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8月,毛主席在北京接见了成都、福州等六个大军区团级以上干部。当时社会有些动荡,军队是稳定的基石,主席此举也是希望让局势保持到可控的程度。
但在接连流程上,主席并没有先跟大军区领导通气,也不是与军级干部交流,反倒与一位权力不是很大的女子左英沟通。
左英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确为组织做过贡献,不过客观而言,跟大军区领导们还是有差距的。既然如此,毛主席为何要做出这看似反常之事呢?
![]()
要说原因,主要在于左英丈夫当时的遭遇,不过左英本人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革命者。
1919年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的她,早年接受过很好的教育,父母本打算让她走留学的路,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让她的人生轨迹出现转变。
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东北危急”,左英决定要为救国做些什么,她一介女流不好扛枪上战场,就选择从医救死扶伤。
后来淞沪会战爆发时,左英与一众仁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的同学尽自己所能购买药品、医疗器械,送往一线。在沪西的临时救护站里,左英曾连轴救治36个小时,这毅力令人钦佩。
1938年2月,左英秘密入党,同年秋从护校毕业后,她被安排到仁济医院就职。当时上海已是沦陷区,左英经常看到爱国人士被送到医院治疗,那惨状让她无比痛心,也更坚定了她积极抗日的意志。
![]()
之后她在仁济医院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1939年听闻新四军缺少医疗人员,更是带着8位同事从上海奔赴皖南直接加入新四军,实现由护士到战士的转变。
她们用专业的知识加速了新四军军部医院建设,彼时没有专门的场地,她们就将一个破旧的祠堂改建成了新四军最初的一所医院。
在这里,没有好的医疗器材,大家也不计较,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工具救死扶伤。不仅如此,她们还大力培养医护人才,通过建立体系,来尽可能挽救爱国军民的性命。
1943年,左英被调到延安,成为中央医院的一名肺科医生。或许是缘分使然,同年新四军1师2旅政委刘培善也来到了延安,本来刘是准备参加七大的,但没想到七大延期,他只好先留下来学习。
后来七大真正筹备时,左英和刘培善都被分在了华中组。刘培善是组长,平日里需要带大家学习讨论,久而久之,与左英的沟通就多了起来。
![]()
刘培善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正式加入红军,经历过艰难的三年游击战争,一直是组织的优秀干部。为了革命事业,他33岁都还未婚,旁人为之着急。
原本他对感情也没有太多追求,只想着顺其自然,但与左英接触之后他意识到这就是自己在等待的“自然”,于是开始托人传话试探态度。
其实在延安追求左英的人并不少,只是她认为还没到时间,都予以拒绝,刘培善最初的“攻势”也不例外。但刘培善没有灰心,他找到了新四军军长陈老总帮忙。
陈老总代为传话:“刘培善同志我很了解。请你多考虑考虑,千万不要错过了好姻缘哟,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尽管来找我聊”。
不久后,蔡畅大姐又找到左英谈心,左英这才说出自己的心里顾虑:我承认,刘培善是好同志。但我们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不同,就是结了婚弄不好也还会离婚的。既要离婚,还不如不结婚。再说,我热爱我的医务工作,若叫我牺牲自己的事业,专门去照顾对方,我不愿意。
![]()
这种新时代女性思想让蔡畅非常欣赏,笑着说:我最反对当‘夫人’了。革命队伍中的夫妻,不只是丈夫和妻子,也是革命征途上的伴侣和战友。革命的目标一致,是双方产生爱情的基础。
随后蔡畅又跟左英聊了近三个小时,终于让左英思想出现松动。刘培善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展开猛烈攻势,终用真诚打动了左英,两人于1945年在延安结婚。
七大结束后,夫妻携手返回新四军,此后两人并肩在华东地区作战。
刘培善历任华中野战军7纵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野战军10纵政委、第三野战军10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参与指挥了众多关键战役;
左英则担任过华中野战军7纵和华东野战军10纵卫生部副部长,在幕后做了许多贡献。
![]()
虽然两人聚少离多,但感情非常好。福建解放后,刘培善出任第10兵团兼福建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左英也完成了接管福建省国民党卫生机构的工作,前往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卫生会议。
可是车行至赣闽交界的盘山公路时,左英乘坐的汽车突发车祸,她双腿被压断,差点儿失去性命,马上送到了上海治疗。
刘培善因为工作没办法陪同,只好打电话叮嘱华东局卫生部尽最大的努力救治。
有一天左英从昏迷中醒来,突然发现丈夫就在身边,她惊讶的同时又心中很痛,知道丈夫是以公事为主的人,眼下离开福建来到上海,必然是自己身体有重大问题。她有些哽咽地问:你来,是因为我?
刘培善点点头,说:“卫生部崔部长叫我来,说你的病情万一恶化,只能保命不保腿。高位截肢要家属同意,我相信医院的党组织,请崔部长全权处理,你不反对吧?”
![]()
左英叹了口气说:如果真到这种地步,你要干的革命工作还很多,我绝不拖累你。
刘培善有些生气:这是什么话?我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你还不了解我吗?你不要胡思乱想,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把病医治好。
办完相应的手续后,刘培善又回到福建。但没过多久左英收到一封来信,打开赫然看到里面丈夫写着:“无论你伤残怎样了,我对你的爱情始终如一,绝不会改变。”这句话给了左英很大的勇气,支撑她度过最艰难的时光。
但可惜,两人都幸福生活在1967年后发生了改变。这年1月,刘培善奉命去江西,当时江西比较乱,他过去后很多工作没办法开展,自己也遭受冲击。
1968年4月,刘培善接到去北京学习的通知,这本来是好事,但左英没想到,这次再见就成了永别。
![]()
同年5月8日晚,刘培善走了极端,但有的人还不放过,乱扣帽子。毛主席得知后非常生气,批示八个字:不给出路,逼迫自杀。
周总理也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善后工作,并在5月18日代表中央宣布刘培善为革命烈士。
为了保护刘培善的家人,毛主席在8月接见军区干部时,首先与左英及两个孩子交谈,这是用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此后的时间里,刘培善家人的日子总算好过些。
1972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左英回到上海工作,她依然在致力于推动卫生教育事业的改革,不忘初心。
1985年,左英当选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站在更高的位置,她做的也更多。特筹资成立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会、资助开办特色学校,对多动症、问题儿童进行特殊教育,帮助了很多人。
![]()
另外,左英对自己孩子的培养也是尽心尽力,长子刘晓榕曾任总后副政委,2008年晋升为中将。次子刘胜曾总装备部副部长,2011年晋升为中将。一门三中将,也是足够传奇,没有辜负刘培善的期望啊!
2011年,左英病逝,孩子们按照她的遗愿,将她生前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设立了专项护士基金。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在奉献,一个高贵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