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上领导将荣誉全给新人,我心凉申请调离总部,他彻底慌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三个年度最佳荣誉,我全部授予林晓!"领导陈锐在庆功宴上高举酒杯,全场掌声雷动。

我,苏晨,这个带队五年、连续三年业绩第一的技术骨干,手里捧着空酒杯,站在角落像个局外人。

我用五年时间把一个濒临解散的技术团队带成了公司王牌部门,独自培养了十几个新人,承担了所有高难度项目。

而那个入职才八个月的关系户林晓,凭借领导外甥的身份,拿走了本该属于我的所有荣誉和晋升机会。

我当晚就提交了调离总部的申请。

而没想到的是,我的离开,会让这个王牌团队在七十二小时内陷入全面瘫痪。

01

五年前,我加入公司技术部的时候,整个小组只有三个人。

部门主管陈锐,两个刚毕业的实习生,还有一堆没人愿意接手的烂摊子项目。

"苏晨,你是名校硕士,技术过硬,这个组就交给你了!"陈锐拍着我的肩膀,语气里满是信任,"我负责对外协调,技术这块你全权负责。"

我当时年轻,觉得这是机会。

可我没想到,这一负责就是整整五年!

第一年,我每天加班到凌晨两点,独自扛下三个濒临崩盘的项目。那些代码乱得像一团麻,文档缺失严重,客户天天打电话催进度。我一个人对接五个客户,修复了上千个bug,硬是在三个月内把项目全部交付。

公司账上因此进账1200万。

陈锐在季度会议上眉飞色舞地汇报成果,台下掌声雷动。而我坐在最后一排,连名字都没被提起。

第二年,公司决定扩充技术团队。

招人、培训、带新人,全是我一个人在做!

我手把手教了八个应届生,从最基础的代码规范到复杂的架构设计,每一个技术难点我都写成文档,整理成内部知识库。那一年我的加班时长突破2400小时,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

团队从三个人扩展到十五个人,业绩翻了三倍。

陈锐的年终奖拿了80万,我拿了12万。

"苏晨啊,你能力强,多做点是应该的。"陈锐笑着说,"等团队稳定了,肯定会给你升职加薪。"

我信了。

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我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承担着团队所有的核心工作。

技术攻关?我来!

客户对接?我来!

新人培训?我来!

项目救火?还是我来!

五年时间里,我独立完成了23个重大项目,其中8个是行业标杆级的技术突破。我培养出15名技术骨干,其中3个已经成为其他部门的主管。我为公司创造的直接收益超过8000万,间接收益更是无法估量。

而陈锐呢?

他的工作就是参加会议、汇报成果、对外应酬。

每次公司高层问起技术细节,他都会说:"这个苏晨最清楚,让她来讲。"然后我就得临时准备材料,熬夜做PPT,在会议上详细解答。

汇报结束后,功劳全是他的。

"陈总带队有方,技术团队战斗力强!"

"陈总眼光独到,项目成功率百分之百!"

我的名字,永远只出现在项目文档的最后一页,小小的"技术负责人"五个字。

五年下来,我的年薪从35万涨到50万。

而陈锐的年薪是80万,外加每年20万到50万不等的项目分红。

我不是没想过离开。

可每次看到团队里那些我一手带出来的新人,看到那些我熬夜攻克的技术难题,看到客户对我们团队的认可,我就觉得,再坚持一下吧。

总有一天,付出会被看见的。

总有一天,我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直到那场庆功宴。

我才明白,有些人,永远不会看见你的价值。

02

年度庆功宴在市中心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举行。

公司高层、各部门主管、合作方代表、全体员工,整整238个人到场。水晶吊灯下,觥筹交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我穿着一身黑色职业套装,坐在技术部的桌子旁边。

陈锐坐在主桌,旁边是公司副总裁和几个重要客户。而林晓,那个八个月前刚入职的新人,居然也坐在主桌上。

"今年技术部表现outstanding!"副总裁举起酒杯,"陈总,你们团队是公司的王牌!"

陈锐笑得合不拢嘴:"都是团队努力,都是大家的功劳!"

我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

这种场面我见过太多次了。

接下来就是颁奖环节,我低头看着手机,准备等流程走完就早点回去。明天还有个技术方案要赶,客户催得很急。

"下面,我宣布今年的三大年度荣誉获得者!"陈锐站起来,拿着话筒,声音洪亮。

我抬起头。

"首先是'最佳技术创新奖'!"陈锐顿了顿,"这个奖项,我要颁给一个年轻有为、充满冲劲的技术新星——林晓!"



什么?!

我愣住了。

全场响起掌声,林晓笑容满面地走上台,从陈锐手里接过奖杯。

"林晓入职虽然只有八个月,但他在智能推荐系统项目中表现出色,展现了年轻人的创新精神!"陈锐拍着林晓的肩膀,"这就是我们团队的未来!"

我的手指紧紧握住酒杯。

智能推荐系统?那个项目的核心算法是我熬了三个通宵写出来的!林晓只是负责测试数据,连代码都看不懂几行!

"第二个奖项,'最佳项目贡献奖'!"陈锐继续说,"同样颁给林晓!他在客户服务平台升级项目中,展现了出色的执行力!"

