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45个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优化289所学校办学条件,400名校长、5742名教师进行交流轮岗……办好义务教育事关每个家庭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重大民心工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建设、创新办学模式等举措,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高位谋划,强化顶层设计。成立长治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将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纳入议事范围,出台《长治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提供法治保障。编制《长治市“一城四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25-2035)》,推动学校规划建设与区域常住人口变化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
扩大资源供给,改善办学条件。我市统筹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大力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持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在实现全市寄宿制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基础上,在县城和大的乡镇布局建设一批寄宿制学校。2021年以来,全市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169所,增加学位7439 个。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改善289所学校办学条件,完成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8万余平方米。主城区启动义务教育新改扩建学校项目,进一步改善学校布局结构和办学条件。
建优师资队伍,提升育人能力。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市深化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及时选拔聘用和交流调整了一批书记、校长,完成义务教育学校400名校长、5742名教师交流轮岗。坚持引育并重,通过“三支一扶”、公开招聘等方式,新招录教师 4500 余人,利用 “太行英才计划”等,签约引进部属公费师范生56名。创建首个国家级名校长工作室,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深化综合改革,促进优质均衡。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采取“名校+薄弱校/乡村校/新建校”等形式实施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目前,全市共组建45个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深化教研教学改革,探索形成“问题导学”等高效课堂模式20余种。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出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构建起多元评价体系,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提升十大行动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推行“菜单式双选”课后服务模式,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学生全覆盖。“双减”工作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