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掷66亿元,阿里和蚂蚁集团在香港铜锣湾买下整栋13层写字楼,创下近年来香港最大手笔的写字楼交易之一。
近日,阿里和蚂蚁集团共同投资9.25亿美元(约合66亿元人民币),购置铜锣湾港岛一号中心共13层商业写字楼,设立两家公司的香港总部。这笔交易不仅彰显了互联网巨头对香港市场的重视,更揭示了中资企业出海的新战略布局。
![]()
据悉,阿里与蚂蚁共同表示,将以设立香港总部为契机,立足香港,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面向全球发展。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称:“此次收购香港地标物业,充分体现我们对香港经济和营商环境的信心,并将以香港为理想的大本营,持续拓展国际业务。”
![]()
从电商到金融的全面布局
阿里与蚂蚁对香港的布局,早已不是简单的业务拓展,而是持续二十余年的战略深耕。
1999年阿里刚成立便在香港设立据点,2005年淘宝带着内地电商模式进入香港市场,2014年阿里云将数据中心落地于此,2019年完成港股第二上市并于2024年转为双重主要上市,成为首家纽港双重主要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
近期的动作更是密集加码。淘宝香港在2025年618期间交出亮眼成绩单,参与用户数同比双位数增长,新增用户较去年激增2倍,与本地平台Papabo合作开出的家具体验店“PapaHome”开业即收获30万人次客流,甚至传出筹备第二家门店的消息。
![]()
港岛一号中心
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淘宝推出“满99元全港包邮”服务,联合菜鸟设置覆盖18区的自提点,连周日营业、夜间取件等细节都精准匹配香港消费习惯。
蚂蚁集团的布局同样纵深。2017年推出的AlipayHK已服务超450万香港活跃用户,渗透本地生活场景;近期斥巨资收购耀才证券,快速获取香港资本市场入场券;此次 66亿购置写字楼,更像是给这场长期布局盖上战略压舱石。
![]()
香港成互联网企业必争之地
阿里和蚂蚁的重金投入,只是互联网大厂加码香港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铜锣湾一带,已然形成“港版互联网硅谷”——阿里与小红书的办公室隔街相望,美团、京东、小米的香港总部都在3公里辐射圈内。
![]()
铜锣湾时代广场
京东的打法堪称“本土化教科书”:2024年砸15亿元补贴香港市场,推出“买贵就赔”服务;2025年8月更是传出直接收购拥有90家门店、1000名员工的本地老牌商超佳宝,将京东的供应链优势与佳宝的社区渗透力结合,搅动本地零售市场。
美团则正将其在内地验证成功的商业模式适配香港市场。子品牌Keeta上线不久就超越Foodpanda、Deliveroo拿下市场第一,并逐渐复制至拉美、中东市场。
小红书持续扩大在香港的团队规模,将其作为国际化业务的重要枢纽,旨在探索内容社交平台的出海路径。
![]()
![]()
出海“第一试炼场”
大厂们集体重仓香港,是深刻的行业变革和战略考量。
近年来内地互联网市场渐趋饱和,用户增长见顶、流量成本高企,寻找新增长曲线成为必然。而香港,恰好成为连接内地存量市场与全球增量市场的黄金跳板。
作为“国际化试炼场”,香港的独特优势无可替代。这里背靠大湾区,能快速承接内地供应链资源,京东通过佳宝超市的门店网络,将内地生鲜直供香港,再以此为基点辐射东南亚;同时又具备全球商业枢纽属性,英语环境、普通法体系、自由外汇政策与国际市场无缝衔接。
![]()
更关键的是,香港能提供“低成本试错”的土壤。香港与东南亚的文化亲缘性、消费习惯相似度,使其成为拓展东南亚市场的前哨,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一批新消费品牌在香港验证的模式,已快速复制到东南亚。
香港的价值,从来不止于一个成熟的本地市场,而在于它既是内地经验输出港,又是全球规则接入点。在这里打磨的商业模式,能无缝对接东南亚、欧美市场;在这里积累的资本与资源,能为全球化扩张提供帮助。
对消费者而言,这场大厂抢滩战带来了更便捷的服务与更丰富的选择;对企业而言,这标志着从内卷竞争到全球比拼的关键转向。从香港出发,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正在开启新的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