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悉商业本性,直击企业核芯
作者|李平
民生银行(600016.SH、1988.HK)再收天价罚单。
10月3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开出罚单。其中,民生银行因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多项违规,被罚5865万元。
作为曾经的“小微之王”,民生银行在合规方面频频失守,近五年间累计已被罚款超6亿元,俨然成为“罚单之王”。
五年前,民生银行换帅,一度被市场寄予“刮骨疗毒”、重塑内控的厚望,然而现实却是“违规—被罚—业绩下滑—再违规”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民生银行怎么了?
01
多项业务违规被罚5865万元
10月3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一纸罚单,再次将民生银行推上风口浪尖。
因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多项违规,民生银行被重罚5865万元,6名责任人连带受罚。
这张罚单中,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行,以及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合计被罚2.15亿元,民生银行的罚款金额在三家股份行中高居榜首。
![]()
(图片来自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而这已是民生银行年内第二次领受千万级罚单,屡罚屡犯的姿态,令市场哗然。
1月,民生银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等多项违规,被中国人民银行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99万元,罚款1705.5万元。
![]()
(图片来自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2月,民生银行延边分行因贷后检查不尽职,未发现信贷资金回流至借款人关系人,最终形成不良贷款,被罚款30万元。
7月,民生银行沈阳分行因信贷资金回流至借款人、超流动资金需求发放贷款被处罚款60万元。
8月,因贷款管理与票据业务管理不尽职,民生银行海口分行被处以95万元罚款。
9月,因系统使用管控不到位、基础软件版本管理不足、生产运维管理不严等,民生银行被罚款590万元。
同月,民生银行厦门分行因为存在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违反数据安全管理规定、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五项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警告,通报批评,并处罚款合计147.96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至今,民生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累计被罚金额超过8000万元。
此外,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民生银行被罚金额分别达到1.11亿元、1.37亿元、0.46亿元、2.2亿元、0.19亿元。近六年内,民生银行累计已被罚超6亿元。
![]()
(财观潮头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民生银行合规体系形同虚设,已是不争的事实。
02
业绩“滑铁卢”,
董事长薪酬高居上市银行榜首
比合规失控更令市场担忧的,是民生银行持续恶化的经营业绩。
2020年6月,掌舵民生银行多年的洪崎到龄退休。洪崎卸任的前一年,2019年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04.41亿元,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538.19亿元,盈利能力达到历史最高点。
洪崎退休之后,出身于中国银行的“空降兵”高迎欣临危受命,成为民生银行新任董事长,并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其中2021年至2022年是“基础夯实期”,2023年至2025年为“持续增长期”。
也正是在这一领导权交接的关键时期,民生银行开启了新一轮大刀阔斧的风险清理。从2020年开始,该行显著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和存量风险资产的化解力度。
2020年,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49.51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343.09亿元,同比减少36.25%,业绩增速在A股上市银行中垫底。这一年,民生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金额高达929.88亿元,同比大增48%。
彼时,高迎欣的接棒被市场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够带领民生银行彻底出清历史包袱,为该行轻装上阵奠定基础。
但高迎欣董事长主导的这场转型,其阵痛期之长、对业绩影响之深,或许超出了市场最初的预期。
2021年至2024年,民生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88.04亿元、1424.76亿元、1408.17亿元、1362.9亿元,同比减少8.73%、15.6%、1.16%、3.21%,连续四年负增长;净利润343.81亿元、352.69亿元、358.23亿元、322.96亿元,同比增长0.21%、2.58%、1.57%、-9.85%,整体仍呈现下降态势。
![]()
(财观潮头据公开数据整理)
上述报告期内,民生银行分别计提信用减值损失773.98亿元、487.62亿元、457.07亿元、454.74亿元。
2025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85.09亿元,同比增长6.74%;净利润285.42亿元,同比减少6.38%,并已连续七个季度净利润下滑。
![]()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业绩持续承压的同时,民生银行的高管薪酬却依旧傲视同行。
数据显示,执掌民生银行次年,2021年高迎欣的税前薪酬就已超过400万元。2024年,高迎欣的税前薪酬为334.63万元,尽管较2023年已降薪38.9万元,但其仍是上市银行中薪酬最高的高管。2020年至2024年,高迎欣累计已在民生银行获得报酬1725.22万元。
![]()
03
贷款收缩
资产质量持续承压
“经过这几年持续夯基础、调结构,我们打造出一张更加健康、基础更加扎实的资产负债表,增强了穿越周期的发展韧性。”这是高迎欣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的总结。
事实上,民生银行近几年的打法明显偏向于保守,扩表之路几乎陷入停滞,但资产质量问题依旧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末,民生银行的总资产分别为6.95万亿元、6.95万亿元、7.26万亿元、7.67万亿元、7.81万亿元。
反观其他同行,同样在2020年末至2024年末,招商银行的总资产由8.36万亿元增长至12.15万亿元,兴业银行的总资产由7.89万亿元增长至10.51万亿元,早已把民生银行甩在身后。
截至2025年9月末,民生银行资产总额7.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78.95亿元,增幅0.74%,仍在原地踏步。
![]()
截至2025年9月末,民生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44万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37.21亿元,降幅0.31%。其中,公司贷款和垫款2.7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4.08亿元,增长1.58%;个人贷款和垫款1.71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61.29亿元,下降3.17%。
负债端,截至2025年9月末,民生银行吸收存款余额4.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5.07亿元,增幅0.15%,在负债总额中占比59.33%,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其中,该行公司存款余额2.87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781亿元,降幅2.65%。
在信贷投放明显收缩的背景下,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依然令人揪心。
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总额658.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7亿元;不良贷款率1.48%,比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在上市股份行中也仅优于华夏银行。
![]()
此前民生银行曾在半年报中披露,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公司贷款、个人贷款不良率分别由上年末的1.26%、1.8%变动至1.21%、1.89%,个人贷款质量恶化明显。
其中,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65.4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78亿元,不良率由3.28%攀升至3.68%。
![]()
公司贷款中,民生银行在房地产业的贷款总额为3326.48亿元,占比7.44%,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余额115.86亿元,不良率虽然由上年末的5.01%下降至3.48%,但依旧是该行不良率最高的贷款投放行业。
![]()
不仅如此,民生银行的逾期贷款问题也需警惕。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逾期贷款总额980.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1.08亿元,在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中占比为2.19%,比上年末增加0.10个百分点。
此外,截至2025年9月末,民生银行关注类贷款1215.8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19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由上年末的2.7%提升至2.74%。
而截至2025年9月末,民生银行拨备覆盖率143.00%,比上年末上升1.06个百分点,仍在低位徘徊。
截至2025年9月末,民生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25%、11.33%和 12.87%,分别比上年末下降0.11、上升0.33、下降0.02个百分点。
![]()
五年规划即将收官。从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刮骨疗毒”,到长达五年的业绩阵痛。
当同行在规模与质量并重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时,民生银行却陷入了“违规-被罚-业绩下滑-再违规”的恶性循环。
“持续增长期”未见增长,只见持续滑落。面对监管的铁腕、市场的质疑和股东的期待,民生银行还需在泥潭中挣扎多久?
编辑 | 晓贰
排版 | 伍岳
主编 | 老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留言转载
|线索爆料
吴经理-同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