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晚,闻泰科技一则公告让电子行业炸开了锅——向立讯精密出售的44亿资产已基本完成交割!从黄石的制造基地到香港的业务公司,从无锡的生产线到印度的业务资产包,大部分标的都已完成权属变更,就连印度闻泰的运营管理,立讯早在四个月前就已经全面接手。不过还有个小插曲:3.01亿尾款还没到账,包括两笔7000万的股权尾款和1.61亿的印度资产尾款,而且印度土地的权属变更还得等对方配合收尾,这场横跨大半个地球的资产交易,总算进入了最后阶段。
![]()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卖资产”吗?但这背后藏着两家巨头一整年的博弈和各自的算盘。早在2025年1月,立讯就先掏出6.16亿拿下闻泰三家子公司,3月又官宣加码到43.89亿(约44亿),打包收购闻泰的消费电子ODM业务——简单说就是帮品牌代工手机、平板的核心资产,包括黄石闻泰、昆明闻讯等多家子公司100%股权,还有12项关键制造专利。
而闻泰这边,其实是“忍痛割爱”:2024年它的消费电子业务净亏损6.45亿,营收直接从30亿跌到20亿,毛利率只剩2.5%,再加上2024年底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客户不敢下单、供应商谨慎合作,这块业务早就成了“拖油瓶”。为了专心搞半导体,闻泰不仅甩卖资产,还把整个管理团队换成了半导体出身的“技术派”,摆明了要“断舍离”all in芯片赛道。
![]()
而立讯精密之所以花大价钱接盘,根本是冲着“补短板、降风险”来的。作为“果链龙头”,它2024年2241亿的消费电子收入里,75%都来自苹果,客户太集中的风险让公司坐立难安。这次收购的闻泰ODM业务,刚好能补上它在安卓生态的空白,拿到现成的手机、平板研发团队和全球制造基地,一下子把产能版图扩展到了黄石、昆明、印度等地。
更划算的是,这些资产里还包含了成熟的海外供应链和客户资源,能帮立讯快速打开安卓阵营市场,和自家的汽车电子、通信业务形成协同。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收购完成后,闻泰的资产负债率直接下降5.95个百分点,从53.53%降到47.58%,净利润也从亏损28亿变成盈利13亿;而立讯则靠着这笔收购,把消费电子的业务触角从苹果生态延伸到安卓阵营,多元化布局又近了一步。
这场交易能成,本质是行业趋势下的“双向奔赴”。2025年消费电子行业一直在下行,相关指数波段调整,不少代工业务都在亏损,闻泰的ODM业务就是典型——2023年亏4.47亿,2024年上半年亏得更狠,达到8.5亿,继续扛着只会拖垮半导体主业。而立讯正急于摆脱对单一客户的依赖,2024年它的汽车业务已经增长48.69%,通信业务增长26.29%,再加上这次拿下的安卓代工资产,刚好形成“消费电子+汽车+通信”的三驾马车。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没挑战:闻泰虽然甩了包袱,但之前收购的安世半导体被荷兰冻结控制权,接下来要在半导体赛道突围并不容易;立讯接盘后,得整合不同基地的生产流程,消化原本亏损的业务,还要应对安卓市场的激烈竞争,能不能把44亿的资产变成赚钱的利器,还得看后续整合功力。
在我看来,这44亿的交割不只是一次资产转移,更是中国电子制造业的“换挡升级”。闻泰放弃低效业务聚焦核心技术,立讯补齐短板分散风险,都是应对行业变化的聪明选择。但商业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尾款问题、印度资产的收尾工作,还有后续的业务整合,都可能成为变数。
你觉得3.01亿尾款会顺利到账吗?闻泰专心搞半导体能实现逆袭吗?立讯接盘后能成功打开安卓市场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官媒信息来源
1. 证券时报 | 2025年11月11日 | 闻泰科技44亿资产出售基本交割 3.01亿尾款待收
2. 中国经济新闻网 | 2025年11月10日 | 立讯精密44亿收购闻泰资产交割近尾声 加码消费电子多元化
3. 上海证券交易所 | 2025年11月10日 | 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出售进展公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