手机相册里还存着未发出的“裤裆特写”合成图。
布丽吉特去法院作证,说孙子在学校被同学追问:“奶奶真的是爷爷吗?”
她停顿很久,才补一句:“孩子回家哭了,不敢再去食堂。”
这句话被写进笔录,法警在旁边轻轻叹了口气。
谣言不再只是屏幕上的字,它落在餐桌、操场、家庭群,像灰尘一样扫不完。
法国法律其实有条文:公开诽谤可判一年。
但程序太长,被告一句“我只是质疑”就能拖三年。
![]()
上次她打赢官司,被告上诉,判决被推翻,赔偿金还没到账,新一波表情包又出来了。
律师苦笑:“法律跑不过截图。”
现在政府急了。
2024年7月公布新草案:故意针对公众人物性别、身份造谣,最高三年监禁加4.5万欧元罚款。
数字事务部长直接点名X和Telegram:“算法再推一次,就准备接欧盟罚单。”
Brussels那边也放话,数字服务法案可能启动调查,平台若再不删帖,罚金能到全球营收6%。
听起来硬,但网友只关心一件事:删帖前,图已经存进手机。
布丽吉特继续穿长裙。
她不可能天天上法院,更没法逐条投诉。
![]()
镜头扫过,她只能把腿并得更紧,像普通人挤地铁时护住背包。
这一刻没有总统夫人,只有一个怕被拍裤褶的70岁女性。
谣言最狡猾的地方在于:它不需要证据,只需要“像”。
眼睛一样、鼻梁一样、裤褶鼓一点,就能让人“感觉有鬼”。
一旦感觉形成,官方文件、DNA报告、法院判词都成了“掩饰”。
辟谣跑断腿,造谣只需一张红圈图。
有人把锅甩给“右翼”,说是海外阴谋。
但转发最多的,其实是日常爱刷猎奇的大爷大妈。
![]()
他们并不恨布丽吉特,只是顺手点一下“惊爆”,换三秒关注。
谣言的燃料不是仇恨,而是顺手。
能怎么办?
平台加标签、政府加刑罚,都算事后止痛。
真正减量的,是“不转”那一刻。
下次看到“第一夫人裤裆秘密”,先别急着笑,也别急着骂,先想:图从哪来?谁受益?
三秒停顿,可能比欧盟罚单更管用。
布丽吉特的案子还没完,最高法院排期到明年。
她继续公开活动,继续选长裙。
记者拍到她下台阶时双手贴住大腿,风把裙摆吹起一点,她立刻压回去。
这个下意识动作,比任何判决都更能说明:谣言不会输,但可以不让它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