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37年,60岁老秀才要求离开红军,毛主席:你今后的辉煌我来书写

0
分享至

“60岁才投简历,HR是毛主席。”——这梗要是放今天,热搜得爆。可1937年,贵州毕节的老秀才周素园真把“简历”递到了延安,递完还想辞职,理由也硬核:我这把老骨头,想回西南再折腾点统战活儿。毛主席当场拍板:行,你后半场的功劳簿,我亲自写。

那年头,秀才不值钱,尤其是前清秀才。可周素园偏把“过时”玩成“超期服役”。16岁中秀才,本该走科举流水线,甲午一巴掌把他扇醒:八股救不了中国。1907年,他砸锅卖铁办《黔报》,印机一响,贵州青年第一次发现“原来世界还有‘德先生’‘赛先生’”。报馆穷得揭不开锅,他拿字画抵工资,员工啃苞谷面,照样把“造反”的种子撒遍山城。后来红军进毕节,在他家书柜里掏出一整套“禁书”——《共产党宣言》扉页写着“素园三读,1927年雨夜”,《资本论》边角画满红杠杠。战士们惊掉下巴:这老爷子比我们还超前。



更离谱的是,王震一句“缺个司令员”,他翻箱底找出压箱长衫,穿上就点兵。六十岁的老胳膊,摇笔杆子不算,还真骑马。云南龙云跟他喝过一次花酒,他逮着机会忽悠:“老弟,别动枪,红军欠你一个人情。”龙云一犹豫,红军在毕节躺平休整20天,伤员补了2000多,弹药塞满三个山洞。长征路上,他成了“行走的WiFi”——穿长衫、背酱缸、拄竹棍,一路走一路给少数民族写劝降信,墨汁用光就拿松烟灰兑水。过草地时,朱老总把自己骡子牵给他,他摆手:“给我糌粑就行,骡子留给电台。”结果电台兵靠那头骡子把电台扛出沼泽,后来拍板西安事变的电报就是这机器发的。



到延安,别人啃小米,他啃《贵州土军阀关系图》。毛主席拉他喝酒,醉醺醺问:“老先生想干啥?”他说想回云贵川,把军阀老底再翻一翻,最好让老蒋后院起火。主席举杯:“那你名字写进我们功劳簿,跑不掉。”一句话,把60岁“再就业”干成终身合同。



解放后,贵州山沟还有残匪,他拄拐杖进山,张嘴就是:“老弟,我认识你爹,你爹让我带句话——枪放下,回家分地。”土匪一看是“周大秀才”,面子里子全给,成建制投降。1950年省主席椅子递到他面前,他摇头:耳朵背,开会怕听错。邓小平笑:“那就挂名,牌牌摆那儿,比十万兵好使。”于是贵州政府大院里,真有张“周素园”名牌,不拿工资,光压场面。1958年老头走的那天,贵阳城万人空巷,棺材上盖的是长征时那面补了17个补丁的红军旗。遗像旁贴着他自己写的对子:秀才学屠龙,半截入土才见天;书生会打仗,一笔撑破旧山河。



如今毕节老宅门口,游客拍照打卡,导游张嘴就来:“看,这就是‘长衫红军’的WiFi密码——‘真理’。”听着像段子,可WiFi真能连:密码输进去,跳出的第一句正是周素园当年写的诗:“我骨碎作尘,也养中华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咸説历史
咸説历史
浩瀚史料,咸说历史
288文章数 1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