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泰柬边境的两声巨响与一份政府公告同时引爆舆论:四色菊府坎塔拉拉克县巡逻的4名泰国士兵触雷受伤,边境紧张局势骤然升级。
声明中指出,7月泰柬边境冲突前,52万柬埔寨工人支撑着泰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仅余10万人,且这批人的工作许可证将在2月到期。
但这纸决定背后,是上届政府未能完成的“民生残局”。
8月,为泰党领导的前内阁眼看7月冲突导致数十万柬工返乡,农业、制造业、旅游业接连告急。情急之下,前代理总理普坦主持会议,推出临时政策:允许柬工续留至身份核实完成,覆盖范围还包括缅老越劳工,但核心瞄准占比最高的柬埔寨群体。
可惜这项政策从诞生起就“先天不足”。
如今边境触雷事件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阿努廷政府直接以“安全风险”为由彻底否决,相当于给42万劳力缺口的行业判了“死刑”。
数据显示,柬籍劳工贡献了泰国农业劳动力的28%、制造业的19%,他们的大规模流失已导致泰柬边境贸易额下滑12%,原本14.9亿美元的跨境经济纽带正持续松动。
更棘手的是,距离2月许可证到期仅剩一个多月,若10万柬工被迫离境,缺口将扩大至52万。
![]()
上届政府曾想过从斯里兰卡招募工人填补缺口,但专家早预警隐患:斯里兰卡劳工需先通过泰语培训,至少3个月才能上岗,且招聘成本比柬工高40%,根本赶不上春耕和工厂旺季需求。
如今新政策连“缓兵之计”都切断,不少企业已开始缩减产能。
这场决策正引发激烈争论。支持派认为,边境触雷事件证明安保不能松懈,非法移民可能成为安全漏洞。
反对者则痛批“因噎废食”,泰国商会测算,劳力短缺已造成每月18亿美元损失,若持续到明年2月,损失将突破百亿。
眼看春耕在即,电子厂订单排到3月,阿努廷政府却陷入“两难”:放开工人入境怕担安全责任,死守禁令又扛不住经济压力。
10万柬工的去留悬念,42万劳力缺口的填补难题,正让泰柬边境的博弈从军事延伸到经济战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