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亚洲时报》一篇报道在西方防务圈流传,描绘着中美若开战,朝鲜将猛轰关岛的惊险场景。
这不只是一份严肃的战略评估,仔细一扒,却发现更像一套被精心编排的剧本。
谁在导演这出戏?这巨额预算又流向了谁的口袋?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AJY
关岛危机
这出戏的剧本,写得那叫一个惊心动魄。
开篇就是大国博弈的宏大背景,中美因为台湾问题冲突迫在眉睫。
![]()
紧接着,一个全新的变量加入,朝鲜,这个一直被外界低估的力量。
剧本里,朝鲜将毫不犹豫地配合中国,用最先进的火星系列导弹,猛轰关岛。
![]()
关岛,这个美军的“命根子”、“印太战略的C位”,瞬间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
剧本的高潮部分,是中美朝三方力量的殊死碰撞,是西太平洋地缘政治的彻底重塑。
而结局,似乎已经注定,美国将因为盟友的背叛和双线作战而陷入困境。
作为关注军武动态的人,我本觉得这是份严肃战略分析,但越看越不对劲。
![]()
剧本里的美国,全力以赴,众志成城,保卫着自由世界的最后防线。
但现实里,他们的防御项目却乱成一团,连指挥权都没理清,实在让人怀疑。
这背后到底藏着多少水分?美国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
![]()
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这更像是一场表演,而不是真实的战争预警。
而这场表演的观众,不仅仅是美国民众,更是整个世界。
我们需要看清,这出戏到底是演给谁看的,以及,谁会为这场戏的门票买单。
![]()
宏大叙事下的荒诞细节
答案,往往藏在一些最不起眼的细节里。
当我们拨开“关岛危机”这层宏大叙事的迷雾,会发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荒诞细节。
![]()
美国自己砸下超过80亿美元,要把关岛打造成360度无死角的防御堡垒。
这本该是科技与实力的巅峰展示,但美国政府问责局(GAO)的一份报告,却把这层遮羞布扯了下来。
报告里说得直白,这个项目简直是一团糟。
![]()
美军至今还没搞清楚,到底该由哪个军种来统筹关岛的防空体系,陆军、海军、导弹防御局还在互相“扯皮”。
更离谱的是,岛上最基础的水电供应、医疗服务都严重滞后。
![]()
你敢信吗?仗真打起来,那些价值连城的防空系统,可能因为电力匮乏而率先陷入瘫痪!
这叫什么?这就好比你花大价钱买了顶级的安防系统,却因为忘了交电费而直接黑屏。
这不是防御,这是在给自己挖坑。
![]()
原本计划部署的新一代多功能雷达,也因为预算砍了,被暂时搁置了。
这意味着,他们最担心的高超音速武器,反而成了最大的防御盲点。
![]()
如此看来,美军想守住关岛的心思很迫切,但能力确实跟不上野心。
这种漏洞百出的防御项目,与其说是防别人,不如说是先把自己人给坑了。
而朝鲜参战的假设,更是这出戏里最拙劣的添头。
![]()
虽然朝鲜的导弹技术这些年进步神速,火星-15理论上能覆盖美国本土。
但朝鲜一贯奉行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审慎有加,怎么可能轻易卷入大国冲突的旋涡?
大国冲突的后果谁都承担不起,朝鲜没必要为了所谓的“胜利果实”去冒这么大的风险。
![]()
这整套叙事的猫腻,简直写在了脸上。
它先假定中美一定会开战,再假定中国会主动挑事,最后编出朝鲜联手攻击的戏码。
这绝非真正的战略分析,实则是露骨的政治宣传。
![]()
谁在导演?谁在埋单?
既然是演戏,那必然有导演,也必然有观众和埋单的人。
让我们顺着这条线索往下捋,看看谁是这出大戏背后最大的推手。
美国如此卖力地渲染“关岛危机”,其核心目的不外乎两个。
![]()
第一个,也是最直接的,就是骗国会的钱。
EIAMD项目问题再多,只要把威胁说得够吓人,预算就能不断加码。
军工复合体就能躲在幕后,闷声发大财。
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这些巨头,正眼巴巴地等着这些订单。
所谓的“关岛危机”,不过是他们递给国会的一份完美的要钱折子。
![]()
第二个目的,是搅乱地区局势,把盟友更紧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通过制造一个“中俄朝轴心”的假想敌,让日本、韩国这些盟友感到恐惧。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得不购买更多的美国武器,提供更多的基地使用权。
美国的亚太霸权,也就因此得到了巩固。
![]()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认知战”。
战争的地点不在关岛,而在国会山,在五角大楼的会议室,在媒体的头条里。
武器不是导弹和航母,而是数据和报告,是精心编排的叙事和谎言。
![]()
而这场战争的买单者,是美国纳税人,是整个亚太地区渴望和平的人民。
他们用自己的税款,喂养着一个不断制造敌人的战争机器。
他们用自己的安宁,为一场虚构的“危机”支付着真实的代价。
这才是“关岛危机”背后,最残酷的真相。
![]()
看穿剧本,我们如何选择?
那么,面对这样一出精心编排的“危机大戏”,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学会看穿剧本。
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种“叙事解构”的能力。
每当看到一个耸人听闻的“威胁”时,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
第一,这个叙事让我害怕什么?是真实的物理伤害,还是被操纵的恐惧感?
第二,谁会从我的害怕中获益?是军工企业,是政客,还是某个特定利益集团?
第三,支撑这个叙事的证据链完整吗?是否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或者荒诞细节?
只要坚持这样追问,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所谓的“危机”,都经不起推敲。
我们会发现,那个“关岛危机”的剧本,其实漏洞百出,充满了无法自洽的矛盾。
![]()
其次,在看清剧本之后,我们需要回归理性与常识。
大国之间确实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并非注定走向冲突。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这个世界最主流的期待。
我们不能因为一场虚构的戏剧,就放弃对和平的追求和努力。
![]()
最后,也是最有力的,是掌握话语权,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
“话语即权力”,谁能定义“威胁”,谁就掌握了主动。
我们不能总是被动地回应别人设置的议题,而是要主动地设置议题,讲述合作共赢的故事。
我们要让世界听到,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靠的是对话协商,不是这些渲染战争的把戏。
![]()
真正的强大,不是能摧毁多少目标,而是能化解多少冲突,能凝聚多少共识。
未来的“战争”,更多的是“叙事之战”。
谁能讲好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故事,谁就能赢得人心,赢得未来。
而赢得这场叙事战争的前提,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了看穿“恐吓剧本”的能力。
![]()
结语
原来,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关岛的导弹,而是来自我们大脑中被植入的“剧本”。
未来,谁能掌握“叙事解构”的能力,谁就能在信息战中赢得主动。
面对下一个精心编排的“危机”,你会选择相信,还是先问一句“这是剧本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