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揶揄气候变化之时,中国正在将自己定位成能源转型战略的先锋。这并非理想主义,而是务实规划。德国媒体T-Online相关报道,现编译如下:
![]()
9月底,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发表主旨演讲,务实和责任代替了煽情和指责。当欧盟国家陷入发展泥淖、美国总统将气候变化视为笑料,中国为自己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气候保护、未来科技、世界经济重组中起到领导作用。虽然中国仍是目前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但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电动出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正在努力争得主导地位。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重新信奉化石能源、核能意识形态,而欧洲在气候问题日趋分裂的时代,一种新的现实正在形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崛起为应对气候危机的战略先锋。世界两大经济体的鲜明对比,将在巴西召开的世界气候峰会上再次显现。
![]()
▲图源:IMAGO
相比美方毫不掩饰地对《巴黎协定》嗤之以鼻,中国将在国际上争取更多对其气候政策的支持,而“中国制造”,也将凭借清洁技术引领市场。当特朗普把联合国大会变成散布虚假信息的舞台时,中国领导人则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中国将减排7%至10%。绿色经济和低碳转型,被视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0吉瓦,其中近九成来自可再生能源——超过德国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到2035年,中国计划将发电装机总量提高到3600吉瓦,达到2020年时水平的六倍。目前,全球安装的太阳能组件中,已有超过一半来自中国。同样,中国生产了全球60%的电动汽车——技术变革正发生在遥远的东方。
![]()
▲图源:新华社
反观欧洲,环境部长们的犹豫和妥协,让欧洲2040年的气候目标只相比上世纪90年代减少八成。同时,新的交通与建筑排放交易体系被推迟启动,但仍被德国环境部长施耐德称为“重要进展”。如今的欧盟,在气候保护中的领导力日渐式微,而欧洲的绿色议程也正处在经济不稳、局势紧张、投资不力的阴影之下。
同样面对压力,中国则指出“与其空谈,不如付诸行动”。在提交给联合国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报告中,中国首次提出涵盖能源、工业、交通等不同领域的跨部门气候目标。多年来,中国政府有针对性地补贴绿色企业,结果也很明显:中国厂商主导全球市场,欧洲企业或挣扎或退出。
![]()
▲图源:vision-mobility.de
德国气候学家尼克拉斯·赫内(Niklas Höhne)指出,中国的经济政策,既惠及自身发展,又利于气候保护。借助气候目标,中国希望展示自己的大国担当。
(欧洲时报德国版李帅编译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