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是我不努力,是国家生病了”
清晨 6 点,曼谷的天空泛着一层灰白色。一辆粉色出租车缓缓驶过天桥,是 Niran 的车。
47 岁的他跑出租 15 年,仪表盘上贴着孩子的照片,车里挂着佛像。他说:“以前早上六点就能接到机场单,那时候游客多、油价低,一天能赚 1500 到 2000 泰铢。现在跑到晚上十点,也赚不到 700。”
油价涨了、贷款还没还完、保险费又上调。他说:“不是我不努力,是国家生病了。”
这句话听上去像玩笑,却是许多泰国人此刻的心声。
![]()
二、从“亚洲虎”到“东盟病人”
“泰国已经成为东盟的病人。”这句话在泰国社会引发巨大震动。媒体称它是“当头棒喝”,官员却说“过于悲观”。但无论谁对,没人能否认:泰国经济确实陷入了长期乏力。
上世纪 90 年代,泰国是东南亚的明星。那时的曼谷被称作“东方华尔街”,出口制造业蒸蒸日上。1995 年,GDP 增速一度达到8.9%,有人甚至预言泰国将成为“下一个日本奇迹”。
然而,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泰铢暴跌、股市崩盘、GDP 短短几个月缩水 11%。此后 20 多年,泰国恢复了稳定,却再也没恢复速度。
过去 5 年,泰国 GDP 平均增速仅2.6%。世界银行预测,2025 年将进一步降至2.4%——在东盟十国中倒数第二,仅略高于缅甸。
三、“三个低”——帕苏博士的诊断书
泰国经济学家帕苏博士指出: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系统性衰退——低增长、低投资、低信心。”
1. 资本在逃离
泰国固定资产投资占 GDP 的比例从十年前的 29% 降至22.7%。越南提升至 32%,印尼为 30%。资本正从曼谷流向河内与雅加达。
企业为何出走?
因为成本上升、政策不确定。谁都不敢赌三年后税率会不会变、政策会不会被推翻。帕苏博士称之为“慢性资本外流”——血液慢慢流失,身体还在运转,但体力在下降。
![]()
2. 家庭债务攀升
泰国家庭债务总额占 GDP 的104.1%,为历史新高。其中房贷占 36%,车贷 25%,信用卡债务 12%。普通泰国人月收入约 1.9 万泰铢(520 美元),家庭平均负债却超过 20 万。工资一半还债,一半过活。
难怪你会看到:出租车司机越来越多,商场人流越来越少。不是懒,而是——经济的氧气不够了。
3. 出口停滞、内需萎缩
2024 年泰国出口增速仅1.7%,而越南为 6.2%、印尼 5.8%。汽车、电子、橡胶制品等传统支柱行业订单下滑。零售支出连续三年下降,曼谷商场销售额同比下降 3.4%。
游客回来了,但钱没回——人均消费比 2019 年下降28%。繁华的夜市背后,是“热闹假象”:病人刚能下床,还跑不动。
⚙️四、制度的病:政策断裂与行政惰性
经济的病,背后是制度的影子。
每届政府都有自己的经济口号:数字钱包、生物循环经济、4.0 计划、绿色转型……听上去都宏伟,但每一届都推翻上一届。
2016 年启动的“泰国 4.0”战略,原计划升级制造业。但 2020 年换届后,预算削减 40%,部分项目烂尾。外资企业心里自然打鼓——谁知道明年还在不在?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泰国“政策一致性指数”全球排名74 位,落后于越南(52)和印尼(58)。行政效率从 2010 年全球第 21 名跌至 2024 年第 42 名。
在泰国开公司要 33 天,在越南只要 16 天,在新加坡仅 3 天。这不是程序问题,而是信号问题:时间成本高,信任就低。
帕苏博士说:“从曼谷出发的政策,在地方落地时已经失去了 80% 的能量。”好政策并非不存在,而是被层层审批稀释。
![]()
五、教育与创新:未来的根在松动
泰国教育投入占 GDP 的3.1%,低于区域平均 4.5%;科研支出仅0.99%。这意味着未来的增长引擎缺燃料。
高科技出口仅占制造业的 27%,而越南已超 41%。帕苏博士一针见血:
“我们正用 20 世纪的教育体系培养 21 世纪的劳动力。”
六、政治的病:权力循环与信任坍塌
如果说经济是身体,制度是神经,那政治就是血液。
过去二十年,泰国几乎每十年政治重置一次:
- 2006 年:他信被推翻
- 2014 年:英拉被罢免
- 2023 年:前进党赢得选举,却被阻止执政
每次政权更迭,经济政策都得“重启”。麦肯锡报告说:“泰国的政治周期短于投资周期。”投资还没回本,政府就换人。
军方与民选政府长期博弈。帕苏博士形容:
“我们的政府像一辆有双方向盘的车——一个在民意手上,一个在体制手上。”
信任也在流失。泰国吸引外资从 2018 年的 156 亿美元降至 2024 年的 96 亿;越南同期增至 360 亿。
青年一代最失望。2023 年前进党被司法裁决挡下后,只有27%的年轻人仍相信政府——2010 年这个数字是 64%。信任塌了,不只是政治问题,而是消费、创业、移民的连锁反应。
![]()
七、病人的自愈力:危机中的再生
帕苏博士说:“泰国的病,不是绝症,而是提醒我们重新生活的病。”
他提出三步“康复疗程”:
1.建立政策连续性
无论谁执政,都要延续基础设施、教育改革、财政纪律。世界银行预测,只要维持 5 年以上政策稳定,泰国 GDP 增速可回升至
4.5%。
2.增加教育与创新投入
教育支出提升到 GDP 的 4.5%,科研投入到 1.5%,十年内泰国有望重新成为高科技制造中心。
3.激活地方与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贡献 70% 就业,却只获得 30% 贷款。改革金融结构,让“毛细血管”通了,经济才会有活力。
IMF 也指出,泰国在绿色制造、电动车产业链中潜力东南亚第二。抓住能源转型的机会,它或许能从病人变成再生者。
八、从病夫到桥梁——泰国的另一种可能
泰国地理上是东盟大陆与南海的枢纽;外交上,是美中之间少有的“平衡者”。IMF 预测,若能完成教育与能源结构改革,到 2030 年,GDP 年增速可重返4.3%。
帕苏博士说:
“一个国家的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面对病因。”
泰国正在面对结构、政治、创新的难题。而这,正是希望的开始。
![]()
九、雨停之后,总有阳光
三十年前,它是东盟引擎;十年前,它是平衡支点;今天,它在重新寻找方向。
从曼谷街头的出租司机 Niran,到实验室里的年轻工程师,再到地方公务员,他们都在让这个国家继续呼吸。
泰语有句谚语:“雨停之后,总有阳光。”愿那片阳光,也能照回湄南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