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霍然|资深媒体人
11月10日,中国私募股权基金CPE源峰与美国餐饮品牌汉堡王同时发布消息,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将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交易完成后,CPE源峰将持有汉堡王中国约83%股权,而汉堡王原母公司RBI的股权比例降至17%。同时,CPE源峰将注入3.5亿美元资金,支持汉堡王中国未来扩张,目标是到2035年将门店数从目前的1250家增至4000家以上。
![]()
这已是近期第二起外资餐饮品牌让出中国业务控股权的案例。 就在不久前,另一餐饮品牌星巴克宣布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从星巴克到汉堡王,外资餐饮品牌纷纷“放手”中国业务,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商业逻辑?
解码汉堡王中国的价值清单
对于CPE源峰这笔3.5亿美元的投资,市场最直接的疑问是:在奶茶店遍地开花、网红餐厅层出不穷的中国餐饮市场,一个拥有1250家门店的汉堡王究竟值不值这个价?
答案藏在数字里。根据交易细节,这笔资金将重点投向四个方向:门店扩张、市场营销、菜单创新和运营能力提升。简单来说,就是既要“多开店”,又要“开好店”。目前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约为1250家,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而按照规划,到2035年要达到4000家门店,意味着未来十年内每年平均新增超过270家门店,远超过汉堡王这二十年(2005年-2025年)在中国开店的速度,这二十年,其年均开店60多家。
但扩张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挑战显而易见:与麦当劳、肯德基相比,其品牌认知度仍有差距。在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火烤汉堡”的概念接受度有限;面对本土快餐品牌的低价策略,其价格定位略显尴尬。CPE源峰显然看中了这些痛点背后的机会——通过本土化改造和精细化运营,汉堡王有机会在中国快餐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
![]()
值得注意的是,RBI保留17%股权的安排颇具深意。作为全球最大的餐饮集团之一,RBI总部位于加拿大,旗下还拥有咖啡品牌蒂姆·霍顿斯(Tim Hortons)、大力水手炸鸡(Popeyes)等品牌。这种“中方控股、外方参股”的模式,既保证了本土团队CPE源峰的决策权,又保留了品牌方RBI对品质和标准的监督。而签署的20年主开发协议,保障了汉堡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长期稳定性。这种“本土资本+外资品牌”的合作模式,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品牌的在华发展中已被验证成功,逐渐成为外资餐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新常态。
从星巴克到汉堡王:外资餐饮的中国式转型
汉堡王的故事并非个例。如果我们把目光拉得更远,会发现外资餐饮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以星巴克为例,其刚刚宣布将中国业务的控股权交给本地合作伙伴博裕投资,这一举动被市场解读为“更接地气的选择”。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外资品牌逐渐意识到:单纯依靠全球标准化运营已经难以应对本土竞争。从菜单本土化(比如推出粥品、油条等中式早餐)到营销方式创新(与本土IP联名、社交媒体互动),再到供应链优化(建立本地化的采购和配送体系),外资餐饮品牌正在经历一场从“全球标准”到“中国定制”的转型。
![]()
这种转型的背后,是中国快餐市场的特殊性:消费者口味多元且变化迅速,数字化程度全球领先,本土品牌崛起速度惊人。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小吃快餐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08万亿元,但市场集中度仍然较低。这种碎片化的市场格局,既给了外资品牌机会,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CPE源峰的投资逻辑正是基于此。作为国内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其在消费领域的投资经验丰富,曾投资过蜜雪冰城、老铺黄金、泡泡玛特等,可谓深谙本土市场的游戏规则。通过注入资金和本土化运营经验,CPE源峰有望帮助汉堡王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而RBI保留部分股权,则能在保持品牌全球一致性的同时,灵活应对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
4000家门店的野心:机遇与挑战并存
“到2035年达到4000家门店”的目标,听起来雄心勃勃,但实现起来绝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和强大的运营能力。
首先,门店扩张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选址和租金成本。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商业物业资源有限,且租金成本持续攀升。而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则需要面对消费者认知度低、供应链成本高等问题。如何平衡扩张速度与单店盈利能力,将是汉堡王中国团队必须解决的难题。
其次,本土品牌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汉堡王所在的快餐赛道,不仅有麦当劳、肯德基等老对手,还有华莱士、塔斯汀等本土品牌的强势崛起。这些本土品牌更了解消费者需求,数字化运营能力更强,且决策链条更短,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此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也是重要变量。其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让少油少盐成为新趋势;其二,数字化生活的渗透,让外卖和预制菜成为重要选择;其三,Z世代的崛起,让品牌年轻化和社交属性变得至关重要。汉堡王能否在这三方面做出有效应对,将直接影响其长期发展。
![]()
但机遇同样存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中产阶级群体不断扩大,快餐市场的整体规模仍在增长。随着消费升级的推进,消费者对品质和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汉堡王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机会。未来,汉堡王若是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品牌塑造方面紧跟消费者的需求,则汉堡王有望在中国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
谁在定义快餐行业未来?
汉堡王中国的这场交易,本质上是资本与品牌的一次深度绑定。CPE源峰作为投资者,看中的是中国快餐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RBI作为品牌方,希望通过本土化合作释放品牌价值;而汉堡王中国团队,则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这种“资本+品牌+本土运营”的模式,正在成为外资餐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新范式。它既不同于早期的“全盘复制”,也不同于简单的“授权经营”",而是一种更灵活、更本土化的合作方式。通过引入本土资本和运营经验,外资品牌能够更快地适应中国市场;而通过保留品牌控制权,外资企业也能确保全球一致的品牌形象。
当星巴克和汉堡王都选择与中国资本携手,这或许预示着外资餐饮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新阶段:不再是简单的外来者,而是深度融入本地生态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资本是催化剂,品牌是基础,而本土化运营则是关键。谁能在这三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谁就能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的消费市场中赢得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