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度,楼市仍然在低迷状态,对全行业都有直接影响。但和前几年不同的是,当下的楼市回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降速迹象,而在宏观大环境中,也出现了CPI同环比均恢复上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幅增加等重要利好。
上图显示,房地产从2021年高点下来,已经整整4年过去了,目前还是在下行周期中。但在和去年的降幅对比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降速已经从高峰期的超过20%,减少到了现在的个位数。2026年,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楼市有望全面企稳。
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CPI。从近日公布的CPI数据来看,2025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0.2%,环比也是上涨了0.2%。同环比双升,这是物价水平走出通缩的关键一步。
受此影响,11月10日,以消费、地产为首的传统板块出现了普涨,其中贝壳的港股大涨了3.47%。收盘后,贝壳也公布了三季报数据,其中一些数据虽然受到了同期楼市整体环境的影响,但亮点颇多,由此晚上贝壳的美股股价也上涨了3.4%。
读企业财报,最重要的不是报表中的过往总结,而是那些能让人看到未来的数据。拆解一下贝壳的三季报,我们就能看到很多随着楼市企稳,后期会给公司带来明显收益的经营细节,这对贝壳未来股价的表现至关重要。
三季度,贝壳的总交易额为人民币736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这是明显跑赢大市了。而当季的净收入为人民币231亿元(32亿美元),同比增加2.1%,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难能可贵。
其中存量房业务的净收入同比减少3.6%,为人民币60亿元(8亿美元),但总交易额增加了5.8%,至5056亿元(710亿美元)。交易额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贝壳平台生态的持续优化,其中贝联经纪人贡献的GTV占比进一步扩大,也显示出平台协同效应不断增强。
新房业务的净收入同比减少14.1%,为66亿元(9亿美元),这是跟市场同步的。
平台服务、加盟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的收入增加2.7%,至人民币1197百万元(168百万美元)。
家装家居的净收入为人民币43亿元(6亿美元),与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42亿元基本持平。
房屋租赁服务的净收入则大幅增长了45.3%,至人民币57亿元(8亿美元),主要由于省心租模式下的租赁房源数目增加。
这些数据表明,贝壳除了新房数据受到大环境影响,整体降幅较大外,其它业务部分表现还是不错的。一体三翼体系中,存量房和家装家居业务显现出了明显的逆市能力,租赁业务快速增长,从已经公布的拿地情况来看,开发业务后期销售压力也不大。
公司已经处于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并拥有很强的自主成长能力,后继市场回暖时,各项数据可以得到快速而又明显的增长。
关于贝壳的后继发展,还有两项数据需要格外关注。
一个是“截至2025年9月30日,门店数量为61,393家,较上年同期增加27.3%,活跃门店数量为59,012家,较上年同期增加25.9%。截至2025年9月30日,经纪人数量为545,511名,较上年同期增加14.5%,活跃经纪人数量为471,501名,较上年同期增加11.4%。”
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仍然处于下行阶段,贝壳还要大力扩张规模,以为这样会带来大量的资本投入,成为公司运营的巨大包袱。
实际上在三季报中已经披露了,当季公司自营的链家门店规模是缩减的,增加的数量源自平台加盟门店和其所带来的相应经纪人。由于贝壳是一个交易和服务平台,这些加盟者不但不会带来成本压力,还可以大幅增加服务收入。前面所提到的平台服务、加盟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的收入增加2.7%,就受益于此。
![]()
更为重要的是,对经纪业务来说,加盟的门店和经纪人越多,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就越少。在轻资产运营的加持下,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只有当下这种下行市场环境里才能大规模出现。后期市场向上的时候,这样的规模效应可以让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更快速的业绩增速,有时候甚至是爆发性的。
另一项引人瞩目的数据是关于回购的:“本公司已根据股份回购计划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合计购买了约145.1百万股美国存托股份(相当 于约435.4百万股A类普通股),总对价约2,300.5百万美元。”
至此,贝壳在三季度的回购金额已经达到了2.8亿美元,创下了两年来的新高。这是什么概念?看看今年港股互联网和房地产相关企业的回购情况吧:
今年市场上各家公司的回购金额普遍低于去年,阿里巴巴、美团、小米等公司的回购额都只有去年的一成左右,而贝壳的回购总额却达到了48.4804亿元,逆行情增长了17%。
一方面,公司拥有充沛的现金流,截至三季度末,贝壳剔除客户备付金的广义现金余额约700亿元人民币,且有息负债可以忽略,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来进行回购。
另一方面,也代表着贝壳对房地产后市,以及自身未来的成长前景非常看好。段永平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任何股票都只有一个真正的买家,那就是公司自己。”贝壳对这句话,做了完美的诠释。
贝壳累计回购达到了23亿美元,回购股数已经占到启动前总股本的约11.5%。这些股本,后期是要做注销的。注销式回购,可以降低总股本,直接增厚投资者的每股收益和增加净资产收益率,是对小股东最好的回馈。
很多人在质疑房地产,更有人以为楼市就此低迷,再也回不到4年前了。其实纵观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房地产市场,起起落落都是必然要经历的,但只要经济还在发展,各国楼市不管经历过怎样的低迷,都还会再创新高。我们现在经历的,只是周期而已。
从上面这张美国房价走势图(1975年-2023年)可以看出,过去近50年的时间里,美国房价也遭遇国2007年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巨大重创,但目前的房价指数已经大幅超过了当年。
按照最新规划,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意味着未来的经济发展不但可以持续,还会出现明显增速。可以说楼市的复苏是必然的,而在CPI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这两大关键指标,同时出现趋势性拐点之际,2026年的房地产市场,投资机会明显大于风险。
只是和历史上的历次楼市复苏不同,由于近几年来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下降,商品房的新增供应量已经大幅降低,即便后期楼市复苏,市场的修复轨迹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上面的图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几大主要城市的二手房成交已经大幅超过新房成交了。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房和二手房之间的成交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对兼跨新房、二手房、家装家居、租赁、开发等多项地产业务的贝壳来说,业绩反弹的速度会明显领先传统房企。
由于前面4年的持续低迷,这一轮楼市修复,很多现在还能保持常态经营的房地产相关企业,都会迎来较大的上行空间。但房企的财务特点决定了,报表数据大幅落后于市场环境,至少要两到三年后,财务数据才会有明显变化。
而对贝壳来说,收入和利润都是当期显现的,一旦市场变暖,只需要一两个季度,财务表现便会有爆发性增长。
可以说,这一轮地产修复中,贝壳大概率会成为最先完成业绩爆发的公司之一。在一体三翼的加持下,在持续性大手笔回购的带动下,公司的底部支撑是坚实的。后面继续看CPI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表现吧,基本面稳了,地产和消费都会稳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