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足联12个月的禁赛处罚尚未解除,卷入马来西亚足协行政舞弊案的七名归化球员已打响维权战。
据外媒报道,这七位球员正咨询外国法律团队,计划对相关方提起诉讼,试图为职业生涯受损讨回公道,这场由伪造文件引发的足坛风波,正演变为多方角力的法律纠纷。
事件的源头要追溯到2027年亚洲杯预选赛的资格之争。去年6月,七名归化球员代表马来西亚出战与越南的预选赛,赛后国际足联收到球员资格违规的举报。
经调查,国际足联于去年9月认定马来西亚足协提交了伪造文件,违反《纪律条例》第22条关于禁止伪造篡改文件的规定,随即开出重磅罚单。
足协被罚款35万瑞士法郎,七名球员每人罚款2000瑞士法郎并禁赛12个月,禁赛期间不得参与任何足球相关活动。
处罚背后藏着关键争议点:阿根廷足协随后承认,文件提交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源于其内部工作人员的“技术失误”。
这一表态让球员们认为自己成了行政疏漏的“替罪羊”。
禁赛带来的冲击已切实落在球员身上。
![]()
丑闻曝光后,部分球员因俱乐部终止合作失去合同,即便禁赛结束,受损的名誉也让他们寻找新东家变得艰难。
马来西亚足协的上诉失败则让局势彻底激化。11月初,国际足联正式驳回其异议,确认所有制裁措施有效。
此前,足协曾派代表飞往苏黎世的国际足联总部申诉,却未能改变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柔佛州王储已公开指责国际足联及相关方,认为处罚存在不公,这也让案件的舆论关注度持续攀升。
目前,球员团队的诉讼目标尚未完全明确,但核心诉求已清晰:追究马来西亚足协在文件提交中的失职责任,厘清阿根廷足协“技术失误”的具体影响,同时索要职业生涯损失与名誉损害赔偿。
国际足联方面则未就球员可能的诉讼作出回应,仅强调处罚基于调查确认的事实。
这场风波暴露出归化球员制度中的管理漏洞——球员往往依赖足协完成资格审批,却可能因行政失误承担沉重后果。
七名球员的诉讼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可能推动足坛对归化流程中的责任划分形成更明确的规范。
随着外国法律团队的介入,这场横跨多国的足坛纠纷,才刚刚拉开法律博弈的序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