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俄乌战争打到第1352 天,最先撕破脸 "下场" 的居然是日本?
就在最近,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刚上任没两周,就急吼吼地给泽连斯基打了通跨国电话。这通 30 分钟的通话里,没什么虚头巴脑的客套话,核心就一件事:咱俩联手造武器,尤其是无人机!
要知道,日本战后的和平宪法可是明晃晃地摆着,长期以来都被束缚着不能搞军工出口。可这次高市早苗政府是铁了心要突破限制,不光之前已经砸了 115 亿美元援助,10 月又追加 45 亿,累计 160 亿的真金白银砸下去,现在更是要直接下场搞武器合作。
![]()
为啥这么拼?说白了就是战略押注 —— 现在的基辅战场,可能就是未来东亚安全的预演。日本三菱重工早就研发出了能 2-3 秒击落无人机的激光武器,川崎重工还在搞 100kw 级的大家伙,正好借着乌克兰战场当 "实战试验场",既帮了泽连斯基,又能壮大自家军工,顺便在 G7 里刷存在感,算盘打得叮当响。
但这步棋也够险的,日俄之间还有北方四岛的旧账没算清,俄罗斯对日本军事化本就敏感,现在直接参与武器生产,简直是在熊口上跳舞,后续会不会引发更大外交风波,谁也说不准。
![]()
比起日本的 "远程操作",乌克兰东部的波克罗夫斯克已经打成了人间炼狱。
这座曾经有 6 万居民的城市,现在成了俄乌争夺顿巴斯的 "门户"—— 拿下它,俄军就能进一步逼近顿巴斯中心区域。如今这里的战况有多惨烈?用乌军军官的话说:"地图上标着 ' 争夺中 ' 的灰色区域,其实早该涂成红色了",俄军已经控制了 60% 的区域。
更要命的是,俄军玩起了 "无规则战术",士兵像没头苍蝇似的四处渗透,不巩固阵地也不建防御,就盯着乌军防线的缺口钻。现在的波克罗夫斯克根本没有明确的前线,街道上散落着双方士兵的遗体,因为枪战不断,谁也没时间去收敛。
乌军这边更是难上加难,兵力缺口大到出现数公里长的空档,坚守的精锐伞兵部队没得到过一天休整,累得快撑不住了。有无人机操作员透露,他们本该负责 90% 的打击任务,现在却被迫卷入枪战,因为俄军专门盯着他们打,没了无人机支援,面对数倍于己的俄军步兵,只能硬扛。
城里的平民更惨,早在年初就开始大规模撤离,剩下的人躲在地窖里自生自灭。泽连斯基前不久还亲自跑到地下掩体给守军颁奖,想鼓舞士气,但外界都在质疑:再不撤军,会不会重蹈阿夫杰耶夫卡和巴赫穆特的覆辙?
更让人揪心的是,有消息称俄军为了掩盖惨重伤亡,居然把阵亡士兵的遗体藏进了肉类加工厂 —— 这场战争的残酷,已经超出了想象。
![]()
在这场漫长的战争里,除了俄乌双方的士兵,还有一群特殊的人让人肃然起敬 —— 来自全世界的国际志愿者。
截至 10 月 27 日,已有多个国家的志愿者在乌克兰阵亡:美国 100 人、格鲁吉亚 91 人、白俄罗斯 53 人、俄罗斯 49 人、英国 43 人...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感人的故事。
澳大利亚男子 "邓迪" 为了凑路费去乌克兰参战,直接卖掉了自己的房子。他原本有私人安保背景,加入乌军后执行特种侦察任务,却不幸踩到地雷,左腿胫骨被炸断,脚也炸没了。可就算装上假肢,他还说要回去:"这不会改变我对人类的义务"。
24 岁的英国工程师 "奥尼",被乌克兰人的顽强抵抗打动,放弃了原本的工作,成了一名无人机操作员。第一次执行任务就精准击杀 4 名敌人,现在的他已经在波克罗夫斯克附近见识了战争的恐怖,却坚定地说战后要留下来训练新兵。
还有 25 岁的美国小伙 "拉巴特",没任何军事经验,就凭着一张单程机票从美国飞到波兰,再辗转进入乌克兰。他说自己十几岁就关注克里米亚事件,"看着一个国家要被抹去,我不能坐视不管"。如今他已经失去了很多战友,却把乌克兰当成了新的家。
最让人动容的是 58 岁的瑞典前公务员 "克鲁克",他先是在瑞典收留乌克兰难民,后来实在放不下,干脆亲自跑到前线当战地医务兵。他说:"乌克兰的命运就是欧洲的命运,我不能看着他们独自穿越火海"。
这些志愿者里,美加的不少人在国内领的救济金比乌军饷还高,却依然选择奔赴前线。他们不像大国那样有战略算计,纯粹是为了心中的正义,就像 80 多年前的飞虎队一样,不为国籍而战,只为守护不能被强权碾碎的底线。
![]()
现在最让人揪心的不是战场上的厮杀,而是战争正在慢慢 "常态化"。
曾经,每天歼敌千人、电厂被炸、导弹摧毁城市的新闻会占据头条,让人心惊肉跳;可现在,这些消息只能排在新闻末尾,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伤亡数字,麻木于城市沦陷,甚至对 "国家联合造武器" 这种突破底线的事,也见怪不怪了。
这才是最危险的 —— 当我们默许战争成为日常,当 "弱肉强食" 的丛林逻辑被接受,人类文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则和共识,就会一点点崩塌。
![]()
乌克兰还在撑,靠的不仅是F-16和爱国者,更是无数普通人不肯低头的脊梁。但世界若只把这里当作地缘棋盘、道德秀场或军火试验田,那无论谁胜谁负,输掉的都是人类对和平的想象力。
致敬国际军团,也该反思:当飞虎队成为历史,我们是否正在制造新一代的悲壮传说?而传说背后,是不是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但愿这场战争能早日结束,但愿我们永远不用习惯战争的恐怖,但愿和平的想象力,永远不会被磨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