又是林晓?!

客户服务平台升级项目,从需求分析到架构设计,从代码开发到系统测试,全是我和另外两个组员完成的!林晓就写了几页项目总结报告!

掌声再次响起。

我看着林晓脸上得意的笑容,胸口像被什么东西狠狠砸了一下。

"第三个奖项,也是最重要的——'年度优秀员工'!"陈锐高举酒杯,"我毫不犹豫地把这个荣誉授予林晓!"

全场掌声雷动。

"林晓代表了我们团队的未来和希望!年轻人有冲劲,有想法,这才是公司需要的人才!"陈锐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让我们为林晓鼓掌!"

我坐在座位上,手里的酒杯在微微颤抖。

三个荣誉,全给了林晓。

一个入职八个月的关系户。

一个连基础代码都写不利索的新人。

一个靠着"陈锐外甥"这个身份进公司的人。

旁边的同事小声说:"苏姐,这也太过分了吧..."

"嘘。"另一个同事拉了拉她,"别说话。"

我放下酒杯,站起来,准备去洗手间冷静一下。

"苏晨!"陈锐突然叫住我,"你也上来说两句!"

我停下脚步。

"苏晨是我们团队的技术骨干,能力很强!"陈锐笑着说,"不过嘛,能力强的人就应该多做点,这是本分!苏晨,你说对不对?"

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

我看着陈锐,看着他脸上理所当然的笑容,看着林晓手里那三个本该属于我的奖杯。

"对。"我挤出一个笑容,"陈总说得对。"

然后我转身,走出了宴会厅。

身后的掌声和欢笑声渐渐远去。

我站在酒店外的台阶上,深夜的冷风吹在脸上,刺骨的疼。

五年。

整整五年的付出。

23个项目,8000万收益,15个新人,2000多个加班的夜晚。

换来的是什么?

是"能力强就应该多做点"。

是"这是本分"。

是三个荣誉全部给关系户的公开羞辱。

我掏出手机,打开公司内部系统。

手指在屏幕上停留了几秒钟。

然后,我点开了人事调动申请页面。

03

凌晨两点,我坐在家里的书桌前,电脑屏幕发出幽幽的蓝光。

人事调动申请已经提交:申请调往西南分部,担任技术顾问。

西南分部在三千公里外,远离总部的权力中心,远离陈锐,远离这个让我心寒的团队。

但在正式离开之前,我还有事情要做。

我打开电脑里的工作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地存放着五年来的所有核心资料。



23个项目的完整技术文档。

团队内部知识库的全部内容。

15个新人的培训体系和考核标准。

客户资源的联系方式和沟通记录。

还有那些只有我知道的关键技术细节、系统漏洞修复方案、核心算法优化逻辑。

这些东西,是我用五年时间,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

是我无数个深夜,一行代码一行代码写出来的。

现在,我要把它们全部带走。

我新建了一个加密文件夹,设置了三层密码保护,然后把所有核心文档转移进去。技术架构图、算法源码、系统设计方案、客户需求分析,一个不落。

公司服务器里的备份?我全部删除了访问权限。

团队共享盘里的文档?我改成了"仅创建者可见"。

接下来是客户资源。

五年来,我对接过47个重要客户,其中23个是我私人维护的关系。每次项目出问题,都是客户直接打我的电话,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我能解决问题。

我打开通讯录,给这23个客户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

"X总,因工作调动,后续项目我无法继续跟进,请您直接联系公司对接。感谢这些年的信任与支持。"

发完消息,我取消了这些客户在公司系统里的"紧急联系人"授权。

以前,他们可以直接呼叫我的工作手机。

现在,他们只能打公司总机。

然后是团队内部的技术知识库。

这个知识库是我一手搭建的,里面有372篇技术文档,涵盖了从基础开发到高级架构的所有内容。团队里的新人,90%的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我登录后台,停止了知识库的内容更新,然后把管理员权限改成了"只读模式"。

他们可以看,但看不到最新的技术方案。

那些正在攻关的难题,那些我还没来得及整理成文档的解决方案,全部停留在我的私人笔记里。

最关键的,是三个正在进行中的项目。

智慧城市交通系统、金融风控平台升级、企业级数据中台建设。

这三个项目,总金额超过5000万,是公司今年的重点业务。

陈锐要求我在离职前完成交接,我答应了。

我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写了三份详细的交接文档。

文档里有项目背景、需求分析、技术选型、开发进度、测试方案,每一项都写得清清楚楚,符合公司规范。

但是。

这些文档里,没有核心技术实现细节。

没有关键算法的优化逻辑。

没有系统架构的底层设计思路。

没有那些只有我知道的"坑"和"雷"。

就像一份精美的菜谱,告诉你需要什么食材,需要哪些步骤,但就是不告诉你火候怎么掌握,调料怎么配比。

看起来能做,实际上做不出来。

我把三份文档发给陈锐,抄送给项目组成员。

"陈总,交接文档已完成,请查收。"

陈锐秒回:"苏晨,你这是闹哪样?好好的为什么要调走?"

