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掷地有声,五个字精准戳破了这场政治闹剧的本质。
“我们敦促欧盟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1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对欧盟考虑强制成员国移除华为和中兴设备一事作出回应。面对欧盟委员会的最新动向,中方以“损人不利己”五个字评价此举背后的政治动机。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瞬间点燃了中欧关系的敏感神经。当欧盟委员会抛出的这记“重磅炸弹”在布鲁塞尔酝酿时,中国企业过去二十年为欧洲搭建的通信网络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
01 消息来源与中方回应
彭博社10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欧盟委员会正在考虑强制欧盟成员国逐步将华为和中兴设备从其电信网络中剔除。这一消息在布鲁塞尔和北京之间引发新的外交波澜。
在11月11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面对外媒记者提问作出了中方回应。林剑指出:“中国企业长期在欧洲依法合规经营,为欧方的民众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林剑强调,在没有法律依据和事实证据的情况下,以行政手段强行限制甚至禁止企业参与市场,这严重违反了市场原则和公平竞争规则。他提到,个别国家强行移除中国电信企业优质安全设备的做法,不仅迟滞了自身技术发展进程,还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
02 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深耕与贡献
华为与中兴在欧洲的足迹远非某些政客口中的“安全威胁”那么简单。过去二十年,这两家企业为欧洲搭建起覆盖城乡的通信网络,从柏林的智能工厂到马德里的远程医疗中心,中国设备已成为欧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
数据显示,华为在欧洲拥有超过1.3万名员工,其中70%为本地招聘;中兴通讯在欧研发中心每年产出数百项专利,与爱立信、诺基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更关键的是,中国设备价格比欧美同类产品低30%-40%,这让预算紧张的东欧国家得以用更低成本实现网络升级。捷克某电信运营商负责人曾坦言:“如果没有华为,我们的5G部署至少推迟三年。”
这种深度绑定本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地位是通过多年合规经营和优质服务逐步建立的。华为早在2005年就成为欧洲最大电信运营商沃达丰的合作伙伴,进而进入捷克、西班牙、希腊、匈牙利等国市场。
![]()
03 强行“脱钩”的惨痛教训
某些国家强行移除中国设备的后果已经给出惨痛教训。英国2020年启动“华为5G清零计划”,预计耗资20亿英镑,导致网络建设进度落后原计划18个月。
更讽刺的是,瑞典爱立信在承接部分订单后,因产能不足被迫从中国进口组件,形成荒诞的“中国制造-瑞典贴牌-英国安装”产业链。
所谓“安全风险”从未有实锤证据。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历时三年审查,结论是“华为设备不存在后门”;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监控显示,中国设备的安全漏洞率低于欧美产品。这些事实被选择性忽视,暴露出某些势力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真实动机。
经济层面的损失更为触目惊心。欧盟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测算,全面排除中国设备将使欧洲5G建设成本增加620亿欧元,相当于每个欧盟家庭多承担120欧元。对于正在经历能源危机的欧洲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04 欧盟战略转型与深层动因
欧盟此举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经济战略转型的一部分。近年来,欧盟将竞争力置于经济议程核心,以“激励创新”“降低风险”和“完善市场”为主线,推出数十项经济政策。
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乏力、新冠疫情与乌克兰危机叠加、单一市场体制缺陷等因素冲击下,欧盟加速制定实施科技和产业创新政策,推进绿色与数字转型双轮驱动,强化经济安全战略,在经济上追求“开放性战略自主”目标。
同时,欧洲政坛“右转”形势加剧了保护主义倾向。今年9月以来,德国选择党在州选举中大获全胜,法国右翼势力抬头,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极右翼势力都已在本国议会中占有席位。
极右翼政党常把欧洲经济衰退归结于外部因素,主张强烈保护主义政策。德国前欧洲议会议员赫尔穆特·朔尔茨认为:“欧洲企业在决定性创新方面欠缺很多,不适应汽车行业发展电动化的潮流,正是出于对这些问题的焦虑,欧洲才会介意中国产品销售到欧洲市场。”
05 中欧经贸关系的韧性与前景
尽管面临挑战,中欧经贸关系展现出惊人韧性。2024年,中国是欧盟最大进口来源地,自中国进口额占欧盟外进口总额的21.3%;同时,中国还是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
2025年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双边经贸合作迎来新的历史节点。中欧班列作为联通亚欧的动脉,2024年全年开行1.9万列、发送20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和9%。截至目前,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
在绿色转型领域,中欧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企业的光伏产品、储能设备技术先进,性价比高,能很好地满足欧洲能源转型需求;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等,也与中国的产业升级需求相契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员董一凡指出:“欧盟应客观全面看待中欧之间的互惠合作,切实考虑欧洲产业和人民的福祉,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安全化。”
![]()
欧盟的选择将决定欧洲是继续享受数字化红利,还是被迫承担更高昂的通信成本。随着2025年中欧建交50周年的到来,双方本有机会深化合作,如今却因单方面的限制措施蒙上阴影。
全球化的今天,技术封锁从来不是单行道。正如林剑所言:“将经贸问题泛安全化、政治化将阻碍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损人不利己。”这场博弈的结局,将取决于欧盟能否在战略自主与公平竞争之间找到平衡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