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以创新为驱动 龙华探索 “法治 +” 多元融合普法实践

0
分享至

学生们用生成式AI等技术,把枯燥的法律条文变成有温度的数字普法故事,这些视频作品既有技术锐度,又有法治厚度,成为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的“数字提案”;龙华区充分利用法治文化节、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精心打造多场法治文化非遗展区活动。展品涵盖剪纸、观澜版画、麦金画、金箔画等多种非遗技艺,非遗传承人巧妙地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龙华区司法局还推出“法治漫游——法治文化浸润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法治+文旅”无限魅力……



龙华区法治文化非遗作品体验区

以创新为驱动探索 “法治 +” 多元融合普法实践成为龙华区普法出圈的密码。从基层法治建设的角度来看,龙华区司法局的实践在 “法治 + AI”“法治 + 非遗”“法治 + 文旅”“法治 + 传统文化” 等方面的创新,打破了传统普法模式的局限,将法治教育与时代技术、传统文化、生活场景紧密结合,使法治宣传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增强法治宣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种创新模式激发全社会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社会治理格局 。



龙华区法治文化非遗作品体验活动

截至目前,龙华区司法局累计开展“法治+”普法系列活动 300 余场,线上线下受众达百万余人,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受到司法部及央媒等高度关注和报道,今年10月,龙华区探索 “法治 +” 多元融合普法实践荣获广东省2024—2025 年 “谁执法谁普法” 优秀工作项目,为龙华区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探索基层普法的新路径新模式 “法治 +” 多元融合出圈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法治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龙华区前三季度交出了亮眼答卷,GDP 达 2361.23 亿元,同比增长 6.1%,增速位列全市第四。这份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坚实保障。让法治真正成为营商环境的 “压舱石”,既需要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制度根基,更需要推动法律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能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龙华区司法局以创新为驱动,通过 “法治 +” 多元融合普法实践,积极探索基层普法的新路径、新模式,致力于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为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法治 + AI”: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龙华区司法局敏锐地捕捉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法治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积极探索 “生成式 AI 技术 + 法治教育” 的创新模式,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开辟一条全新的路径。龙华区创新开展青少年AI法治视频创作大赛,发动122所学校、近20万学生参与,产出涵盖AI动画、虚拟现实呈现、未来法治场景想象等类型的普法作品219部,有效提升青少年学法用法积极性。



参赛学生在制作AI作品

学生们用生成式AI等技术,把枯燥的法律条文变成了有温度的数字普法故事,这些视频作品不仅在法治内容上严谨扎实,更是在深度上以学生的视角挖掘了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核心要义,既有技术锐度,又有法治厚度,成为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的“数字提案”,展现青少年对法治建设的深刻思考,这样深度融合的法治宣传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主动查阅法律法规、咨询法律专业人士,理解分析典型案例,类比生活实例,对法治的理解从浅层认知逐步深入到理性思考,法治意识也在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法治 + 非遗”:文化传承与法治传播结合



《客家法治山歌》

九年义务受教育,婚姻自由享幸福;同工同酬要牢记,尊老爱幼家和睦,和谐社会同构筑……龙华区司法局联合福城街道创作《客家法治山歌》,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法治文化等编成通俗易懂、客家韵味十足的普法山歌,用接地气的方言、沾泥土的内容传播“法治好声音”,点燃起法治宣传的“烟火气”。让市民在感受客家风情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教育。



龙华区司法局深入挖掘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与法治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法治传播的有力载体。打造“法治版画”“法治剪纸”“法治+金麦画”“法治+金箔画”等70余个可视、可传、可用的法治文化精品,推动作品巡展进社区、学校、企业,作品《匠心版画 法治传承》《剪纸里的法治人生》获第二、第三届广东司法行政系统视频大赛一等奖。“法治+非遗”文化惠民活动累计惠及10万余人次。



龙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法治 + 非遗’这一创新形式,我们成功让传统文化以全新姿态走进群众视野。这种融合,既实现了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又让法治宣传摆脱生硬说教,变得生动有趣、触手可及,使群众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法治熏陶,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普法效果。”

“法治 + 文旅”:旅游线路中的法治浸润



深圳民法公园

为了法治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龙华区司法局巧妙地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文旅活动中,发布了“法治漫游—法治文化浸润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将法律知识融入民法公园等核心打卡点,通过模拟法庭、法律邮局等互动方式,让游客在漫游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同时,在版画基地、观澜古墟等热门景区“景”中嵌法,设置趣味普法挑战、流动法治课堂并嵌入法治格言等,推动“文旅流量”转为“法治增量”。

“法治 + 传统文化”:传统场景的法治新解



龙华区以《西游记》为背景打造原创普法舞台剧

龙华区司法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内涵,将法治元素巧妙地融入传统场景和节日中,让传统文化成为法治教育的生动教材,为法治建设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全国首家提炼婚姻核心价值观的龙华婚姻文化体验馆,通过婚俗展、汉式婚礼嵌入现代婚姻法治理念,让传统婚俗场景化作传递法治精神的窗口,年均开展婚前法治辅导、法律援助500余次、惠及2万余人。推出“剧”普法模式,以《西游记》为背景打造原创普法舞台剧,融入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经典IP孙悟空现场释法,引导青少年在“降妖除魔”中学法用法。开展“法治春联进万家”“普法进花市”等活动,将法治元素植入年俗,借助节日效应推动法治宣传融入群众生活。

龙华区司法局的 “法治 +” 多元融合普法实践,无疑是基层法治建设征程中的一次成功探索,以创新为驱动,打破了传统普法模式的束缚,将法治教育与时代技术、传统文化、生活场景紧密相连,使法治宣传真正走进了群众的生活,融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法治意识,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更营造出了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同时,它也为企业发展打造了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增强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吸引了更多优质企业入驻,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小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方都市报 incentive-icons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582593文章数 35857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