我没有回复。

接下来的两天,我撤回了对新人的所有技术指导。

以前,团队里的人遇到技术难题,第一时间就是找我。我的工作微信,平均每天要回复80条技术咨询。

现在,我把工作微信的状态改成了"已调离,请勿打扰"。

有人发消息过来,我统一回复:"请联系项目负责人。"

"可是苏姐,这个问题只有你知道怎么解决..."

"抱歉,我已经调离,无法继续提供支持。"

第三天上午,人事部门通过了我的调动申请。

效率高得出奇。

大概是因为西南分部一直缺技术顾问,而我的资历和能力完全符合要求。

我收拾了办公桌上的私人物品,一个笔记本,一个水杯,一盆快要枯萎的多肉植物。

五年的时间,居然只有这么点东西。

同事们围过来,眼神复杂。

"苏姐,你真的要走?"

"能不能不走?团队离不开你啊..."

"那三个项目怎么办?我们根本搞不定..."

我笑了笑:"你们有林晓啊,三个年度荣誉的获得者,肯定能搞定。"

说完这句话,我拎起纸箱,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办公室。

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我听到身后传来陈锐的声音:

"苏晨!你给我站住!"

我按下关门键。

电梯缓缓下降。

我看着电梯里自己的倒影,五年来第一次,感觉无比轻松。

04

我离开的第二天,陈锐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我没接。

第三天,他发了17条微信,从"苏晨你在干什么"到"你这样太不负责任",语气越来越急躁。

我没回。

第四天,也就是我离开后的72小时,团队彻底炸了。

智慧城市交通系统项目组发现,核心算法的实现逻辑根本跑不通。我交接的文档里写的是标准流程,但实际开发中有23个关键节点需要特殊处理,这些内容,文档里一个字都没提。

项目组长给我打了8个电话。

我全部挂断。

金融风控平台升级项目更惨。

客户方的技术总监指名要我参加评审会议,得知我已经调离后,当场发飙:"什么?苏工不在了?那这个项目谁来负责?我们只认苏工!"

客户威胁要终止合作,违约金高达800万。

陈锐疯狂给我发消息:"苏晨!你到底想怎么样?!客户要撤项目了!你知不知道后果有多严重?!"

我回了四个字:"与我无关。"

企业级数据中台建设项目也出了问题。

系统架构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测试阶段发现性能瓶颈,并发量一上来就崩溃。项目组连续加班三天,找不到问题根源。

因为问题的根源,在我脑子里。

团队里的新人们彻底慌了。

他们发现,那些平时看起来很简单的技术难题,没有我的指导,根本无从下手。知识库里的文档只能解决基础问题,真正的核心技术,全在我的私人笔记里。

最讽刺的是林晓。

陈锐把他推到前台,让他负责协调三个项目的技术问题。

结果呢?

林晓面对那些复杂的代码和架构图,完全看不懂。客户问他技术细节,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项目组的人问他怎么解决问题,他只会说"我再研究研究"。

三天时间,林晓从"年度优秀员工"变成了团队笑话。

第五天,公司高层介入了。

副总裁在部门会议上,当着所有人的面,狠狠批评了陈锐:

"技术部今年的三个重点项目,全部陷入停滞!客户投诉,合作方施压,你这个部门主管是怎么当的?!"

陈锐的脸色煞白:"副总,这个...苏晨突然调走,很多技术细节..."

"苏晨为什么要调走?你心里没数吗?!"副总裁拍着桌子,"一个技术骨干,为公司干了五年,你给了她什么?三个荣誉全给关系户,你是怎么想的?!"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陈锐的季度奖金被全额扣除,绩效考核降为C级。

而林晓,被勒令停止参与所有核心项目。

第七天,我已经在西南分部安顿下来了。

这里的工作节奏很慢,没有加班,没有救火,没有无休止的技术咨询。我每天按时上下班,偶尔指导一下分部的技术团队,日子过得平静而舒适。

直到那天下午。

分部前台打电话给我:"苏工,有两个人找你,说是从总部来的。"

我皱了皱眉:"让他们在会客室等着。"

我走到会客室门口,透过玻璃窗,看到了陈锐和林晓。

陈锐满脸憔悴,眼睛里布满血丝,西装皱巴巴的。林晓站在他旁边,低着头,脸色难看。

他们从总部飞了三个小时,又转车两个小时,追到了这里。

我推开门。

"苏晨!"陈锐猛地站起来,声音里带着急切,"你终于肯见我了!"

我在他们对面坐下,表情平静:"陈总,有事?"

"苏晨,你这是要毁了整个团队!"陈锐的声音有些颤抖,"三个项目全部停滞,客户要撤单,公司要追责!你走了,谁来带团队?谁来解决技术难题?你忍心看着大家的心血毁于一旦吗?!"

我看着他,没有说话。

"苏姐..."林晓小声开口,"我知道错了,那三个荣誉,我...我不该拿的..."

"现在知道错了?"我冷笑一声,"庆功宴上,你拿着奖杯笑得多开心啊。"

"苏晨,你到底想怎么样?!"陈锐的情绪快要崩溃了,"你说个条件!只要你回来,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我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放在桌上。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