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把一个「手机收纳袋」卖到 1299 元、1899 元,你第一眼看到大概率都会愣一下。
短款 1299、长款 1899,材质还是 14% 尼龙 + 85% 聚酯纤维 + 1% 聚氨酯,说白了就是高端袜子面料做了个袋子。
![]()
苹果甚至懒得取个像样的名字,就叫 iPhone Pocket,功能也极其简单:要么套手机拿手上,要么挂包上。
问题来了:这价格到底是设计溢价,还是纯粹智商税?
先说下这个袋子为何卖这么贵。
![]()
这个袋子由苹果和三宅一生联名推出,定位生活方式周边,而不是手机配件。
它确实有三宅一生独特的褶皱设计语言,整体视觉很有辨识度,配件圈也很容易被它的造型吸引。
但说回功能,它提供的防刮、防尘、防碰撞,其实几十块的万能小袋子也能做到。
唯一做到“不可替代”的,只有联名 Logo 和苹果官方渠道首发的身份标签。
![]()
换句话说,1299 元买的不是材质,也不是功能,而是一种“苹果 × 三宅一生”的审美符号。
这就要拆开来看了:价格高在哪?
品牌溢价是大头。
苹果本来就自带高溢价能力,再叠加三宅一生的设计名气,这个价格在品牌合并定价逻辑里并不算荒唐。
其次是设计溢价,褶皱风格对喜欢三宅一生的用户来说确实有收藏价值。
只是从面料到工艺到结构,这东西并没有任何“高成本制造”的理由,放到供应链里,就是个成本不高的小布袋。
![]()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奢侈品行业里常见的“入门款”:功能不重要,关键是让你通过小件获得品牌的身份象征。
那问题来了:对普通消费者,这东西值不值?
如果你关注功能,那肯定不值。
同价位可以买个真皮小包,或者整套手机配件,甚至是入门级智能穿戴。
苹果这个袋子不能提升你的使用体验,只提供一个装手机的方式,甚至连防水、抗摔等强功能都没有。
但如果你是品牌爱好者,就是另一回事了。
![]()
喜欢三宅一生的褶皱风格、喜欢苹果周边、需要一点“发布朋友圈就能被识别到”的社交价值,那这个价格就不算离谱。
几百块的第三方模仿款能实现功能,却实现不了这种“被看见”的效果。
说到可替代性,其实这个袋子处于“功能类产品里毫无性价比,但设计类产品里还算合理”的尴尬位置。
你要实用,100 元以内能买到更好用的;你要设计,同档位的独立设计师品牌甚至更有美学冲击力。
但你要“苹果官方 × 设计师联名”,那就只有它。
所以它究竟是智商税还是设计溢价?
看你的消费动机。
![]()
如果你把它当工具,毫无疑问是智商税;如果你把它当作“品牌象征的小奢侈品”,那它就是设计溢价,而且是标准的生活方式类消费品——贵,但情理之中。
倒是有一个现实很有意思:这种官方联名周边一般会在首发噪音过去后出现价格波动。
等几周二手市场上架,入手会理性得多。
更实际的建议是,如果你只想要好看的手机收纳袋,不妨去看看独立设计师品牌。
![]()
材质更好,设计更大胆,甚至比苹果这款更有收藏价值。
真正想追收藏的,还得看是不是限量、是不是编号款,这次苹果显然没有做这些。
最后的问题交回给你:你愿意为“装手机的袋子”支付上千块吗?
评论区说说你对这个袋子的心理价位。
我倒是好奇,这东西会不会真的成为下一个“网红嘲讽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