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制裁反而成全了俄罗斯农业?
被迫"向东看"的这几年,俄罗斯把广袤荒地变成了中国的第二粮仓,这场贸易变局,既是俄罗斯的求生之道,也是中国碗筷的聪明布局。
![]()
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这些年已经稳得像老铁的握手,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每年往中国送气几百亿立方米,石油出口也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5%以上。
![]()
靠着这些能源大单,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硬是挺住了经济,中国也拿到了稳定的能源供应,但俄罗斯人心里清楚,光靠卖资源不是长久之计。
![]()
恰逢中国老百姓的餐桌消费连年升级,肉类、粮食进口需求大涨,俄罗斯看准这个机会,把广袤的黑土地变成了“新油田”。
从2020年牛肉获准输华开始,俄罗斯农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就像开了挂:牛肉一年卖到6万多吨,猪肉三年翻了几十倍,连鸡爪这种俄罗斯人原本当废料的产品,都因为中国人爱啃变成了宝。
![]()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二十年前俄罗斯还大量从中国进口猪肉,2004年他们以防疫为由一纸禁令,中国猪肉整整十年进不去。
![]()
没想到十年后风水轮流转,2014年西方对俄罗斯食品禁运,俄罗斯不得不重新对中国开放市场,而这次,角色彻底反转。
俄罗斯农业能翻身,靠的是实打实的投入,苏联时代农业薄弱,但现在俄罗斯把种粮养猪当战略产业,全国耕地面积世界第四,非转基因大豆、荞麦、葵花籽油成主打牌。
![]()
2023年签下的12年7000万吨谷物大单,价值260亿美元,相当于每年给中国多备了一个“移动粮仓”,俄罗斯全国猪业联合会甚至放话:2025年猪肉出口要冲40万吨,中国市场管够!
![]()
有人问,中国为啥要买俄罗斯的农产品?答案就俩字:稳当。
一是地缘安全,中美摩擦背景下,粮食进口多元化是大事,俄罗斯产品走陆运,不受马六甲海峡卡脖子,疫情期间海运乱套时,中欧班列照跑不误。
![]()
二是需求匹配,俄罗斯地广人稀,粮食自给率超150%,正愁卖不出去;中国14亿人餐桌,每年光猪肉就要进口两三百万吨,一方有地,一方有胃,天生互补。
![]()
三是品质对口,俄罗斯法律规定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非转基因大豆、小麦正好契合国内健康消费潮流,就连俄罗斯人不会吃的鸡爪、猪蹄,在中国都是抢手货,一点不浪费。
![]()
俄罗斯农业基础设施还在补课,冷链物流容易拖后腿;两国检验检疫标准常要拉锯,比如俄罗斯冬小麦想进中国,谈了好几年还没完全放开。
![]()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农业现在靠政策扶持和汇率优势起来,一旦国际粮价波动,竞争力能否持续还是未知数,而且把粮食安全过多系于一国,对中国也是个考验。
中俄贸易从“油气单腿跳”变成“能源+农产品双腿跑”,对两国都是好事,俄罗斯经济结构更健康了,中国百姓的菜篮子选择也更丰富,但真正的合作不止于买卖,更要看能否共建稳定的供应链。
![]()
下一步如果能在农业技术、物流建设上深度绑定,让俄罗斯的粮仓真正变成中国可信赖的“后院”,那才是真正的双赢格局,毕竟,饭碗端得稳,日子才能过得踏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