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时节莫忘安全,筑牢玉米笼“防护网”
![]()
刚刚过去的秋收时节,北方农村一片丰收景象,金黄的玉米堆满农家院落。然而,在这丰收的喜悦中,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安全隐患。
那天,我和丈夫正要从车上卸玉米,忽然听见邻居家传来一片嘈杂。众人都在喊:“快把孩子从玉米堆里扒出来!”我们立刻赶去帮忙。一家人疯了似的用手扒开玉米,万幸的是,孩子虽然满脸灰尘、哭闹不止,但侥幸没有受伤。
孩子妈妈心有余悸地回忆,她让孩子独自在玉米堆旁玩耍,突然那处用铁丝网临时围起的玉米堆坍塌,把孩子埋在了下面。那一刻,她以为孩子没救了,只能绝望地尖叫。“幸好孩子没事,幸好家里大人都在,否则这一家可怎么活...”
这样惊心动魄的场景,何尝不是质量人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这种“铁丝网式”的质量管理——看似有了管控措施,实则脆弱不堪。最近某新能源汽车品牌接连发生安全事故,某食品企业产品质量问题频频曝光,背后不都是构筑了看似存在、实则脆弱的“质量安全笼”吗?
![]()
质量人正在面临三重困境
认知困境:许多企业认为质量是“成本”而非“投资”,如同那农户选择简易的铁丝网玉米笼,只为省钱省事。在经营压力下,质量往往成为第一个被牺牲的部门。
体系困境:支离破碎的质量管理体系,如同那不牢靠的玉米笼,看似存在,却在关键时刻无法发挥作用。没有形成从设计、采购、生产到售后的全流程质量闭环。
执行困境:质量标准和实际执行严重脱节,工位上挂满了SOP,但员工操作却全凭经验。当市场监管趋严、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这些脆弱的质量笼子终将在某一天坍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构筑“钢结构”质量体系的三条路径
转变质量认知:把质量从“被动成本”转变为“竞争利器”。某家电企业通过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在行业低迷期逆势增长,市场占有率不降反升,印证了高质量带来的长期回报。
重构质量体系:从事后检测转向事前预防。就像我们应该选用符合承重标准的钢管和加密铁丝网搭建玉米笼,质量管理的重点也应放在前端设计和过程控制上,而非最终的产品检验。
打造质量文化:让“质量是每个人的责任”从口号变成行动。正如家长必须看护好孩子在危险区域的活动,企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成为质量的关键一环。
玉米堆下的惊魂瞬间警示我们:安全防线不容一丝松懈。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质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唯有从“铁丝网思维”转向“钢结构思维”,构筑坚实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在风浪中屹立不倒。
丰收的喜悦,不该被意外的泪水冲淡;企业的成长,也不该被质量事故所葬送。当我们把每个质量细节做到位,金黄的秋收季节,才会真正洋溢幸福与安宁。(延津克明面业 李艳芹)
点个赞与红心,与朋友们共勉。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